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10-22 03:22:36

浅谈市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市郊的学生,还有着与农村学生身上的影子。首先,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在我们学校,我们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那就是学生在上课时总不肯积极举手参与课堂。但我们学校属市郊区学校,我们的学生一是小学升初中的基础就参差不齐,二是家长文化素质普通较低,三是大多数家长在外上班,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市效语文教学质量与市区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个差距可以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调整来缩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好语文的开始。教与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重视诵读,让学生在朗诵中体味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市郊;差距;有效性

踏上讲坛十载有余,学校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甚至已经可以与城里媲美。但社区环境、家长素质、学生素质、师资水平仍然与城里有很大的不同。家长刚开始洗脚上田,农村户口转为了居民户口,但思想依然没有转变,智力投资舍不得,思想教育跟不上,小孩自小的学习习惯没有得到培养,特别是语文的阅读习惯往往被忽视。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市郊的教学质量与城里的有明显的差距,但随着进一步的文化城市化,特别是通过我们教师针对市郊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改进课堂等手段,逐渐缩短了与城里优秀学校教学质量的差距。

市郊的学生,还有着与农村学生身上的影子。首先,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在我们学校,我们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那就是学生在上课时总不肯积极举手参与课堂。我在开学初两个星期就注意到了这现象,开始以为是学生不适应,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之后还是这样。我也采取了很多办法,虽然有所改观,可是效果还是不很明显。我班总共45人,每堂课举手发言的总在8人左右。究其原因,有的是不会说,有的是不愿说,有的不敢说。

其次,学生的自觉能力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真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肯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也体现出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我们学校属市郊区学校,我们的学生一是小学升初中的基础就参差不齐,二是家长文化素质普通较低,三是大多数家长在外上班,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因此我们这儿的孩子回家之后能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的很少,而能够在回家之后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学习的更是寥寥无几。

第三、学生的思考习惯没有形成,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做作业喜欢找答案、等答案,甚至抄答案。在做测验题的时候,也往往是蜻蜓点水,迎难而止。即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的学生也寥寥无几,都在仰着脖子等着听老师的答案。偶尔有几声回答,也只是不经大脑随口而说。

第四、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还体现在抄作业应付老师的现象严重。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有课内时间不愿意认真做作业,在课外也情愿玩而不坐下来完成,总是等到其它同学完成作业了,再拿过来抄,在每天的早读课前,埋头苦抄的现象特别严重。

作为老师,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社区环境、家长素质、学生状况是我们个体没有办法去改变的,能改变的是我们课堂的教学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方法。我们经常这样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效率,如果上课不听,那么下课之后再努力都没有用……足见我们都知道课堂的有效性很重要,但是要保证课堂的有效尤其要达到高效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好语文的开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可能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只有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学生才愿意听,愿意学,学起来才事半功倍。

(2)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事实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3)营造健康良好的互动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的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首先,必须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其次,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争相提问,并让其积极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就特别有兴趣,也特别亲切。在知识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提倡学生间的实质性的问题讨论。

二、教与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

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是优质高效课堂的保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郊初中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必须遵循“难度降低”“速度减慢”“通俗易懂”的原则,并采取一些学生愿意接受的测试和作业方式等,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课堂课外不断获得成就感,并慢慢喜欢上语文。

(1)课前1分钟5句言名句抄写并检查上一次的背诵情况。上正课前,投影5句名言句让学生抄写到笔记本上,并抽查上一次内容。

(2)课前五分钟小测验。课前一测的题目既要能检测上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又能为本节课服务,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当堂训练十分钟左右。须特别关注学困生,使他们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将简单的学会了,就会积少成多,慢慢地,差生面越来越小,学生参与面就越来越大。这个环节是落实计划目标的重要保证,一定要组织得当,不能华而不实。

(4)及时辅导,查缺补漏。辅导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利用做课外作业的时间,及时进行跟班辅导,查缺补漏,抓两头促中间,帮助他们进步。

(5)适时检测,及时反馈。适时检测包括单元检测和月考。检测的目的在于诊断学情,巩固知识。检查反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作好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进步者及时表扬肯定成绩,对差生和退步生要个别谈话,进行沟通了解及鼓励。教师在平时要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放手不要包办,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体会到成功感,只有这样才能向良性发展推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诵读,让学生在朗诵中体味语文的魅力

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训练手段,更是学生走进课文,体味课文,领悟情感的很重要的方式。朗读不是单单的教学活动,和很多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朗读前必须解决基本的字音问题,理解文章大概内容,选用恰到好处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诵读文章中体会到作者情感。

在市效中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地方方言和老师认识的不足,朗读训练常常在语文课上被忽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朗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通过朗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怀,既受到感染,又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优化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第10期

[2]《农村中学课堂模式初探》.《青海教育》,2007年第04期

[3]《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研究》.《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第8期

上一篇:新课改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探讨 下一篇: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