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雨水利用的景观设计

时间:2022-10-22 02:38:49

结合雨水利用的景观设计

【摘 要】淡水资源的短缺己成为人类特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绿地中无论造景还是绿地的养护管理也同样面临着缺水的危机。提出雨水利用的景观化,希望能被更多和更为广泛的使用。成为园林绿地水环境建设的新方向。

【关键词】城市雨水;景观化;雨水利用;环境

人类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无时不需要水。水同时也是这个世界风景中的一个要素,它是可以将生活变成风景的重要因素。水通过其巨大的塑造力造就了地球上许多奇异的硬质的风景,通过其温和的水性特征形成了许多柔和的风景。而在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中,水体更是其中不可替代的要素之一。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又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淡水资源的短缺己成为人类特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公园绿地中无论造景还是绿地的养护管理也同样面临着缺水的危机。由于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现实需要我们检讨传统的发展观,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习惯于将地面降雨尽快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和市郊江、河水体中位首要原则,贯彻的是“使雨水尽快远离城市”这一传统的防水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人,市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如森林、农田、牧场等被建筑物、构筑物及硬化地面取代,原有疏松透气的地表被混凝土、沥青、砖石等坚硬密实的不透水材料所取代。

在现代城市中,除了散布于市区的公园绿地及天然水体以外,整个市区几乎被一张不透水的大网所笼罩,它阻隔了雨水向市区下部土壤的渗透,严重影响了雨水资源的利用。城市作为非农业人口高密度聚居的区域,它同时又是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区域,这两方面都注定城市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供应,水资源的压力时刻威胁着城市的发展。

2 雨水利用的景观化

2.1 景观化

文中所要阐述的“景观化”就是:结合景观设计元素把雨水资源在园林绿地中利用的各个环节展现在园林景观中;并在景观美学的指导下,依照景观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使其具有美的观赏性、参与性、教育性等,达到功能和景观美的统一。

2.2 园林绿地雨水资源利用途径的景观化

2.2.1 雨水的渗透利用景观化

(1)雨水通过绿地土壤进行渗透

在传统的城市绿地设计中,绿地地表的形式大多依照造景的目的以及某些特定的功能要求来决定,而以雨水利用为目的的绿地则需要针对雨水渗透的特点来设计。通过调整竖向设计、增加植物覆盖以及利用其他技术措施来降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改善绿地土壤的渗透条件,从而增加雨水的入渗量。

1)增加植被或其他材料的覆盖

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地影响地表温度、下垫面的粗糙度和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间的水分交换。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雨水径流量明显减少,特别是覆盖度从30%增至80%时,径流量减少尤为明显,当覆盖度超过80%后,径流量就基本趋于稳定。

2)改变地面坡度

坡度是一个影响地表径流的重要因子,在进行绿地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坡度,坡度越趋于平缓,雨水汇流的速度减缓,增加了雨水渗透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渗透量。同一坡度延续过长也会使径流速度加快,将单一坡度变为陡缓结合的坡度可以有效延长雨水的汇流时间,增加雨水下渗量。

3)降低地面高程,形成下凹绿地

园林道路由于其幅宽小且线路长,埋设管道收集雨水的投资比较大,故而应以排放道两侧绿地中为最佳。这就要求适当降低绿地的高程,使之低于周围的道路广场,形成下凹绿地。

(2)雨水通过渗透设施渗透

城市绿地中土壤的渗透系数因土质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时地形、地被的情况也千差万别,通过土壤渗透不能完全保证暴雨过程的环境安全,因此还需要通过一些工程措施来使雨水进一步渗透。

1)草皮覆盖或透水材料衬砌的明沟排水

在城市绿地中利用经草坡或透水材料覆盖的明沟排水既考虑了传输雨水的功能,又增加了雨水的渗透。明沟的形式可以模拟天然水流蜿蜒曲折的轨迹,或构筑特定的造型。

2)透水铺装与透水结构

为减少道路、广场、停车场的雨水径流量,可以采用多孔沥青和透水的混凝土、陶瓷砖、草地砖等透水铺装材料,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使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和下面的土壤。

3)修建漏水的园林水池。

在园林水池设计时一般因水源问题或管理上的方便将水池池底池壁固化,形成密封的不透水水池。这种水池切断了水体与外界的自然交换和渗透,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在有可靠的雨水和其他水源条件下,应大力提倡建设自然基底的园林水池,使得水池中的水可以与地下水及周围土壤自由交换水分,完善园林水体的各项生态功能。在园林绿地中水量的保持峪水体渗漏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需要进行水量核算,通过技术措施来控制渗漏量,并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以保证水体的景观效果。

2.2.2 雨水的储存利用景观化

雨水的储存利用需要首先建设或选择一个集雨面,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管道或沟渠传送到蓄水池储存,在经过过滤。消毒等净化处理,水质达到应用目的的要求以后,栽提升输送到用水点。

(1)收集环节景观化

城市绿地中的集流面可以分为三类:绿地集流、屋面集流以及铺装广场集流.绿地的集流效率较差,降雨量较小时集流雨水几乎为零.但是由于集流面积大,在暴雨过程收集的雨水量也相当可观.绿地集流的雨水水质较好,比较容易处理利用。

城市绿地中的建筑所占比例一般较小,且多为单栋建筑,适合于修建分散的储存利用系统来容纳屋顶雨水,或者于铺装广场雨水以及园林建筑内产生的污水合并处理。

大面积的铺装广场也是有效集蓄雨水的场所,可以利用管道将集流的雨水输送到蓄水池,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利用.铺装广场上集流的雨水水质较差异比较大,含有的污染物也很多,也需要弃流初雨径流.

(2)储存环节景观化

园林绿地雨水的储存设施包括地上和地下蓄水池.还可以通过景观湖面蓄水.人工湿地蓄水,并且可将景观湖面蓄水和地下蓄水池结合使用,能更充分的更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

1)水池式蓄水

水池蓄水一般应用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城市和住宅中.砌筑雨水蓄水池,用作收集贮存非饮用水的水源,可用于建筑内外的冲洗用水.环境绿化喷洒用水,必要时还可用作工业用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城市和绿地供水压力。

2)湖泊蓄水

能够使城市小区改变生态面貌的大型蓄水池方法,还要首推湖泊蓄水,在暴雨到来之际可将雨水导入湖中,减轻街区积水;干旱季节,湖面蒸发的水气,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清新、湿润;从湖底渗透下去的水可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湖泊还可美化环境,供人观赏水景,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3)园林绿地和草坪蓄水

绿地、草坪是销纳雨水、增加入渗的极佳场所,还起到减少洪峰流量的功效。如果在设计中将绿地略低于两边地面或道路路面,利用绿地销纳屋顶、小区内不透水铺装的径流,则可明显增加草地入渗量。同时,在不影响游人活动和观赏,不影响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可在大面积的绿地中设置下凹绿地,收集雨水,营造了季节性、变化性景观。

4)人工湿地蓄水

人工湿地可直接收集周边山地、绿地和建筑、道路、广场排放的雨水,还可以收集河流雨水,起到滞洪的作用。人工湿地的源头一般都有雨水的收集储存池,同时湿地系统本身也是蓄水的场所。

2.2.3 净化环节景观化

而使用城市绿地中的水面作为储存雨水的设施时,可以构筑人工湿地来净化雨水,将雨水储存、净化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依靠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处理雨水并加以利用。人工湿地将进入湿地系统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吸收、转化、利用,达到去除目的。在城市绿地的雨水利用过程中,湿地与人工湿地不仅有景观娱乐功能,还可以发挥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体现了景观建设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

3 结语

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选择雨水利用系统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国家、地域及现场各种条件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由于项目间各种因素和条件的不同,宜采用的方案也可能完全不同,切勿生搬硬套。

而雨水资源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就必然要面临景观化的需求,雨水的利用涉及到收集、储存、净化等环节,而人工湿地作为净化环节中最为适宜和生态的处理方法,自然被更多和更为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园林绿地中,人工湿地自然美、生态美的体现,是雨水净化系统和景观观赏最好的结合点,也是园林绿地水环境建设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承安.城市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2]孟海宁,等.城市空间生态化问题的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1):19-24.

上一篇:高速公路试验检验中的试验内容以及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谈谈当前形势下的煤炭企业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