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困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七大误区

时间:2022-10-22 10:30:26

谈学困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七大误区

一、备课的误区――多、难、繁、杂、深,没有学困生的补培计划

有的教师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唯恐学生学不会、吃不透,往往在一节课中设置4~5个目标,对优等生尚可,对学困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事实上一节课能够实现1~2个目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率的课了。例如,有位教师上离子反应的新课教学目标设置了4个: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3.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试问单凭一节课能实现这么多目标吗?

二、上课的误区――没有学困生的培养计划

提问和讨论是师生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既要充足的时间,又要层层深入,不断喷发出创新的火花。但限于时间,教师往往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讨论也只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舞台,学困生只是重在参与下的一群看客,根本就没有学困生的培养目标。事实上实行的是优胜劣汰,让学困生自力更生。

三、作业布置的误区―― 一刀切

学生作业偏多、偏难、偏繁,课堂讲,课外练,作业、配套练习、检测卷等,搞一刀切,要求全部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分基础题和选做题,一些学困生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就抄袭作业。甚至一些中等生也在作业堆里挣扎,作业负担重。

四、辅导的误区――中优生的专利

学困生辅导被边缘化。辅导一般利用自习课,一名教师到教室去答疑、纠错、指导,中优学生占有教师资源的机率大、机会多。差生很少得到老师的个别辅导,问题越积越多,包袱越来越重。校内成立的奥赛班、兴趣小组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据我们调查,临夏州二十三所中学就没有学困生辅导机构。但在费用收取时,超过了其他学生很多。有额外收费但无额外辅导。

五、评价过程的误区――唯分论

县、市评“十佳学生”“三好学生”无一例外的条件有:学生的成绩要优秀。学困生尽管进步大,仍被排除在外。目前,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要以高考人数和孩子分数论学校成败,论教育能力,论学生素质。学生成绩差一些,家长没信心供,学生没信心学。

六、课改中存在的误区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程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模式,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意见建议不被小组内其他成员采纳,讨论、探究、汇报结果成了部分优秀生的表演,学困生被晾在一边,成了旁观者。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被漠视。同时缺乏教师的精讲和引导,缺乏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提炼能力弱。经几年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利于学困生成长。学困生需快进,更需慢走。

七、育人目标的误区――精英教育目标

目前素质教育采用的仍然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那一套绝对的、定量的评价模式,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用“升学率”“上线率”“名校录取人数”等一系列量化参数评价学校,给学校排名次,学校给老师排名次。无视评价对象的原有基础,看不到评价对象的相对进步。例2005年我校30名学困生入学平均成绩278,高考平均成绩331.6,增幅53.6分,最大提高幅度155分。但主管部门就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是对文、理状元及考上名校的学生大加表扬、重奖和宣传。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努力为学困生搭建平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增强自信心需要我们有爱心、耐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