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2 10:45:32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研究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体验式教学注重增强学生对教学文本的体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灵活应用这种教学模式。

一、情境创设,激活体验

体验式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初中语文课本选取的都是一些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丰富的哲理,这些通常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对于这类教学文本的教学,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这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良好展开非常有帮助。如,对于诗歌类题材的文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画等来增强学生对教学文本的领会。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些对于体验式教学的展开都是很好的辅助手段。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因为,这不仅能丰富课堂,还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蒹葭》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来导入新课,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在教学《乡愁》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歌曲《乡愁》,把学生的情感快速拉入课堂,并且整堂课可用二胡曲《江河水》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始终沉浸在音乐情境中,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愁”。这种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又如,在教学科普说明文《凡尔塞宫》时,学生对文中一些陌生的抽象名词和具体的描述一时难以理解,笔者配合使用了多媒体,投影出各种凡尔塞宫的样子,再适当讲解,难题瞬间化解。营造教学情境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教学模式,它不仅能迅速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还能很好地深化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感受与体验。

二、角色体验,催生情感

体验式教学中另一个非常直观的方式便是让学生尝试走入作者的生活中,走进作者的生命里。如果能够让学生进入作者所营造的那个角色,这毫无疑问是一种非常直观的体验,它能很好地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领会。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是作者对自己生活体验的一种描摹,有许多文章作者甚至是以第一人称来展开写作的。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教师不妨以角色扮演的模式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中,这无疑是体验式阅读教学一种非常直观的展开形式。

以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这篇文本的教学过程为例。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一种非常乐观的心态向大家呈现了应当如何积极地面对生活,即使双目失明,作者仍然对于生活非常享受与感恩。为了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光明的异常渴望,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开自主体验。可以让学生试着蒙住眼睛一段时间,在黑暗中行走、活动、上学等,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挫折中,就会深刻体会到光明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走入作者的生活中,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体验,并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学素材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激发想象,创造体验

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非常重要,这也是体验式教学又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于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文章,教师不妨让学生展开创造体验来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这既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另一种呈现模式,也是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好方法。

在教学《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时,可能有学生会问:“天街上有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其它学生的脑海中也出现过。教师就可对此进行巧妙引导,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奇异的想象。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美好的想象来慢慢走进作者所营造的情境中,当学生随着作者的文字在“天街”逛了一圈后,教师要进一步将学生带到文中,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牛郎和织女与传说中的为什么不一样,这将会很自然地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借助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诗人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生活的意图,也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心中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能够领会作者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写作意图。创造体验不仅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思维,还是体验式阅读教学另一种非常独特的呈现方式。

想要让体验式阅读教学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获得成效,首先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其次,教师可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中,体验作者塑造的角色,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体验,能帮助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领会。此外,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非常重要,也是体验式教学另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很有帮助。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下一篇:把握教材特点 创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