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阅读 礼仪我来行

时间:2022-10-22 05:52:44

智慧阅读 礼仪我来行

摘要:教师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实现对幼儿的礼仪教学,形成智慧阅读理念,推动幼儿逐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明行为方式,为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阅读;礼仪;智慧阅读理念;礼仪我来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27-2

幼儿礼仪主要体现在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认同,学习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经验,逐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明行为方式。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礼仪教育的敏感期是在6岁前,在敏感期老师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一直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采取多种的教育形式,满足幼儿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形成智慧阅读理念。下面就老师们操作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情景阅读走近礼仪

1.收集素材,内容贴近幼儿。让幼儿喜欢书本阅读,必须提供赏心悦目的图书。所以老师们在收集幼儿读物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对幼儿园图书室藏书逐一筛选,罗列优秀作品篇目,形成系列。再通过课题组老师随篇目内容分类,分别就适合年龄段的作品罗列,先后整理出小班26本、中班26本(套)、大班28本(套),这些书目不仅文采风趣幽默,形象卡通可爱,内容也是来自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许多情景都是幼儿生活中遇到的或是向往的,因此,一旦投放到班级阅读区,幼儿便爱不释手,争先相看。

2.充分解读,保证阅读时间。图书的丰盈没有阅读时间保证等于是形同虚设、闲置无用。为此老师们把握幼儿阅读兴趣点合理安排自主阅读时间和集体阅读时间,分别设置了餐前集体阅读、餐后自主阅读、午睡前安静阅读、放学时的亲子阅读。做到在集体阅读时,老师提出相关的阅读要求及对故事的简要解读;自主阅读时,幼儿可以拿着自己喜欢的图书或单个独享、或两两互看、或三五成群任由幼儿选择。这段时间内老师们可以看到孩子或手捧一本书凝思、或头靠头看着一幅画交头接耳、或在大声讨论着,指指点点,时不时可以看到一大群孩子围着一个幼儿在那里读着故事,俨然是一个小指战员指挥着他的一群士兵。孩子们沉浸在这浓浓的阅读氛围中,无论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是知识的汲取都是指日可待的。

3.情景再现,提高阅读情趣。情景表演是把故事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表演,让幼儿对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以故事角色为榜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说到情景剧,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些幼儿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通过创设情景,分角色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但情景剧因角色问题往往使得要表演的话,只能局限于少数幼儿。那如何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情景剧中来?老师们作了以下尝试:以情景剧为主线,结合歌表演、韵律活动等形式进行综合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样既达到了表演效果,又实现了众多幼儿参与的面。

不同的题材,角色需要与表演的结构也就不同。有的角色必须是单个的,有的角色可以多个参与。于是,老师根据不同题材进行了多样形式上的尝试表演。如:小班情景剧《三只羊》,它作为一个经典故事,幼儿非常喜欢听并愿意表演。老师运用当前较红火的动画片《喜羊羊》的主题曲为引子,让一组小朋友在舞蹈中引出大灰狼以及大羊、中羊、小羊等角色,中间部分由单个角色表演,剧情发展到最后,三只羊战胜了大灰狼,兴奋之余喜羊羊音乐又起,舞蹈者与三只羊一起欢快地跳起了舞,台下的小朋友也是附和着喜羊羊的音乐唱诵着。大班《小蝌蚪找妈妈》,个体角色较丰富,有小蝌蚪、鸭子、鹅、金鱼、青蛙等,这些个体角色的一个个呈现,让情景剧的内容逐步深入。如果按角色表演,能参与的也就这么几个角色。于是老师在表演形式上进行艺术加工。让情景剧中的单个角色丰富起来,小蝌蚪可以成群的出现,其他角色都是由妈妈带着宝宝出场,增加情景剧的趣味性,优美的音乐让孩子们沉浸在母子嬉戏的情境中,最后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大家欢天喜地的群舞,把情景剧推向了高潮。以上案例比较经典。其实,老师们还可以融合的情景剧很多,形式也是多样的。孩子们在模仿着角色对话时,他们的口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发展。

二、游戏阅读走进礼仪

游戏是幼儿和周围世界交流的方法。经由探索和实验,幼儿能慢慢了解及建立起他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尤其是当幼儿能主导自己的游戏方法时,更能产生多样化的学习。孩子们的游戏代表着他们在身体、情绪、社会、智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成长,发展与学习。因而每一个幼儿都需要游戏,以促进他们在每个领域的健全发展。孩子通过游戏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完成生长发育的同时还学会并懂得了许多东西,而大人的任务则是考虑该怎样给孩子提供一个包含这些本质的游戏。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因为许多游戏规则玩法需要幼儿一一熟悉了解,教师势必要用心解读,因此,通过阅读理解促使幼儿产生更浓的游戏兴趣并不失规范。

1.规则制定,一目了然。为了尽快让幼儿进入游戏角色,老师们根据个游戏区的要求及特点,与幼儿商讨后制定了相应的规则,用图文并茂的图片形式,张贴于各游戏区内。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老师们采用的形式也是有区别的,小班以图为主文字为辅、中班图夹文并举、大班以文字为主图为辅,形成纵行上升系列;而在各年龄段内,分别划分的区域规则以三字经呈现、游戏区规则以生活照片再现、生活活动规则以图例形象出现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标志,形成横线平行系列。不同的画面风格避免了幼儿的视觉疲劳的同时陶冶了幼儿审美情趣。

2.情景创设,身临其境。多年的教学实践,老师们明白游戏情景创设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延续和发展。一般情况,老师会创设一些固定情景,如娃娃家、商店、小吃店等,还有的情景会随着幼儿的需要增添或撤掉。其实在每一次的游戏过程中,无不是社会交往的雏形呈现。有时一个小道具,会让幼儿忙活半天,小班娃娃家里发生的事情最多了。老师在娃娃家里放置了一些小衣裤,旨在让幼儿帮布娃娃穿衣脱裤,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然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生生把它演绎成一段故事。事件回放:师:你在帮宝宝穿衣服那!幼:恩,宝宝尿床了,裤子全湿了,老师正帮着她换裤子呢!老师哑然。因此过程中,幼儿自创的情景也是屡见不鲜。商店里,电子秤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师没有为幼儿提供前,他们到是自得其乐,窗台的边缘,墙面上的某块瓷砖都是他们电子秤所在,所买物体轻轻一靠,手指一点,价格报上成交,看孩子们脸上的笑靥,丝毫没有因为电子秤的缺失而影响游戏质量及语言交流。

大班里自主游戏中的小舞台开张了,火爆程度不亚于小沈阳的演出专场,以至于饭店、理发店都没人去玩了。他们没有因为没有人去这个区域玩而就此关闭该区域。怎么办?孩子自有招数,他们在饭店门口和理发店门口摆上了暂停营业的招牌来提醒大家此处没人。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则带着孩子以出门旅游的身份加入到了小舞台的行列中来。循着音乐声,老师来到了小舞台的地盘,隔着屏风(用KT板把幼儿平时的作品装裱成的),老师探头想看个究竟,小主持人给老师五元钱(幼儿自制的),让老师赶快进剧场看他们的表演,更有眼疾手快的幼儿,已经为老师准备好了座位只等老师买票入场。老师为自己受到贵宾待遇有点受宠若惊了。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老师坐下来静心地欣赏着他们的表演。期间老师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个指导者的身份,看到了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的一些缺憾便以观众的的身份给他们以反馈。据老师反映,所有这些情景都是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结合已有经验自发研讨的结果,因此让游戏开展的有声有色,大家都说游戏是个小社会,这里俨然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其中孩子们的交往也是一种阅读,可想而知,幼儿的交往阅读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3.教师指导,适时介入。在幼儿的游戏中,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不足,不能辨别所有行为的正确与否,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如中班娃娃家里,两男孩在用力的拉扯着,晨晨拼命地把他往外拉并嘴里说着:“你没挂牌,不是老师家的宝宝。”而亮亮坐在小板凳上就是不肯起来:“老师今天就是要做宝宝,这是挂牌给莹莹拿去了。”旁边的妈妈也拉开架势,准备驱赶这个不速之客。眼看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老师赶紧以客人的身份介入。首先询问家中发生了什么事。小主人告诉老师:老师安排娃娃家里一般是三个角色,爸爸妈妈娃娃。其他如果要来的话,就是客人了。现在莹莹是老师家宝宝了,亮亮只能做客人了。可是亮亮一直在老师们的家里不走。那亮亮怎么想呢,只见亮亮认为自己是这家的娃娃里,看他就是自如地抱着布娃娃只管自己玩着,老师问他,今天娃娃家已经有宝宝了,你只能做客人了呀。亮亮看看老师,就说老师就是要做娃娃。了解了原委,看着孩子们期待解决的目光。老师当时也语塞了。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心,老师灵机一动,说:“爸爸,今天你家有了一个双胞胎的宝宝,行吗?一个男宝宝,一个女宝宝,人家肯定很羡慕的啊。”老师这样一说,爸爸妈妈想想也有道理,爸爸更是笑的合不拢嘴。看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师窃喜。大功告成,今天这个四口之家玩的很开心。等老师转一圈回来,娃娃家里其乐融融,爸爸忙着做菜,大家围着一张小圆桌吃大餐呢。乍一看,可能很多人觉得事情有那么严重吗?但读了事例后,大家会为幼儿的行为捏一把汗。作为中班幼儿,他们能按照老师给予的指令活动着,因为必要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其次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足以拐过弯来想其他的办法。此刻,如果老师的不介入会引起幼儿纠纷升级,如果老师介入不当,要求幼儿按规则行事,指令没有挂牌的亮亮离开,都会引发幼儿的不愉快。

三、生活阅读融入礼仪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较多,诸如来园活动、桌面游戏、晨间体锻、盥洗、午餐、午睡、离园活动等,每一环节的教育都包含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活中的阅读也是至关重要。

1.标记阅读,引领常规形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标记随处可见。安全标记尤为醒目,交通标记应有尽有。因为有了这些标记的制约,使人们更规范、顺利地生活着。那么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标记的设立是有利于幼儿生活常规的形成的。在小班活动室与盥洗室的过道里有一排红小脚印指向盥洗室,而反方向则是一排蓝色的小脚印指向活动室,孩子们踩着小脚印,自然而然形成了走路靠右边的习惯。盥洗室水池上方,一溜洗手流程图,无需老师每天的叮咛孩子们便明白洗手的要领。毛巾架前孩子们洗完手找到自己的照片也就用上了自己的毛巾擦手,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养成了一人一巾的卫生习惯。

2.行为阅读,促进常规内化。心理学认为:所谓行为,即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顺应。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促发的,而不是偶然自发的。

每天来园之时,幼儿园门口车来人往,一个孩子一个大人。晨检处的保健老师飞快地为孩子们做着晨间检查工作,孩子们不失礼貌地跟老师打着招呼。在幼儿园更有一道礼仪风景线呈现。每天老师们除了一名行政值班老师在门口接待,还有一群可爱的礼仪小标兵,身挎红绸缎带,在门口迎送小朋友及家长们。孩子们稚嫩的叔叔、阿姨、奶奶、爷爷早上好的话语,由开始家长的不理解和小朋友的好奇渐渐转化为家长们也开心的呼应孩子的招呼,促使老师们对这项活动的一贯坚持是孩子们的人情所致。记得刚开始阶段,礼仪小标兵的出现,小朋友见了只顾看他们连跟值班老师打招呼都忘了,家长更是嘘声一片,认为孩子这么小,有点折腾他们。但老师们在对幼儿询问的过程中,他们却把老师们大人看来是小事或可有可无的事看的很认真,他们会因为自己今天是礼仪小标兵而早早的起床、吃饱了早饭,甚至这一天的学习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充满了阳光。

随着礼仪教育的不断深入,整个校园洋溢着礼貌的气息,在每一个地方,不管是遇到了哪个老师,孩子们会自然地鞠上一躬,老师好脱口而出。中华千年文明的儒雅、谦恭雏形在这里可见一斑。班级阅读区内,安静阅读的场面是张贴于墙面阅读规则的立体展现,阅读规则已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在阅读中孩子们将带着想象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运用艺术方法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下一篇:循环泵出口电动门控制部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