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时间:2022-10-22 10:17:02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

本文列举了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原因,探讨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不断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会计执法处罚力度,强化会计监督,完善监督体系。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会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规范,各项财务制度健全,机构完备,核算工作符合制度规定。但现实中,会计信息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依然存在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记账、结账不符合要求,手续不完备,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等情况时有发生等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凭证失真

原始凭证失真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业务资料虚假,将非法的支出以合法的形式出现,有的甚至开具的是假发票和不正规发票,虚列经济事项;二是报销凭证不规范,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有涂改现象,有白条入账,会计要素填制不规范等等。

2、科目核算失真

科目核算失真是较为隐蔽但影响较广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科目设置不当,直接影响核算的准确性;二是科目使用不当,有任意调整科目核算内容,改变经费归属关系的情况;有在往来科目中办理预算经费支出核算,隐藏预算经费开支,影响了预算管控效果的情况;有乱设专项资金、专用基金,隐匿家底经费的情况;还有通过往来科目或预算外经费其他科目核算应上缴的预算外收入,逃避按比例上缴预算外收入等情况。

3、账务时间失真

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准确记账,而造成账务时间失真也是较为普遍的情况。一是出纳记账不及时,日记账变成了“周记账”,甚至“月记账”,当天发生的经济业务当天得不到反映;二是会计记账不及时,会计核算未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定,造成人为差异。

4、账户资金失真

在有的地方,账户资金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业务收支核算未通过法定的账簿核算,将收入记入往来科目,最终胡支乱花或转出设置“小金库”;有些单位不及时清理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待时机成熟转为单位“其他收入”,将欠款作为单位自用资金使用;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转时随意将专项资金转入经常性结余或转入往来科目,为挪用专项资金弥补经费提供便利。

二、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分析

1、部门或个人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的原动力

《会计法》明确规定,主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一些单位领导为了小集团或个人的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强令会计人员作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复杂的会计环境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条件

法制、体制、舆论及某些特定的历史因素,对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会计职责形成许多障碍。会计人员的任免由领导说了算,财务人员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领导的作假要求无法坚持原则;有的为取悦领导,迎合领导,不坚持原则或图谋个人利益,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同时由于会计人员频繁更换,致使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职业道德不强,甚至无证上岗。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和制度不熟悉,不知晓,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不可避免做出假账;有的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这种会计环境势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从内部监督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必要的内部牵制和复核,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从外部监督看,一些监督机构,没有起到“经济警察”的作用,因此,虽有诸多的监督机构,但却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监督体系。

4、执法力度不够,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尽管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颁布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各种相关的经济法规,对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追究程度太轻,处罚力度不够,往往只伤及皮毛,不伤其筋骨,且不太具体,在实践中难以执行。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铤而走险,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严格执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我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制度从会计信息质量总体要求、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方法及会计信息失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作了具体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才能不断提高本单位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不断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

加强宣传,引导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会计法规制度,提高认识水平,增强会计法规意识。单位负责人会计法规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设账,依法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其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单位的决策,为单位管理提供参考;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

4、加大会计执法处罚力度

首先,要充分发挥处罚措施的震慑作用。一旦发现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要依法严处,做到打假不手软,凡是单位有会计造假行为的,不仅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直接主管人员要受到处罚,单位也要受到处罚,而且单位负责人必须同时受到处罚,尤其是对那些来自行政方面干预所致的造假,要层层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一查到底;其次,要加大罚款力度。使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所得利益,从经济利益上割断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偏好,大幅提高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金额,处罚必须有切肤之痛,从而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5、强化会计监督,完善监督体系

在强化会计监督方面,首先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督和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其次在内部监督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包括职责分工制度、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尤其是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制度方面要有明确规定,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清查,出现账实不符情况要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此外要加强外部监督,财政和审计等监督机构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严厉惩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规范和整顿财经秩序。

上一篇:对民办高校开设贫困生食堂的思考 下一篇:培养大师级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