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训练的影响

时间:2022-10-22 09:24:23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训练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常规治疗及保健知识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干预。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有无改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吞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无一发生误吸。结论: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关键词】护理干预;吞咽困难;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是脑损伤所致的常见问题,临床表现有面部肌肉左右不对称,口腔内储留食物,处理分泌物困难,唇闭合差,食物从鼻腔反流,咀嚼食物时间延长,进食后食物改变,无原因持续性高热,吸入性肺炎等[1],有鉴于此,我科在对中风病人进行功能性康复的同时,也及及其重视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评价,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年龄22~85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14例,合并认知障碍11例,语言障碍9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

1.2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

参照洼田饮水试验[1] 评价:患者坐位,饮温水30ml,观察经过,记录时间,注意有无呛咳。正常:1~5s内饮完无呛咳。异常:Ⅰ级,1次5s以上饮完,或2次以上饮完;Ⅱ级,1次5s以上饮完,有呛咳;Ⅲ级,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Ⅳ级,多次呛咳,不能饮完。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常规治疗及保健知识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3.1 我们对中度、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间接训练(基础训练),有针对性开展口咽部肌群功能训练。主要包括:①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让患者空咀嚼、皱眉、闭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作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②咽部冷刺激: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性。③空吞咽训练:让患者作空吞咽口水、小冰块及果冻训练,这有利于患者吞咽模式的恢复。④呼吸功能训练等。

1.3.2 对轻度吞咽障碍采用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以摄食和训练为主,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主要方法有:①取利于进食的:常用有2种,半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患肩用枕垫起,这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坐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坐起时无性低血压反应,就可取坐位进食,这样容易引起吞咽反射。②把握好一口量: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③强调食物的性质:食物的形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所选择食物的温度、质地、体积和口味要能够激活吞咽,避免粘性、干燥和难以咀嚼或容易分散的食物。④强化意念运动训练:引导患者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新建立。

2结果

两组训练前后吞咽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训练能

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些甚至可以恢复正常。

3讨论

3.1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由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还存在肢体瘫痪、语言不清、烦躁易怒、情绪抑郁等情况,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进行吞咽训练的主动性。因为患者的积极主动意识不仅对支配吞咽肌群的活动是良性刺激,同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也是良性刺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2进行吞咽训练越早越好

只要病情允许,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并针对吞咽障碍的不同程度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前患者至少要休息30min使其做好准备,如排便、洗手、漱口等,并选取舒适。

3.3在进行吞咽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有目的有顺序地训练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训练,使有关肌肉运动逐渐到位,能够有效防止误咽及呛咳。如出现误吸,应及时用吸引器将口内及咽部食物吸出。吞咽功能改善后,可考虑拔除鼻饲管,增加进食量和种类。

3.4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事项,要求家属持之以恒的协助患者进行吞咽训练。

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上一篇:论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的管理工作 下一篇:脑卒中肢体功能早期康复的护理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