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要从学生抓起

时间:2022-10-22 11:52:38

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要从学生抓起

摘 要:介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以及课堂对学生适时适量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达到正面影响的效果。

关键词:生态环境;意识;环境教育

面对污染日益严重的大自然,能够深切感受到我们正在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给后代保留一个洁净的地球已成为当今每个人的责任。然而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能解决的问题,它要靠好几代人付出努力,如果环境问题无法解决,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渗透,课堂适时适量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这样对学生形成正面影响的效果会很大。

下面探讨一下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一、课内渗透环境教育

1.努力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及时挖掘。如,讲“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吸水”时可结合水土流失问题灌输水土保持的观念;

“光合作用”一节可渗透植树造林的意义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可渗透物种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结合“人类的遗传病”讲解环境污染与遗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关系;“神经调节”一节让学生认识声音对听觉的影响,宣传禁止燃放烟花鞭炮、禁鸣机动车喇叭的意义;“群落的演替”一节告诉学生人类的活动正严重影响着自然演替,许多物种已经灭绝,还有一些物种正濒临灭绝!环境问题牵引环境教育,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

2.充分利用教材,深化环境教育

如,在讲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应收集一些资料,说明目前环境恶化的实际状况,使学生切实树立起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资源有限,人口数量不可以无限,人口数量的逐级递增将会打破生态平衡,无法维持这个平衡,灾难马上就会显现出来。

(1)现实状况

①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在逐年增加,1950年,世界人口为25亿,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现在全世界每秒中有3人出生,每分钟净增约150人,每天净增约22万人,每年净增9000万人。中国人口1949年仅为5.4亿,2000年已达13亿,占世界人口的22%。人口无限制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

②资源问题

就我国而言,森林覆盖率仅为13.4%,居世界120位,耕地总面积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仅有1.3亩,居世界第67位,不足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居倒数第3位,我国森林、淡水、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人均量,都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国以占世界的7%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不是一种壮举,我们人口太多吞噬我们仅有的、微少的资源的速度就会很快,后代对资源的拥有将会更加缺乏,这是一种严重的人口与资源失衡的恶劣现象。

③环境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一直呈恶化的趋势,给人类带来触目惊心的灾难。洪涝灾害、地震频繁发生、气候的冷热反常、臭氧空洞的出现、酸雨等直接和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代人们的生存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欲望渐高、奢侈弥长,这样更加速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说白了,工业的发展过程就是破坏环境的过程。所以人口增长给资源、环境产生了沉重压力。将环境、资源、人口三者的关系及其变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会更深刻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他们对环境的认知。

(2)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①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是影响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自从工业革命开始,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通过燃烧矿物燃料,砍伐并焚烧森林而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1.5PPM的速度增加),导致地球表层气候变暖,气候的变暖不但引起人类对环境的不适,也引起各生物种群的变异,打破了生物群的平衡态。而且气候的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而在冰冻的北极地区我们有幸看到了5500万年前的水(我想这种幸运还是不要出现的好)。据研究表明,北极冰层的平均厚度已减少了45%,北极附近的冰层正以每年4%的速度消失,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的国家与地区构成直接威胁,一些岛国将从地球上消失。所以气候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将是一场仅次于核战争的灾难。

②臭氧层空洞

大气平流层的臭氧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表,使地球生命免遭紫外线强烈辐射的危害。然而近年来发现地球的臭氧层正日益遭到破坏,南北极上空都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现象,在课堂中结合臭氧层的损灭,讲解基因突变,紫外线辐射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并能引起突变。在美国每年由此引起20~60万皮肤癌病例,如果没有臭氧层的障碍,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将遭到灾难性的毁灭。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如按现行的速度计算,到2075年后臭氧减少40%,全球皮肤癌患者将达1.5亿,白内障患者达1800万,农作物产量将减少7.5%,水产品将损失25%,人体免疫功能也将减退,附带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是有灾难性的。因此,臭氧浓度的减少趋势及其严重后果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③酸雨

酸雨顾名思义就是雨水呈酸性。它能够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受酸雨侵蚀后的农作物产量会大减,我国重庆地区曾连降酸雨,雨后的水稻,叶子突然枯黄,状如火烤,几天后全部枯死。森林受酸雨的影响生长会缓慢甚至凋谢。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的侵袭,每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林木被毁坏。酸雨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

以上种种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的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做起,携手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人类最终将用自己的双手毁灭自己!

其实,以上种种现象的发生,追根溯源是人类对工业革命的无限追崇造成的,工业革命不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泛滥的欲望吗?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应该放慢经济发展的步伐,宣扬朴实的生活;对于个人来说所要做的是减少欲望的攀升,以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课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进行生态环境渗透的同时,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能够较直观地体会环境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高中结合教材开设生物兴趣小组,如,高二课本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植物辨认,调查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或到农村果园进行调查活动,向当地群众了解情况,比较当地前后十年生物种类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的变化确实会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生存!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重视环境教育日,如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这样会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

三、体会

在生物教学中要不断开展生态环境的教育,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是关乎人类生命攸关的社会问题,现在理综考试生物分值低,对学生学习生物有些影响,如,在教学中除加强书本知识外,拓展一些与自身相关的环境知识,学生觉得生物与自身关系较为密切,学习的劲头就会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意识也会大大提高,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浪费粮食、水电、纸张以及乱扔塑料袋等等这些都是对环境的摧残,有了这个意识便会自觉参与到环保工作中。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参考文献:

李振基,陈小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山西省刘胡兰中学)

上一篇:如何有效开展低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如何使低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