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再认识的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01 11:01:24

基于再认识的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城郊)地区良好的原真全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现代休闲活动,其开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民生、社会和战略意义。基于对乡村旅游的再认识,在新形势下分析以寿光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发现乡村旅游的开展存在规模散乱、产品低端、服务环境不良等问题,应通过加强统一规划,开发中远程市场,创建品牌产品,提升可进入性实现发展。

一、乡村旅游(Agritourism)概念述评――对乡村旅游定义的再认识

乡村旅游是既悠久又新鲜的事物,当前,国内外对于乡村旅游的标准定义尚未完全达成共识。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CNKI显示,国内第一次论及乡村旅游这一事物的是1990年凌申的《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文;第一次提出乡村旅游这一概念的是1992年杨旭的《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一文。之后,马波(1994)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杜江(1999)指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刘德谦(2006)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乡村旅游的渊源后,分析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的旅游活动。王志东(2013)进一步指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农林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民俗民艺传承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消费人群,以领略乡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现代旅游方式。

综上,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重点集中于概念等基础理论、开发与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

时至今日,笔者结合以上“大家”的研究和当前的形势,将乡村旅游界定为:以乡村(城郊)地区良好的原真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适当开发和包装,以体验田园闲谈生活、农业生产劳作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为产品供应形式,主要面向城镇旅游消费者的一种旅游活动。一句话,乡村旅游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基于乡村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载体构建起来的原真性乡土氛围。其“硬核”就是依托乡村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消费活动,目前较为成熟的形式有: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体验、民俗村、古村落游等。

二、乡村旅游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战略性意义,在我国目前还是农业大国,逐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在于: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多元的生产方式,有效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繁荣稳定;满足游客需求,实现旅游供给侧结构调整,有助于在我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制的大国实现和谐发展,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有效的桥梁作用;不断引发人们关于生态平衡、生命哲学的思考与实践,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寿光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一)寿光名片

寿光是全国百强县(市),闻名全国的蔬菜生产、流通基地,同时也是农圣故里,文宗之乡,海盐之都。经过创建,寿光市还拥有国家园林城市、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省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的荣誉。这些都为成功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寿光市现有的乡村旅游开展情况

寿光市依托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和现代高科技农业形成了品牌化的蔬菜旅游之路;依托现代化城镇建设打造出了新农村旅游之路;规划建设了寿北双王城生态旅游区,高端打造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基本以农户个体为主,已运作较为常态的旅游形式有三元朱新农村(4A级旅游景区)、以佛教为代表的乡村宗教民俗游、弥河文化乡村旅游、果园采摘游、羊口镇滨海渔家乡村游、特色蔬菜强镇旅游、土法酿酒文化旅游、林海农业体验和观光游、现代科技农业体验游等。统计发现,寿光市乡村旅游远未形成气候,也没有达到规模效应,季节性特征鲜明,游客主要以少量当地城市居民为主。

四、寿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识别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菲技术进行问题攻关。第一步,梳理有关的文献与前人研究成果,获得研究参照;第二步,设计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并有针对性地发放和回收,主要分为三类人群:利用大型节事活动(蔬菜科技博览会)对外来游客发放问卷;对当地居民(旅游消费者)发放问卷;对乡村旅游的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者发放。调查问卷的设计使用李克特五级量化表进行,分值从“1”到“5”表示对于问题的认可程度依次递增。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20份,有效问卷198份,回收率为85%,有效问卷率为76%。最后一步是将回收的这些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M行资料汇总整理后提供给研究人员和专家,使用德尔菲技术进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识别和决策。经过进一步研究,列出了制约寿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10个因素。

综合以上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进而分析在一个距离一线城市较远的县级市发展乡村旅游,在没有经过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的情况下,寿光市乡村旅游的开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发展思路不清,定位不准

乡村旅游各方利益主体并没有达成高度一致的意见,更没有将这一良好的经济载体与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藕合起来,导致资源整合优势得不到发挥,产品缺乏特色,难以形成品牌。

(二)产品庸俗化,缺少品牌价值体系的支撑,缺乏竞争力

寿光市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普遍缺乏高端上档次的品牌产品,产品市场定位不够鲜明,没有结合自己的优势资源开发出创新性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因为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够,产品不够系统,始终在庸俗化的中低端层次徘徊。寿光有农圣(贾思勰)、文圣(仓颉)、盐圣(夙沙氏)著名的“三圣”文化,但没有深度利用和开发,发展后劲不足。

(三)市场开发滞后,宣传营销工作成为发展障碍

调查显示,寿光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工作开展力度不够,营销宣传财政投入不足,没有制定和维护中长期的规划,保护并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基本局限于满足现有区域内的发展,导致寿光市乡村旅游产品无法走出去,发展得更远。大部分的客源来自于县域内,中远程的消费市场份额很少,更谈不上拓展,具体情况可见图1。

(四)乡村旅游经营与服务欠规范,管理水平较低

寿光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行业规范,特别是对于一些未形成规模的产品形式来说,普遍没有标准化的工作要求。主要表现为:经营机制缺乏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对客服务质量低,语言交流、服务标准、硬件设施功能不够完善;旅游纠纷的处理机制不完善,与周边区域以及乡村旅游的发达的北京、台湾等地区相差甚远,基本处于一种自发式经营的状态,离合作社式的、行业协会式的集约化发展道路还很远。

(以上数据根据寿光市旅游门户网站数据整理)

(五)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不足

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靠经营者自己的经济投入,观望着虽有发展意向,但因财政资金的匮乏止步不前;政府层面的投入不够重视,没有多措并举筹措资金,为乡村旅游的开展创造条件,特别是缺少宏观的规划和指导,很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乡村旅游项目无法按时上马,损害了寿光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利益。

五、寿光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创新对策

(一)科学规划,合理定位

目前,大陆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发展内涵不够、发展档次偏低、特色竞争力差等问题,县域乡村旅游的地开展一定要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积极主动地寻求特色,结合当地的原生态乡村文化,适当开发与包装,具体所来就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市场竞争优势,规避短板,用乡村旅游的发展来传承并发展当地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势资源蔬菜,从新农村建设、渔家资源开发、蔬菜高科技等模块进行一次华丽转身,继而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在这条路上实现长远发展。通过发展度假休闲农场、农庄、庄园、民宿等多种形式打造真正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经过调研,寿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围绕弥河、湿地、滨海、蔬菜、民俗五种资源制定现代田园度假休闲+齐鲁淳厚民俗旅游项目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二)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一种高端的旅游和度假消费模式。要学习欧洲、台湾等地区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层面重视起来,积极调动各方利益主体的能量,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目标,以发展“三圣”文化为平台,进行广泛论证,探索出助推寿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体可以蔬菜科技博览会和三元朱新农村建设项目为龙头,打造系统化的品牌产品服务,发展寿光境内的传统草编、泥塑花盆、制盐、苹果树种植等一大批适合乡村旅游开展的项目,建设韭菜之乡、胡萝卜之乡、丝瓜之乡、苹果之乡、甜瓜之乡、渔盐之乡、湿地之乡等一批特色强镇,注册产品商标,以点带面,逐步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实现全域旅游视野下的品牌发展模式。

(三)紧密依托蔬菜文化和蔬菜资源开拓中远程市场,做好市场营销

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构建现代旅游营销体系,打造品牌节庆活动。寿光市的蔬菜资源已经闻名全国。但“蔬菜”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还处于磨合阶段,应采取采摘体验向现代农场模式的转变。同时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每年拿出不低于乡村旅游总收入20%的费用用于宣传和市场开发,将寿光市包装成为区域内乃至全国的休闲度假农场庄园。进行市场分析,做好市场营销规划,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中远程市场,利用已经成功举办多届的菜博会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利用寿光市的城市名片拓展国内市场,并进一步拓展周边区域市场的高端消费人群。

(四)规范管理,打造宜居宜游的软环境

健全管理组织和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管理、农村改厨改厕工程、景观打造、产品生a、旅游上层设施配套、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设计、导游服务优质化等必要的乡村旅游条件方面,解决可进入性差、卫生不达标、设备功能不健全、接待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寿光现代休闲农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修旧如旧、复原维护等多种方式实现寿光乡村地区独有的旅游事物,并结合乡村旅游这一现代化的传承方式实现两者的有机耦合,这样不仅能够搞好乡村旅游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还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

(五)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运作,壮大发展的资金后盾

政府要通过创新金融担保体系,制定并执行合理可行的鼓励政策,运用好利益驱动机制,多措并举扩大寿光乡村旅游的资金注入额度。运作好银行、保险公司、民间资本、上级专项资金等多个杠杆的作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财力问题。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上一篇:关于提升《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思... 下一篇:“旺工淡学”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