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现状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2 09:02:39

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 要】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从新时期教学工作的特点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创新,充分发挥服务和保障等作用,以适应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现状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教学管理,因为教学管理有力地支撑和保障着课内外教学的有序进行,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作用发挥程度、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从新时期教学工作的特点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创新,发挥助手参谋、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作用,以适应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活动范围宽广,涉及事务繁杂琐碎,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仔细,稍有疏漏就可能酿成教学事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举足轻重,必须加以重视。

(一)组织协调作用

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主管领导的工作一般是决策性、全局性、统筹性的。面向广大师生的很多具体的工作都要由他们直接管理和落实,如安排各类考试、学生成绩管理、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管理、核算教师工作量及教学津贴等等,都要由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组织完成。同时,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也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沟通信息、改善关系、互通情况、合理统筹的作用,其协调职能发挥得好坏将对院(部)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二)服务保障作用

管理就是服务。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干部从事的工作是教学行政管理即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扮演的是“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角色,应该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主动为广大师生着想,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成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因学校重视不够,人员队伍的流动性过强

长期以来,民办高校往往对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轻视其作用,认识不到优质的管理能出质量、出效益。有些人甚至认为教务管理是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从事这些事务性工作的“勤杂工”,他们的劳动只是简单的、机械的劳动。因此,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等方面,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干部聘任、职称评定、利益分配、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受到相对不公正的待遇;加之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平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付出的劳动却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取得的成绩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从而造成他们积极性不高、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心理不平衡,很多人不安心工作,离岗、转岗人员相对较多,人员队伍呈现不稳定状态。另外,民办高校由于人事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感、保障性。

(二)工作缺乏活力,创新意识匮乏,科研力量薄弱

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工作千头万绪,看似平常,其实非常繁重而细致,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处于纽带桥梁位置,上听命于学校教务处和学院领导,下服务于广大师生,所以常常处于各种具体事务的“纠缠”之中,工作缺乏活力,多靠经验办事,习惯于按领导指示、文件精神处理问题,主动参与和科学预见性差。不能很好地利用在工作中取得的第一手教学管理改革资料,认真总结经验、摸索规律,进行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并形成科研成果,为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献计献策。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致使教学管理工作很难提高档次。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做好教务工作的基本保障。新时期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面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于淡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认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担负起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选聘人才,改善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

民办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应重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引进竞争机制,合理调整现有人员,大胆聘用新人,鼓励管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敢于开拓创新而又爱岗敬业的优秀青年人才和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投身到基层教学管理中来,改善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切实把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

(三)重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继续教育

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方面,民办高校要加大投入,并在政策和经费上保证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如: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学习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秘书学等专业学科知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教务管理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思想,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定期不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尤其是对计算机的运用和操作技能以及对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培训学习,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一些与自己的专业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认知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多渠道解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改变流动性过强的现状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学校各级领导要主动关心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在奖金发放、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还是在开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问题上,都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充分肯定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那些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学校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激发其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使他们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自觉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上一篇: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下一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