谈情感教育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2 10:34:53

谈情感教育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政治课教师应该结合书本知识用自己的情感去营造一个积极、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完全融人这些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灵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中去创造,在创造中去学习,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政治;教学;运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认识操作系统和动力调节系统之分,在动力调节系统中情感是一个重要因素。轻松愉悦的情感不仅能够调节人的内驱力,而且能够使人乐观,自信地看待人生旅途上的种种困惑和挫折。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环境下学习,而且这种情境越好,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待命的状态,易于接受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时个体潜在的创造力也是最佳的,这也完全符合现代的情EQ理论。

根据材料统计,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不健康因素。笔者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他们卸下心理上的包袱,让他们轻松上“阵”,而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便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的责任尤为重要,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怎样才能够做到育人、育好人?一方面需要政治课教师善于营造一个适合于书本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一举手一投足等情感流露使学生深化知识,引起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育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也应该是一名情感艺术大师,能够通过一切表达情感的因素如语言、表情、手势等调动学生的情绪把一个有血有肉的榜样树立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内心感觉到“需要学”,而且认为政治课确实有实用性。一堂好的政治课也应该是情景交融的,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更注重实效性和启发性。达到师有情、生动情,情、意融融。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政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语境

一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组人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听同样的一句尖锐刻薄的批评话,第一种环境是十分温馨、优雅的,还放着轻音乐,第二种环境十分嘈杂、冰冷、尘土满天飞扬,结果第一种环境中的人90%能欣然接受批评,而第二种环境中的人只有20%勉强接受了批评。可见,外在环境能够影响人的心理环境,影响他们的发挥,所以运用音乐、背景等手段创造一个好的语言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动画,音乐来创造一种语言外环境,把哲学的抽象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这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理论,同时又增强和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效果就非常好。

二、政治课教师要善于用非语言因素调和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思研究表明:信息效应=7%的文字+38%的声调+55%面部表情,语言本身是没有“活力”的,要想让“死”的语言活起来,形象生动的表达内容,使理论更有亲和力,除布置一定语境外,语言语调和面部表情也是不可少的。这首先得掌握自己的语调,不能如一滩死水,应有轻风疾徐,抑扬顿挫,注意根据课本内容变幻语言的节奏,让学生感觉到语言的气势或“风平浪静”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或“雄浪排空”,语言吸引住了学生,语意也自然孕育其中。其次,用一定的面部表情和手势配合,使内容更生动更深刻更易于理解。一个学生在跟笔者谈心时说:“我最喜欢你讲课时穿插的那些手势,感觉很形象,生动亲切比刻板的讲效果好多了”。

三、政治课教师应学会用学生的口味包装书本知识

理论是枯燥的,但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学生把传授知识看成“精神的摧残”无疑是政治教师的悲哀,那么,怎样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呢?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包装书本内容,让他们真正感到理论离我们很近,甚至就坐在我们身边,这就要做到两点:一是理论通俗化,把高深莫测的理论大众口味化,例如在讲“认识是在事物变化中产生的”这一问题时,我就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要想知道梨子是什么滋味,我们只有一个途径,吃”,而吃就要改变事物,事物性质才会暴露无遗,学生一下就理解了这一条。又如采用辩论、演讲、“实话实说”等形式效果也很好。

四、政治课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事物的倾向,学习认识的动机95%来自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拄着兴趣的拐杖去学习是一个有效的捷径。政治教师除课上用多种因素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强情趣和跟学生的感情交流外,课后也应多走近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实际,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政治理论并不是夸夸其谈的理论,而真正地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总之“师有情、课有情、学生动情”才能在一个融融的气氛中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正象罗曼・罗兰所说的:“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理,先得自己有阳光”,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表现“态度和蔼一些,声音起伏一些,表情随意一些,行为浪漫一些,讲解生动一些”。这些情感投资也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明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系列谈之二政治教师如何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8).

[2]朱秋红,贡和法.教学无痕情智共生――浅谈无意识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6).

[3]曹红菊.中学政治教师要在德育中唱主角[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7).

[4]匡友红.时政教育应尽早走进政治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0, (21).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课件使用的负面影响 下一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