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容更好地服务

时间:2022-10-22 04:34:33

让内容更好地服务

亲爱的读者: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2009年的《新智囊》有了些新变化,原有的栏目被整合成了管理E言堂、管理观察站、管理战略室、管理训练营、管理体验场、管理情报所六大栏目。

这表面看来貌似“新瓶装旧酒”,而实际上这蕴涵着颠覆性的变化。在我们看来,这实际上是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前者的视角是向内的、自我为中心的;后者是向外的,以客户为中心。

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传媒”做传媒。这一转变首先是对人员素质结构提出挑战,新闻从业人员更多的要强调咨询能力;其次是对内容标准提出新的要求,传播商业智慧――建立商业联系等指标变得更为重要;变革会引发系统变化――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

从内部来讲,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找产品(资源支撑)――搭架构(知识系统)――做话题(系统报道)――出理论(指导意义)。

从外部来讲,我们更注重企业外部生态环境的研究,强调必然性――可行性――可用性。

这改变的背后其实源于一个一直困扰我们的思索――《新智囊》的目标是写出一篇篇的好文章呢?还是以“好文章”(传播商业智慧)为手段,进而实现“传播价值的提升”(建立商业联系)呢?

在我们看来,一般认为,期刊经营多是指期刊的发行工作和广告工作。但是,期刊经营的范围不仅仅是这些,它还应包括期刊的采编工作,而后者更是决定一个期刊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否用经营的理念来统领一个期刊的采编工作,不仅是期刊发行和广告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也是期刊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生命力。

事实上,很多企业都在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新智囊》一样,能否实现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至为重要,正如《新智囊》的老朋友何帆所分析的――我们之所以身陷困境,不是因为做制造业,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企业一定是中国的。但是,我们在过去习惯了简单的赚钱方式,依赖于优惠政策、依附于国外订单,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没有自己的研发,当外部市场风云突变之后,中国的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孤单。过去,我们对基础设施投资太多,但对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我们的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但服务业却沉疴不起;我们的储蓄居高不下,但国内消费却迟迟难以启动;我们长于占领国际市场,却拙于推动国内竞争;种种隐患,在高速增长时期可能被暂时掩盖,在外部环境日益恶化的时候,问题将被醒目地暴露。

统计表明,服务业目前占了美国经济的75%还要多,而且还在快速地增长。但是“服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了从饭店和旅馆到医生和律师的万事万物。

已有很多中国公司都在通过更加高效的IT系统、业务流程流水线化以及互联网来把握新的业务机遇。但是,它们缺少具备业务、管理和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的人才,而这些又是提供有效服务所最必须的。很少有人关注于为新的服务经济培养人才,甚至都没有认识到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一个共识更加明晰――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从制造向服务转型,也是中国企业一道需要快速破解的必答题。

上一篇:我们的时代到了 下一篇:2009中国企业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