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2 08:22:24

浅探新课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对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标改革浪潮中,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育的全新要求.

1 激活内在兴趣,掌握科学方法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物理教学逐渐演变成为解题训练,题海战术的普遍推广,严重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不断求知的欲望和探索创新的动力,物理课堂也就此变得枯燥而乏味,成为物理符号、论证公式和定理定律的堆积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无形之中忽略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在填鸭式的灌输型教学中,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松弛,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轨、教育与人才需求脱节的负面现象.综合分析当前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发现物理课堂的教学改革首先应当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学生一旦缺乏学习兴趣,课堂的高效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实现.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地配合教学工作,用心发现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为例,平抛运动的规律是曲线运动章节的重点之一,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涉及的物理现象之一.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是相当丰富的,例如,在课程导入环节,以特制的简短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轰炸机突袭的画面,利用视频直观生动且形象的特性,来调动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视频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入课程内容,“假设你是一名身负重任的飞行员,当你不辞辛苦终于找到敌人的阵营点的时候,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不是要先准确地计算出发射的最佳距离以击中目标呢?”在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再进行进一步的课程导入,“或许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感到无从下手,但是没关系,在学习完今天的课程之后,老师相信大家都会豁然开朗的.”在成功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将该课程的理论内容系统化,以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首先,将理论知识点分解成主次点,绘制简洁直观的框架图,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呈现课前准备的幻灯片的内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架构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点.其次,引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平抛运动现象,如利用多数男生都喜爱篮球运动这一点,将平抛运动中的知识点与投篮技巧联系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将理论课堂与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2 凸显学习主体,锻炼自主能力

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全面提高和主动发展,回归到物理课堂上来说,就是指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被予以重视,从本质上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从物理学科的属性的来看,鉴于它与自然科学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物理教学改革应当摒弃传统的被动教育,重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只有享有完全的主体地位,才会渐渐形成主人翁的意识,从而表现出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主动学习和表现自我的自信心,最终积极地投入到对学科的学习和探索之中.

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为例,这节课的内容相较于其他章节而言,没有繁杂的验证推理和难懂的示意图,但它却与自然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关系到人类对未来能源的探知和设想.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和大胆猜测,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具体事例展开全面的合理性分析,形成完整、系统、联系的思维方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自学自主的学习能力.首先,通过网络资源或官方资料等渠道,搜集并整合与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相互关联的视频或图文,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相关基础概念的同时,既要引领学生领略现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性,又要通过对部分有限能源的案例进行重点剖析,促使学生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基本的理论基础导入之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协作与合作,自主挖掘可利用渠道的资源,形成对能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和猜想的完整性文稿,,每个小组自主选取最佳代表上台演说,讲台下的其它同学以评审团的身份对其发表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往日枯燥沉闷的消极气氛,而是转变为思想交锋的学习阵地,既完全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自主能力,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3 构建实践平台,培养创新精神

构建实践平台的主要出发点,在于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感知物理在实际生活中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尝试的机会,才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探索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创作的灵感并不会凭空产生,创新的意识也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要培养创新的精神,基本前提是能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实践验证.在不断的演练尝试和实践探索中,才会逐渐形成创新的意识,久而久之,将其变为一种学习精神,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这节课的内容是对运动学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提升和应用.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多数学生的潜意识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存在一个普遍的错觉,即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因此,本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使得证明过程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保证学生日后不再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理解的偏差.为此,该节课程的教学策略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通过设疑激趣,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认知的偏差,对落体运动这一物理现象产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课堂演示的方式,并将其实验道具简单化,如利用学生文具盒中的塑料直尺,学生以两人一组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同学甲捏住直尺的顶端并使其保持竖直下垂的状态,同学乙在其竖直正下面的方向,瞄准直尺的中部,作捏住直尺的准备,待同学甲松手让直尺下落的时候,其它同学观察乙是否能顺利捏住下落的直尺.多组同学的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不解,在互相展开讨论的同时也向老师提出了疑问.这时,趁势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刚才同学们自己演示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大家都不知道捏住直尺的最佳距离应该怎么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就会向我们揭晓这一奥秘.不过呢,在这之前,女生们要先贡献出你们的布料文具袋,我们来对比一下它跟直尺的下落速度,看看是重的快轻的慢,还是一样快呢?”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并且利用随时可取的工具,看似复杂的物理实验也随之变得简单易行,有助于学生增强物理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意识,并养成灵活变通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设简单的演示实验,展开对同一物理现象规律的不同验证方法的对比和探讨,借此拓展实践的平台,培养不断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

综合前文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要从本质上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理念,需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凸显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构建更为宽广的实践平台等多方面为切入点,实现教学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谈如何在学生实验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下一篇:电子白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