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危机与对策

时间:2022-10-22 05:45:40

浅析“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危机与对策

[摘要]在人们的生活中,人际交往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其幸福感的提升。对于大学生而言,本来是正处于渴求理解和渴望交往的心理发展的时期,可是日前,专门针对90后大学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人际交往障碍居于大学生四大心理危机之首。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何在?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本文对此作了浅析。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危机及其原因探析

在影响大多数90大学生的四大心理危机之中,人际交往障碍居于四大障碍之首。一项专门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中,77. 4%的学生感到自己缺少知心朋友,常因心事缺乏倾诉对象而觉得自己“无助”和“莫名空虚”。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丰富的“宅生活”和贫乏的“现实交往”

在这次调查中,了解到很多90后大学生丰富的“宅生活”和其现实交往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我国的80后是电视一代,那么90后就是网络一代,是伴随着电脑以及手机长大的“网生代”。他们往往网上很活跃,现实生活中却很少与人沟通。媒介环境的改变丰富了他们的“宅生活”,却弱化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令人忧虑的是,近日出台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宅男宅女的年龄段正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其中尤其以高中阶段最为突出。

“宅生活”中的大学生们,倾向于网络和手机沟通,却不习惯使用书信和面对面等传统的沟通手段。据调查,“90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移动终端,其中在网络沟通工具的选择中,学生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是人人、飞信和QQ等。除此之外,目前最火爆的微博、最具人气的微信等也为90后大学生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

在如此高频率的网络使用中,沟通语言网络化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90后大学生选择沟通语言时,无论是“网络体”,如凡客体、3Q体等,或是传统文字,他们都不排斥,尤其对于网络流行词汇接受得往往会比较快。在此次调查中,有95.3%以上的90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频繁地使用网络流行词汇。

此外,“宅生活”也使得90后大学生的沟通对象特定化和沟通技巧也呈现单一化。据调查,90后大学生的沟通对象大多为同学和朋友等同龄人,只有40.8%的“90后”大学生选择与家长等长辈沟通,而愿意选择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想法90后大学生更是只有21.2%。其中,在沟通对象性别方面,从调查数据比较来看,与异流倒是占一定程度的优势。

另外,日常生活中,90后大学生与家长或长辈谈及学业相关话题时,大多数会敷衍。与同学交流时,有时会因为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或观点不同而造成话不投机,局面尴尬致使不能畅所欲言。这些状况的存在都明显体现出90后大学生沟通技巧单一,虽然内心有想法,但由于抓不住话题的切人点以及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而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很难实现有效的沟通。

“宅生活”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很多年轻人失去社交能力。这份报告就显示,高达75%的受访学生生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55%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在和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而竟然有8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二)父母的过度保护及生活环境的改变

以前很多家庭都住平房,平常日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包括孩子的交流机会很多。而现在居住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住进高楼大厦以后,孩子们之间的社交机会也被高楼大厦阻隔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90后们从小成长在高楼大厦中,生活节奏很快,压力较大的父母往往也顾不上他们,就这样很多孩子其实成了不得不的“假留守”,这些原因都使得他们从小就很缺少跟同龄的小伙伴交流的机会。

除了居住环境的改变,家长对孩子采取过分保护的抚养模式也是90后社交弱化的重要因素。在孩子没上学之前,家长往往最关心孩子的安全。上学之后,家长又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尤其在当今“421”家庭模式下,父母包括祖辈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孩子解决困难。在这样的重重保护之下,形成了孩子的“蛋壳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致使90后大学生几乎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而且因为从小在各种关爱中长大,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和同龄孩子直接接触的经验以及磨合的经历,加上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所以在交往中常表现为不考虑他人感受,而以个人为中心。当这样一些个性鲜明的孩子们聚集到一所学校,便会出现各种摩擦,而这些摩擦则很有可能给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有的学生甚至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惧,比如害怕与人接触甚至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等。

二、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试析

针对上述原因,不妨采取如下对策:

(一)从网下引导转变为网上疏导

作为和在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教育、监控和引导,同时还要善于利用网络载体打造和他们交流的平台。

首先,要积极了解90后大学生比较喜闻乐见比较喜欢采用的网络沟通方式,并能在工作中以及和他们的交流中有效地加以运用。

其次,教师也要积极关注网络上的流行语言、焦点新闻以便在和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找到和学生的共同语言。比如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90后大学生所热衷于的飞信、微博、微信以及QQ和人人网等方式与学生开展交流,以便增进了解,也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再次,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网络载体对90后大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类集体活动,以引导沉溺网络的学生更良好地走进现实生活,也可增强和他们身边同学的交流合作。

最后,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教育引导工作,更要更好地利用网上疏导模式,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以帮助大学生积累交往技巧,健康成长。

(二)从生活基础着手,培养自我沟通的能力

人际交往其实是门学问,是门在学校、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学问。而现实情况却是,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分数和成绩,一直等到学生要踏入社会发现这门学问很有用时才慌忙进行“恶补”,但这时候往往会为时已晚。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呢?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基础,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尤其在孩子的学前期,切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度关注和保护,而应该尽可能延迟、缩短孩子和电视和网络接触的时间,促使孩子多多回归到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中。

当然,这是对尚未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来说的,而对于已经出现社交弱化的90后,家长最好从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着手,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成绩,更要重视其非智力素质的提升,从而逐步地树立他们生存、生活的自信,能更好地处理他们自己的个人事务,也为他们进一步的人际交往打下重要基础,因为这是他们的自我沟通,而一切人际交往的起点恰恰在于自我的沟通。

(三)开展心理援助,多加指导

比如首先教会90后大学生要学会心理互换与相容。告诉他们生活中要很好的理解别人。比如你要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看问题,主动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以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另一方面,即便理解不了别人的想法,也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的意见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的权利,我们都不可能改变别人,而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尽量去影响别人。所以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到时时处处尊重、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要过高要求别人,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此外,还要教会他们合作协助,友好竞争。比如和同学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那么同学之间的合作就不可避免。在别人午睡时,你应该怎么做呢?尽量放轻动作。如果自己想听音乐就戴上耳塞。如果遇上有同舍室友的亲友来访,要热情接待。当你常常设身处地地去为别人着想时,同学之间彼此合作的契机自会悄悄地来临。同时,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也要遵循“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的原则。

总之,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多分析其因,多采取相应对策去解决。

上一篇:提供客户服务 下一篇:建构真情流动的汉语言文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