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字浅析

时间:2022-07-09 08:38:35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有两个字一直以来是值得重视的:“见”和“相”。尤其是在教学《孔雀东南飞》的时候,’老师们都会拿出来综合辨析一下,教导学生这两个字的特殊的指代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呢?“相亲”一词应该算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但是两本使用最广泛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分别将其读成“xiang亲”和“xiang亲”。同一个“相”字,同一个词,却两种读法。而且还都是权威性辞典,孰是孰非?因此,“相”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认真解析的字了。

我们先来看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怎么理解的。他将“相”列入“目”字部。解释道:“相,省视也,从且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并且举例“《诗》曰:‘相鼠有皮”’。许慎把“相”字的本义解释为“省视”,在我们看来是不妥当的,“省视”只是“相”字的引申义而已。许慎解释错误的原因,大概是受了《周易》“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地上可以观看的物体,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树木)”的误导。清代的段玉裁也因此以讹传讹,说道:“此引《易》说从目木之意也。目所视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观者莫如木也。”宋代的戴侗同意许慎的“省视”一说,但是解释不同。他说:“相,度才也。工师用木,必相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

“相”字是会意字,是“从目从木”,但绝对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从远古时代开始,“剜目”就是一种常见的刑罚。甚至在1959年之前民主改革尚卡实行的。农奴主还用野蛮、残酷的刑罚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动辄对农奴实施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投水等骇人听闻的酷刑。遭受“剜目”的人,以及所有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双目失明的人,没有双眼观察事物。所以只能“以木代目”,手持木杖探路。因此,“相”字的本义就是盲人的手杖。

由于“盲人的手杖”这个意义太原始了,以至于在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中都很难找到佐证。只是在《尔雅,释诂下》中还能发现一点踪迹。它解释说:“相,导也。”

“相”字正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

盲人“以木代目”,借助木杖探路,所以后来搀扶盲人行路的人也就称为“相”。例如《论语,季氏》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因为双目失明而失去了一般的劳动能力,于是大多数就被迫从事“乐师”的职业。古代的乐师都是盲人,负责搀扶乐师行走的人被称为“相步”(即搀扶行走,“相”就是帮助、辅佐的意思)。《礼记・礼器》记载:“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郑玄注:“相步:扶工也”。“扶工”即负责搀扶乐师行走的人。后来,这个“相”字又由此引申为某些仪式负责引导的人。《周礼・秋官・司仪》郑玄注:“出接宾日摈。人赞礼日相”(“赞”是帮助的意思,所以“赞”和“助”能组成同义的合成词“赞助”)。“摈相”一词流传至今,不过其意义特指婚礼中陪伴新郎的未婚男子或陪伴新娘的未婚女子,从手的“摈”字也变成了从人的“傧”字。

辅佐国君的大臣也称为“相”。例如《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来又专指“相国”、“宰相”,例如《吕氏春秋・举难》:“相也者,百官之长也”。《史记・项羽本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汉代末期。宰相都被封为公爵。因此,宰相又被尊称为“相公”。随着时代变迁,“相公”一词被广泛运用,富家子弟可尊称为“相公”,妻子对丈夫可尊称为“相公”,甚至男妓也雅称为“相公”了。中国说唱文学之祖是苟子的《成相篇》,其得名于此篇首句“请成相,世之殃”。再则《礼记,曲礼》中又有“邻有丧,舂不相”。古代的一些学者曾经为“相”为何物而考究,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字通・目部》:“相,乐器。”郑玄注日:“搏拊以韦为之,装之以糠,形如小鼓,所以节乐,以咏,谓歌诗也。”并且特别说明,“糠一名相。因以名焉。今齐人或谓糠为相”。其实“装之以糠”之说不确,皮袋装糠,拍击之其声音难以响亮。民间歌谣实属社会下层民众所为。一般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如李斯曾谓“击瓮叩缶”之类,而无丝竹管弦演奏曲调。近代凤阳花鼓、京韵大鼓、河南梆子、莲花落等民间曲艺均为“成相”之遗风。或敲小鼓,或敲竹简。甚至有以竹筷敲碗碟的。“相”就是蒙兽皮制成之鼓,民间百姓演唱歌谣时用作最简单之伴奏。其得名为“相”,正是由于“相”字的“帮助”、“辅佐”之义。“邻有丧,舂不相”的意思是说。因为邻居正处于丧事期间,所以在春谷物的人不唱歌(平时人们在春谷物的时候,都会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用歌声的节奏来协调持杵上下的动作)。这个“相”字也是源于“相”字的“帮助”、“辅佐”之义。

表示“帮助”、“辅佐”意义的“相”字,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例如:相夫教子;吉人自有天相。

盲人借助木杖探路。“以木代目”,于是“从目从木”的相字就由此引申产生了以“省视”、“察看”为核心的另一大语义系统。盲人借助木杖探路是小心翼翼、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所以“相”字和“看”、“望”、“见”、“观”等不完全一样,具有“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含义。例如“相人”,如《史记・高祖本纪》:“吕公者,好相人”;“相术”,《三国志・魏・朱建平传》:“善相术,于巷阊之间。效验非一”。再如“伯乐相马”、“相机行事”等等。

“相”字还由“察看”引申为名词“相貌”。例如:《荀子・非相》中有“形相虽恶而心术善,不害为君子也”(形态相貌即使丑恶。如果心术好也不妨碍他成为君子。);再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是“相面”和“相亲”。“相面”是指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相亲”是说男女双方在确定婚事之前到对方家中去察看了解。“相面”和“相亲”之中的“相”字,其意义毫无疑问是一致的。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两个“相”字的读音不一样。“相面”读“xiang面”,“相亲”读“xiang亲”。

“相”字“盲人的手杖”的本义。以及引申出的“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ang。因此,《现代汉语词典》把“相亲”读成“xiang亲”是错误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编撰者自己也觉得这样做不妥,只好把“相亲”的“相”字解释为“亲自观看”,又加说明“是不是合心意”,其实这样做只能是画蛇添足。那么,伯乐相马是不是“亲自观看”呢?《现代汉语词典》的如此处理是不是给语言规范和人们的交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呢?

汉字之中常有一字多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兼具不同的词性而产生不同的读音。例如“好”字:作为形容词、副词时,念hao;作为动词时。念hao。“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ang。纵观“相”字的本义以及引申出的“帮助”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不论是“手杖”和“盲人”。还是“相步”和“盲人”;不论是辅佐者“相国”和被辅佐者“国君”。还是“相面”者和被“相面”之人,“相”字的所有意义无一例外地表示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相”字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第三大语义系统――副词,主要修饰动词,表示两方面之间的关系。

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

1 表示“共同”、“互相”,只修饰及物动词。例如:《论语・卫灵公》中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苟富贵,无相忘”。再如:相约、相处、相持、相好、相扑(现在常有人错误地读作)xiang扑)、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依为命、相得益彰等等。

2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动作。有时“相”字可以指代动词后面的宾语“我”、“你”、“他”。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相问”即“问起我”);《孔雀东南飞》中的“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相从许”即“允许你”);《汉书,朱穆传》中的“穆居家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相推荐”即“推荐他”)。再如:相知、相助、相思、相劝、相信等等。

3 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例如:《汉书・苏武传》中的“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汉室也把他们扣留下来相抵);成语“相形见拙”(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再如:相差、相距、相等、相同、相像、相仿、相似等等。  4 表示两者(或数者)之间的递接、传承。例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父亲传给儿子)。再如:相次、相继等等。

上一篇: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导读教学初探 下一篇:感悟移就与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