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球突然停止自转所想到的

时间:2022-10-22 09:26:06

由地球突然停止自转所想到的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兴趣;氛围;知识;思维方法;物理学史

一位学生曾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地球人会不会被甩到其他星球上去?这件事引起我的思索,通过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新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诱导好奇,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1.创设情境

创设直观的物理情境,是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因此,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留下生动难忘的印象。如有的教师把“断电时的自感现象”这一演示实验,由原来让学生被动地观看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改为让几个学生手拉手与自感线圈并联,在接通电路后突然断电,使学生的触觉受到强烈的刺激,这种魔术般有惊无险的实验必然使学生对探究物理现象的奥秘兴趣倍增。

2.巧用悬念

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部动因。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有意识地采用“悬念法”。例如在学习“共振”时,笔者曾向学生讲过一个古代的故事:有个寺庙里放置了一个磬,每当寺庙的钟声响起时,虽然没人敲它,为何磬自己会发声?这样的悬念引发“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

3.引导观察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必须建立在敏锐、准确、全面的观察力基础上。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要达到观察目的,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例如当教师让学生观察火焰在肥皂膜上产生的薄膜干涉现象时,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1)肥皂膜上出现了什么现象?(2)亮暗相间的条纹是水平的还是竖直的,或是倾斜的?(3)肥皂膜的厚度是否均匀?在同一水平线上肥皂膜的厚度是否相同?通常的观察步骤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看到什么现象,二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例如笔者曾开设过一节“液体表面张力”的校际公开课,在导入主题时,笔者组织学生观察肥皂泡,要求学生说出发现了哪些现象,有的学生说发现肥皂泡有大有小,有的学生说发现肥皂泡上有彩色花纹,有的学生说发现几个肥皂泡可以连在一起等等,但没有一人说:发现肥皂泡都是球形的。笔者为了引导学生更细致全面地观察,巧妙地暗示学生观察肥皂泡的形状,于是就说:大家比赛吹肥皂泡,看那位高手能吹出有棱有角的肥皂泡?学生受这种“激将法”的诱导,很自然地驱动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智慧火花。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生长环境

实践证明,情绪的好坏与思维效率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高明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给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氛围,允许标新立异,允许异想天开,允许失误,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不要直接否定学生,而要多用鼓励的言语评价学生,用期望情感激励学生。无数事实表明:知识的掌握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不成正比。教师不可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具有“潜伏”创造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具有“不循规蹈矩”“不随大流”“不听话”“无法无天”等特点,教师切不可讥讽和压抑这类学生,而要学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将它点燃成为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炬,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理解掌握系统化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不能凭空产生,它依赖于长期的系统化的物理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进行纵横对比和归纳总结,还应指导学生写复习提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用不同的方法、形式归纳整理所学内容,为进行创造性思维打下雄厚的基础。知识经验的积累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这种能力的形成跟个人的知识经验、思维习惯、思维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思维的品质等息息相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努力开发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素材,有意又适时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和敢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精神。

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丰富感性认识,发挥想象力,促进联想思维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两大支柱,任何想象都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教师要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获取大量表象。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促进联想思维的发展。例如鼓励学生讨论一些假想的现象:如果地球引力消失、如果没有摩擦、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具体问题与所学物理概念和规律联想起来,例如在学过“单摆”后,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要把两根上端系在天花板上且相距较远的绳子系在一起,而又无法同时抓住它们,给你一把椅子和一把钳子,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发展直觉思维,注重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有机结合

创造性思维的类型有三种: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即这三种思维综合协调与辩证统一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示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于直觉的敏感性。例如研究向心力大小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测向心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并通过实验去检验自己的设想。又如学习查理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使用高压锅和打气筒的情形,猜测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温度存在什么关系。

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如学习“电磁感应”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利用哪些方法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在例题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思路解题;在课外活动中,可让学生自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让学生讨论在拔河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便有利于取胜;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选择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方案;在布置作业时,不必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对于同一个问题,尽管可以运用发散思维,找出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创意或操作方法,但教师不要忘记引导学生将它们进行全面细致地比较与筛选,从中选定一个最优者。这就是说,在注重发散思维的同时,也不应抛弃收敛思维。尽管过分追求收敛思维容易使人墨守成规,但在已有的理论框架内恰当地运用时,仍可有效地、稳定地取得一定进展。

要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就必须将上述三种思维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在创造性思维的前期,进行广泛的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中期,大胆运用直觉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后期,严密地采取收敛思维。

3.巧用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分析问题展开思路得出新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逆向思维。例如笔者曾这样问学生:“苹果从树上脱离后,为什么竖直向下落向地面而不向上运动?再如学习无线电波时,让学生说出与显像管或扬声器功能相反的电器元件是什么,调制的逆过程是什么等等。在习题教学中,为削弱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可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解题。例如对于竖直上抛习题,将其上升过程转化为下落过程;又如透镜成像的计算利用光路可逆原理去处理,简化了解题思路。

五、介绍物理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学史不仅展现了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而且留下了很多研究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及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时,应注意再现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及物理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探索历程。通过科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感悟好奇和猜想在发现真理中的作用,感悟科学家们敏锐的观察力与活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改善和提高培养人才的科学性与效率性,使之出现“有心栽花花更开”的人才辈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3]姚文思.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4]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巧用“假信息回馈法” 下一篇: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