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

时间:2022-10-22 09:13:40

关于提升《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通常开设《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但授课教师普遍表示该课程教学有难度,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难以达到开设本课程的预期目标。本文分析了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教学现状中分析问题所在,提出改善方法,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能力从一线服务员水平到基层管理者的提升,真正达到本课开设的目的。

当前我国旅游住宿业迅猛发展,旅游业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也日益凸显。旅游院校作为旅游类专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进行着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匹配相应课程、研究教学方法并付诸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随着住宿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住宿业态在范围及边界上不断延伸,广义的住宿概念正在形成,我校培养酒店管理专门人才的目标也在适时调整:培养国际品牌酒店集团的服务精英和基层管理者、培养精品酒店和民宿的策划者、培养“酒店+”新业态中的经营管理者三个方向。目的是打造适应产业新需求、突显云南特色、具有中西文化服务理念特质的、酒店产业“高起点、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酒店管理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累积也是由初级到高级的进阶。从结构上,本课程是对酒店管理R等年所学课程的总体归纳。在职业教育三年中,我们为学生规划了三大类课程: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能力课。基本素质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每一位大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毛概》、《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是对酒店行业的基本了解及在酒店行业学习工作所必备的语言、形象等要求,如《饭店业概论》、《普通话》、《职业英语》、《职业形象塑造》等课程,而专业能力课则要学习酒店中各部门工作内容及服务技能,如《前厅运营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管理》、《酒店信息系统运营》、《酒店网络营销》,以及为提升职业兴趣、延伸学习内容而创新性开设的模块课程。从2016级入学的学生开始,《酒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被安排在了第六个学期,也就是大专学习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四个学期上述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有关酒店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操作,并且完成了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再学习本课程,会对前期所学的全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回顾及系统的联系。

从知识上,本课程是从服务技能学习到基层管理方法学习的提升。在第二、第三学期,学生进行的专业能力课学习是针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基础知识及工作任务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学习,而《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知识则提升到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的高度,学习的重点不再是具体任务的操作步骤,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站在经营管理目标下安排工作。

从技能上,是从操作具体工作任务到组织策划管理的进阶。前期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某岗位基本的服务技能,能够解决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具备一线服务员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素质。经过第五学期及假期总和至少半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酒店某岗位已有较熟练的基层服务经验,对酒店的工作性质、部门的运营过程也有切实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第六学期《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开设能够融会贯通酒店管理的理论与实际,提升学习的高度,配合《酒店督导》课程等学习,培养学生能站在基层管理者的视角,运用基础管理工具及方法安排工作流程、组织工作、策划活动、提升工作效率。

二、《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授课现状

很多安排到《酒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的老师都表示该门课的教学很有难度,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学校教师的酒店经营管理实际经验缺乏。学校教师由于工作时间及内容的关系,鲜有机会能参与到真实的酒店运营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经验和工作体会,只能通过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间接的方式获得《酒店经营与管理》知识点的阐述和案例,很难将一些书面的理论讲解得通俗易懂,表现方式也难以生动。备课过程参考同行已有的教学资料,难以补充新鲜的信息,导致信息落后。

理论课程授课过程单调乏味。由于上述原因,很多授课老师只能照教材、参考书或者按照已有 PPT 内容逐一讲解,理论的内容枯燥乏味,讲解的不透彻,学生依然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环节也没有精心设计,理论课程的授课将很有可能成为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一旦对课程失去兴趣,则不会继续接收信息。一个课堂如果没有师生的互动,只有老师在照书讲,学生无心听,教学当然难以进行。

教学辅助资源不足,没有真实的运营数据做支撑。《酒店经营与管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课程,由于教师的实际运营经验缺乏,授课需要依靠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际运营数据,而这些资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的,市面上的案例等资源已是多年以前编写的,无法跟上酒店实际运营的变化。

学习成果检验方式单一,无法真实评价学习效果。虽然《酒店经营与管理》被定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但教学效果和成果的检验还是过于单一,课程学习之后,只是被作为一门考试课被安排进行笔试卷面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大多围绕教材或授课的知识点进行,考试的内容只做到了一些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察,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解决思路

为了使《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真正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提升学生素质及能力至基层管理者高度的目标,经过思考和研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方法。

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校企合作的内容不能仅停留在教学实习、人力资源供需的程度,还要向师资的培养和互通方面继续加强,校内教师缺乏实际行业工作经验是《酒店经营与管理》该门课程难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和预期目标的的主要原因,而学校也不能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而完全放弃校内教师直接聘请企业老师,只有提升了自己校内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可以尝试一些方式。其一。校内任课教师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到酒店进行长期的持续的挂职学习。教师参与到酒店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够接触到真实的酒店业务,能从教学的角度了解各部门的运营流程和经营状况,同时收集大量真实的案例,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解读和资源的充实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这样的挂职需要长期、持续的在各个酒店内进行,才能够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技能及发展动态,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内容,不与实际脱节;其二,校内教师可与企业导师共同进行备课,由企业导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各教学项目的内容、分析重点难点、提供教学案例、经营数据,再由校内教师从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来对所选内容和资源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从而进行授课,这样也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上一篇:淮安河下古镇的景观保护与开发初探 下一篇:基于再认识的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