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的表现语言初探

时间:2022-10-22 10:32:18

《人物素描》的表现语言初探

人物素描,是造型基础课程最重要的组成架构之一,也是造型艺术必不可少的实践阶段。掌握了好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手法,对我们认知人物的形体、结构、情境、精神面貌,再上升到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表现语言的表现形式分类

总体归为三大类。

1、全因素素描表现:

是我们常说的全调子人物素描,经过较长时间反复深入细微描写而成。其追求画面的完整性、严格性、结构和空间透视的准确性合理性、画面体积感、以及画中黑白灰的丰富层次及其顺序的自然性。在西方大师之中,把全因素素描作为研究人体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其必修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长期训练,以达到对人物全面的、深刻的、准确的表达。如伦勃朗、米开朗基罗、列宾等,他们所表现出的人体素描作品,无一不赫显着极致的、无以伦比的光耀。

2、线条式素描表现:

同中国国画的白描,以线条作为唯一的造型手段,通过对线条粗细疏密的组构,达到一种“虚拟”的空间存在,从而在视觉上具有类似全因素素描那样的视觉效果。但是,线条式素描所追求是线的组织和表现,在抛弃光影前提下,主观的追求线条单纯的韵律美,讲究线条本身的抑扬顿挫、粗细自如。古典大师安格尔就是使用线条的一位巨匠,他的线条组织简练有力、而又生动自由。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线条――这是素描,这就是一切”、“ 线和线愈是简练,就愈有美和魅力。相反的往往是你们只顾分析形的局部,使局部彼此松散无力,而结果一定会把形弄的支离破碎”。除安格尔外,丢勒、毕加索、马蒂斯、席勒等等大师,都用一生中大量的精力在理解研究线条之美,展现线条造型的无穷魅力。

3、综合材料式素描表现:

是指在绘制材料上,突破某单一材料表现,而采用多种材料进行综合表现的表现手段。

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极致的追求观念上的突破,追求形式和表现上的“另类”,而达到思想和内容上的“创新”。在表现手段上丰富多样,为达到画面的某种效果,可谓“不择手段”,极具“不达目的不罢休”之豪迈情态。毛笔、墨、油画棒、单色油画、以及各种拼贴样式无所不聚。如俄罗斯当代大画家扎布罗夫,其巧妙的运用丙烯颜料,极具创造性的肌理应用,无不体现着综合材料式素描在表现上的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在我国,当今的各大美术院校,都在尝试综合材料式素描的实践,以此来启发和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推动着素描表现语言的拓进。

二、人物素描造型手段初探

人物素描造型在表现效果上是五彩多样的,不同性格的作者,他所表现出来的素描效果不各异,尽显作者个人风采。但单纯讨论造型手段的话,我认为,所有的人物素描的造手段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客观写实的“再现性人物素描”,另一种则是具有强调个人主观表现性的“表现性人物素描”。

再现性人物素描,注重解剖级的结构、透视、比例、空间、体积、主次、虚实等表现手段,注重画面的真实和写实的艺术性再现。整个人物的构造都是由结构与透视、明暗与质感组合构成。

表现性人物素描,作者不在遵照自然规律和情态进行造型上的再现,人物的形态呈现,在作者眼里仅仅视为一个参考依据,更多的是作者依照个人主观的对形体的理解、依照心情的起伏、个人情感的显现,自由主观的表现出内心的人物形象。表现性人物素描所展现出来的,是自然形体在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具象整合”,是作者审美取向的“形体再现”。

三、人物素描的审美

1、画面上的整合与艺术上的概括:

画面上的整合,即作者将所观察到的客观物象(人体形状),抛弃琐碎无谓的细节,集中提取、强化有表现价值的形体部分,重新组构成新的,让作者认为更具有“意义”和“本质”的画面,这个过程就是整合。

艺术上的概括,就是对自然中所呈现的复杂的客观物象,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归纳统一,使画面在视觉效果上更显得简洁、概括。

整合与概括,是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因素组成之一,经过作者主观意识的修饰,画面更具有个人观念取向的视觉构造,使其注上了非常个性“标签”。马蒂斯所过:“细节的简练和涵义的丰富,凡是种种都是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产生的必要前提”。这很好的释译了整合与概括的内涵。

2、画面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指的是画面中点、线、面,以及黑、白、灰的组构形式。人物素描则主要表现在形体的块与块、块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对比上,以及笔迹应用的粗细、顿挫的情绪流露上,它是画家表现内心世界的窗口和准绳,是一个标榜。犹若音乐的“调”一样,作者所有的情感,都通过这个节奏“度”来进行有程序的流露。

韵律,如同古代诗词中的押韵和平仄关系,不同载体具有不同的韵势。体现在绘画中则是指造型及画面处理上的强弱、主次对比关系。因此说,不同性格的作者决定着不同的节奏和韵律,而艺术上的审美,节奏韵律又反决定着作者的情感。因此,艺术上的韵律决定节奏的基调,而节奏又体现韵律的性格。

3、画面的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是画家们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段。

夸张,就是指对人物特征进行某种观念上的强化,在视觉上以达到作者心里上的艺术效果,使之符合作者这个时代对审美的需要,在表现上自由主观,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地创造”。

变形,即将客观自然对象的状态进行主观的格式上的改变和再创造,依据个人审美取向对画面形态进行重新组合、构造、增加或减少,强化形体的体态、结构等特征,使之具有作者审美价值观的呈现。

在我国,仰韶文化、半坡文化、以及新石器时期岩画动物图案等等史料,无不体现着夸张与变形的美学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艺术再次呈现出这种特质的绘画艺术,从写实主义中彻底的挣脱出来。马蒂斯的就明确的说过:“准确并非真实”。他明确的给夸张与变形指出了方向。出马蒂斯之外,在欧洲,毕加索、弗洛伊德等世界大师,在艺术夸张和变形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总之,无论是具象写实,还是夸张变形乃至抽象表现,表现形式所呈现出的多样化,正如大街上不同着装的行人,复杂、多样、华丽,每个个体都称得上是视觉中的一顿“盛宴”,当我们抛开那些华丽的外表后,人体本身内的真、善、美,才是艺术表现的本质所在。我们正是在遵循着这样的本质,使得人像素描,在繁杂、“喧嚣”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中,提炼出了最为本质的精髓――真、善、美。为人物素描表现语言的发展和延续,指路、导航。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心得 下一篇:以多种形式有效促进园本教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