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学生春晚:让梦想走得更远

时间:2022-10-22 01:25:26

对话中学生春晚:让梦想走得更远

异于传统:中学生自己的派对

中学生春晚是一群广州高中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活动。

它始于一个念头。

2011年暑假,15岁的广州中学生陈想突然萌发出“我要办春晚”的念头并迅速组织实施,这台由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具创意的春晚,很快受到包括CCTV在内的全国百余家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热捧。“中学生春晚”随即成为百度热搜词和广州高考调研试题。2012年春节,第一届中学生春晚在酷6网独家首发,不到两小时点击超过3万,一周击破30万。

其主创团队乘胜追击,操刀了名为“少年中国说”的第二届中学生春晚。与前次相比,整个团队更有经验,更富战斗力,团队组建与节目海选都从广州走了出去,在北京同样开设了海选现场,吸引了北京、四川、河南、湖南、江苏、河北等地甚至港澳地区的中学生参加演出,陈想告诉我们,“除了后期剪辑之外,晚会所有工作都是由中学生亲手完成的。”

2013年中学生春晚在节目选择上,从一开始就鼓励创新、求新,传统晚会常见的歌曲、民族舞蹈和相声小品等基本不予考虑,取而代之的都是中学生喜爱的、形式比较新颖的、适合中学生表演的节目,如街舞、流行乐队、现代舞、吉他弹唱、街头魔术、少女歌舞组合以及转笔、飞叠杯、魔方等达人秀。

从表现形式来看,也是新意十足。“我们要彻底摆脱舞台束缚,把教室、操场、饭堂、宿舍、公园、商场等场景变成表演场地,单纯做中学生自己的春晚。”晚会副导演许诗铭说。于是便有了在教室扭魔方、操场表演街舞、商场前变魔术、马路边唱歌,甚至是瀑布前和雪地上表演这些异彩纷呈而又让人眼前一亮的场景。而在视频的最后,还插播了不少令人捧腹大笑的幕后花絮。

这台晚会2月7日在优酷网上线,2月8日由优酷作为最佳原创节目在首页和原创频道首页置顶推荐,当日点击高达160多万人次。

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节目便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春节期间,广东卫视、安徽卫视等多个卫视台对它进行了新闻报道。

中学生春晚,彻底“火”了。

牵手媒体:做家喻户晓的强势栏目

第一届中学生春晚是在酷6网首发的。

2012年10月,在北京备战艺考的陈想和他的“导演助理”张嘉怡走进了中关村。张嘉怡说:“本来我们想去找去年的网络视频合作伙伴‘酷6’,但是误打误撞进了‘优酷’的总部。”原来,他们在前往“酷6”公司的路上,看见了一个巨大的“优酷”广告牌。陈想突然就改变了主意:“不如我们进去试试吧!”

“开始前台说我们没有预约,无论如何也不让我们进去,”张嘉怡说,“后来我们只好‘宣称’自己是‘不远万里’从广东赶来的……”软磨硬泡之下,“优酷”的市场部总经理亲自出面会见他们。

看着眼前这两个中学生送来的20多页图文并茂的策划书,这位总经理非常震惊:“你们居然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这是我年轻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15分钟的简短交谈后,总经理当即决定将他们的节目放到“优酷”首页上,连续播10天!

首战告捷,陈想和张嘉怡大受鼓舞,第2天他们又出现在中关村街头,一家一家地拉赞助。张嘉恰自豪地说:“新浪的负责人还是专程从上海飞过来见我们的呢!”那一次,他们谈妥了微博方面的宣传策略,春节期间,“新浪微博”的边栏上出现了“#2013全国中学生春晚#”的快捷热点,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谈到与企业的合作,陈想有些期待地说:“目前我们还没有获得资金方面的赞助,虽然有丰富的实物赞助,包括场地、灯光、音响、礼品、机票、音乐制作等,但是缺少资金,很多想法难以实现。我们渴望有真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企业出现,像圣诞老人那样给我们‘雪中送糖’。”

中学生春晚还会坚持下去,有第三届、第四届……而今年,陈想就要毕业,他打算寻找一名在校中学生承接中学生春晚,把这个活动继续办下去。

卖唱救母:海选现场最感动的时刻

2013年中学生春晚,最意外和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并帮助了湖南“卖唱救母”的少年杨启超。

在广州海选前,陈想得知杨启超辍学在广州卖唱的消息,他积极地与之联系,非常希望他能出现海选的舞台上。

14岁的杨启超是贵州人,2007年跟随父母到了湖南浏阳。母亲患有脑梗阻和风湿。杨启超说,本来家里打算盖新房子,母亲得病后,钱都拿去治病了。两年前,以擦皮鞋为生的父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此后再也没有与家人联系。“妈妈要吃药,开销很大。”他说,“两个哥哥成绩很好,一个读高一,一个读高三。我要帮他们凑学费。”小学还没毕业,眼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愁着为哥哥凑学费,只有12岁的杨启超决定辍学赚钱。此后一年,他为一家电器店发传单,还要照顾母亲,每天只能赚到40元。

2012年9月,杨启超独自来到广州,与叔叔一家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叔叔一家四口在这里打工。”杨启超指着地板说,“晚上我和叔叔睡地板上,婶婶和堂弟、堂妹睡铁床。”每天,爱唱歌的杨启超提着音响和话筒,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天河体育中心,“人多的时候,一天赚过300多元,少的也有60多元。”他告诉记者,中午不停歇,不吃东西,渴了才喝水。直到晚上9时,杨启超才“收工”。回到家,已是10点多,这才是他的晚饭时间。有路人质疑他是骗子,“我没有回答,继续唱自己的。”

海选当日,杨启超的歌声和故事感动很多人。一曲《天使的翅膀》让人动容。陈想立即发动现场募捐,几分钟内就给他捐助了1380.90元。

“你的故事比你的声音更动人,”陈想点评道,“请你一定要上今年的中学生春晚,我想帮你筹款治好你妈妈的病。”

事后,陈想积极联系广州、湖南各大媒体,短短半个月,全国各地数十家媒体和无数网友迅速转发这一消息,杨启超的故事在全国得到传播。

期末考试结束后,中学生春晚节目组又召集了广州中学生,和杨启超一起,在大街上卖力地唱歌。通过节目组的努力,总共为他筹集善款和意向捐助6万多元。

对话陈想:心有多大,梦想就能走多远

陈想,中学生春晚策划、总导演,1995年9月生,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三学生。从小爱好音乐、文学、篮球等,原想成为一名记者,后因策划中学生春晚爱上影视编导,现在希望考上北电、中戏或中传,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导演。

课堂内外初中版:2013年中学生春晚的主题是“少年中国说”,为什么给它取这样一个名字?

陈想:主要受梁启超的同名名篇启发,想体现当代中学生的“少年智”和“少年强”。最早的还有一个想法是让更多的中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和心声,晚会结构中,本来还有很多中学生在“说”,但受优酷要求的时长限制,“说”的视频都去掉了,非常遗憾。

课堂内外初中版:作为这台节目的总策划和导演,这已经是你第二次操刀中学生春晚了,你能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下这个节目的成长吗?与去年相比,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今年的这届“春晚”呢?

陈想:最大的体会是,中学生想做成一件事真的很难,特别是我们既没有钱又没有资源又没有时间,更难的是我们中间很多人都是高三,面临高考,根本没有时间做,能做成就不错了,遗憾太多,瑕疵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去修改、加工。我们的节目基本上都是一气呵成,不像央视和其他电视台,可以反复修改。用几句话来形容,节目很精彩,拍摄很粗糙,过程很紧张,结果很圆满,媒体很给力,团队很团结。确实有进步,遗憾非常多,很感恩,不满足,如果有可能,明年更上一层楼。

课堂内外初中版:举办中学生春晚这样的一台活动,是从什么念头开始的?它的契机何在?

陈想:最早就是不喜欢大人做的晚会,不是说他们做得不好,而是不适合我们看。我就是想做一台中学生喜爱的东西。

课堂内外初中版:能说说你们整个活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吗?

陈想: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时间,大家都要上课,特别是面临高考,课业很重,几次想放弃。

课堂内外初中版:参与这样的活动,一定是有欢笑,也有泪水。还记得最让你动容的时刻吗?

陈想:最动容的是听杨启超在台上说他的故事。

课堂内外初中版:每年央视春晚都是毁誉参半,那么,从你这方面接受到的反馈意见来看,中学生们对自己的这台春晚有何评价?

陈想:真不好评价自己的作品,我们很不成熟,但很真实、清新,不假不装,不故作高深,原汁原味,敢于反叛,勇于创新,就这些吧。

课堂内外初中版:一定有很多中学生对你能策划导演这样大规模的一台晚会充满了崇拜之情,对《课堂内外》初中版的读者,你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陈想:想好了立即去做,别在意别人怎么说。年少时,一定要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并且竭尽全力做成。

上一篇:阿德莱德艳阳下 下一篇:李智楠:走过十八岁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