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渗透写作训练

时间:2022-10-22 12:50:44

阅读中渗透写作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而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找到能让学生自主阅读和乐于写作的办法,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在阅读中巧妙渗透写作技巧呢?

巧妙寻“点”:写作的基本功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重在引导句子的仿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巧妙寻找写作训练“点”,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后的仿写训练中习得写作的基本功。在阅读的基础上辅以口语交际、看图写话和“仿写”等方式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案例一:《秋游》教学片段。

师:请孩子们边读边想,第二段都描写了些什么?

生1:写了天空和白云。

生2:第二段写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云朵图案都像什么呢?

生1:有的云朵像小狗。

生2:有的云朵像小马。

……

师:孩子们说的真棒!如果这样说会更棒哦!

出示: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可好玩了。

师:谁最能干,谁会说这样的长句子呢?

生1: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像小熊,有的像老鹰,有的像小马,可好玩了。

生2: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仙女,有的像长着白胡须的老爷爷,可好玩了。

……

师:聪明的孩子不但会说,还会写。你们能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下面我们来比比谁写的最棒(学生练习写话)。

……

师:第三段和第四段也有这样的句子,看看谁最厉害,能把句子找出来?

生1:第三段的句子是: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生2:第四段的句子是: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起了嗓子。

师:你们都厉害哦,能说说这样的句子吗?

出示:①( )里,( )了,( )了,( )了。

②( )有的( ),有的( ),有的( )。

生3:花园里,迎春花开了,玫瑰花开了,杜鹃花也开了。

生4: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做游戏。

师:孩子们,我们也把这些漂亮的句子写下来吧(学生练习写话)。

感悟:案例中,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仿说,再过渡到仿写。在学生仿说仿写过程中,慢慢地去感受语言的特点,并在模仿中进行创造,进而学会运用语言。在低段阅读教学中,遇到有明显特点的句子学生初次接触,需要巧妙设计作为仿写训练的重点。仿写的用意不在于刻意的摹仿,而在于加入主观感受的再创造。因此,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范文品味感悟,悟出写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仿写,并逐步突破传统,力求创新。

阅读教学是出发点,是为仿写做铺垫,为它服务的;同时,仿写训练又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设计仿说仿写的训练“点”,也就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过程,值得老师们下功夫。

在比较中悟出习作方法

小学中段应着重训练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学会情感的自然表达。教师要用范文引路,教会学生比较阅读,有效整合课内外的阅读材料,使之互为补充,让学生在学校课堂中获得的阅读与写作方法,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走向缤纷的阅读世界,学会情感的自然表达。

案例二:《月亮湾》教学片段。

师:第二段还有哪句话也告诉我们河水很清呢?

生1: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师:你找的真准。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比比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1.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2.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然后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生1:第二句在河水前面加上了清清来说河水很清。

生2:我认为第二句写得更好,第二句里用了“清清的”这个词语来说明河水很清,第一句没有。

师:是啊,河水清得可以看到小桥、绿树和青山的影子。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教师指导朗读,重读“清清的”一词),再比比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出示:①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②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

师:在写景文章中,为了更形象、生动、具体,都要给句子加上详细的描写。还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为文章增添色彩。而在写人的文章中,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能使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同学们,你们能写这样的句子吗?

出示:①在( )山上,长着( )果树。那( )苹果,( )雪梨,还有那( )柿子,真( )。

②踏进学校的大门,( )张着笑脸迎接同学们,( )像( ),( )像( ),( )像( )。

最后是学生练习,交流互评。

感悟:新课标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中段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提供材料比较阅读,用范文来引路,教给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欣赏佳作的方法效果较好。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孩子们阅读时反复朗读品味文章优美句段,巧妙渗透了具体描写这一写作方法,并及时让学生在仿写训练中习得写拟人句这一写作的基本功。

在课文阅读中,老师教会学生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及时引导学生练习运用。在比较中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能擦亮孩子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个世界,让他们去发现生活比想象的更值得品味。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时渗透方法巧妙一些,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训练写作技巧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高段应从写作角度教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布局谋篇,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不同文章有不一样的写作技巧。在阅读中,需要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只眼看文本内容,一只眼看文本的形式。既要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要在阅读中渗透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修辞逻辑、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案例3:《最后的姿势》教学片断。

师:请孩子们用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句子。用“_”画出语言描写,用“”画出动作描写。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1:语言描写有:“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生2:动作描写有: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教师指导朗读体会。

师:请孩子们用朗读鉴赏式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用“=”画出环境的描写的句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1:第一句是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生2:第二句是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师:为什么连用三个感叹号?

生3:我体会到了情况的紧急。

生4:第三句是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我体会到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这句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生5:第四句是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我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预感到老师已经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师:你们知道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吗(教师指导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小练笔:试用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谢你最喜欢的人,表现他的特点……

感悟:案例中教师围绕主题大胆取舍,读中体验、品读中感悟、研读中品味,利用抓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品格的伟大。渗透了抓环境,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读出文本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思维的碰撞,真情流淌。

本课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语言、动作片段的研读,读、悟,再读、再悟,层层深入,并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谭老师的人格伟大是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的。朗读的指导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从写作角度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写法,并通过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演绎得淋漓尽致,读与写结合有技巧,效果好。在阅读中巧妙渗透写作技巧训练的例子还有很多,能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渗透写作技巧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的教师才是好老师。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还开展了以“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读书写作活动。每学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和课余时间倡导并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并分年级作了不同要求,在活动中教师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与写有效结合,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长安小学)

上一篇:生活化数学培养计算能力 下一篇:快乐学习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