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策略

时间:2022-02-16 09:52:16

浅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策略

2009年地理科考试说明强调:命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强调能力、注重探究性,注意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以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和事业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复习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巩固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具有地理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我在地理会考复习过程中的体会,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夯实基础是前提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犹如“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先练好地理学科的基本功。主要做法是:通读初中地理教材和课堂笔记,梳理基础知识,列出主干知识,研究内在联系,确定重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将课本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融会贯通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整理而获得正确理解、自由支取和灵活运用的有效知识。

例如:进行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差异的比较时要能清晰、有序地浮现出:划分界线,气温、降水、主要气候类型、河流主要特征、主要地形特征、植被类型、主要耕地类型、农耕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传统民居特点、主要运输方式、主食、其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学习地理最基本是对地理事物所处位置的认识,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应用的过程中,要多思、敢问、善问,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练掌握重难点。

二、能力培养要突显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要凸显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熟悉运用地图、图解、图变、图练等方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如何判断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多总结、摸索适合自己的求实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形成准确、简洁的书面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中国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要把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必不可少。要熟记各省、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要掌握各省、区与重要山脉、大河、海洋、邻国的相对位置。

在运用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时,要注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正确掌握因果关系,并能用正确的地理语言来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探究

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这也是热点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的原因。选择热点问题探究,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时政热点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动机,让学生感觉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之中学习不是累的而是快乐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例如:可结合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的特大旱情等信息来探究华北、黄淮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气候类型、耕作制度、人口分布等。

笔者认为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具体表现在――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及时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以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所谓分析,指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这种能力能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把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

分析问题能力的展现,必须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有足够的相关资料或者信息,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踏在这两个立足点上,是展现该项能力的关键所在。

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又如:根据太阳直射情况的分析判断当地的季节、节气、昼夜长短、正午影子的长短等。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文字表达。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初二年学生在应试中失分较多、同时也是平时练习中老师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计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也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

例如:通过对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素质、市场、环境、工业基础等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沪宁杭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就能够对其他地区(特别是自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以及老师的指点中了解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

总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会考复习中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要贯彻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评价理念。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金桥中学

上一篇:谈学困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七大误区 下一篇:中专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