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2 08:53:30

浅谈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在经过了学习探索、比较实践以及改进几个阶段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初步确定,但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其中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效率不高。这个问题需要继续探索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导学案 问题对策

伴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思想已经广泛、深入地贯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个性发展的突破口。

一、什么是“导学案 ”教学模式

所谓“导学案”,就是针对课题由老师编写,提供给学生用来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学习方案。“导学案 ”教学模式就是利用导学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找到本章节所学内容的疑问和困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相应的例题提出自己的解答方案,也就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

要编制好一个导学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必须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目的,明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导学案上的每句话、每道例题力求做到 “有的放矢”。

第二,对于自学过程的设计,既要保持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又要分层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入手使用,最大程度的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既要学生在自助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和操作能力;既要在生生互动中体会团队协作精神,又要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想学”。例如,在给学生扩充正弦的倍角公式的变形应用时,可先提出余弦cosacos2acos4a求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转化来解决sin100sin300sin500sin700的正弦链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诱导公式把正弦积问题转化成余弦积问题来解决。

第三、从创新能力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因此我们的“导学案”最后必须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问题记录,反思总结,知识扩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记录在“导学”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来反思解决。

最后,导学案要想能适用于不同的班级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过程需要学科组教师团队集体努力,主备教师搜集材料,基本思路。再由全体成员共同修改,最终定稿。

三、主要问题

1.“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要做到“日清、周检”。针对当天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总结验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周测验收,查漏补缺。但实践过程中我们并不容易做到这一点,我们还不能准确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也跟不上,无这一方面需要花大气力解决,否则会影响全局,我们付出的一切也有可能付之东流。

2.导学案的使用中应格外注意差等生。

“导学案“教学模式,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督促机制,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可是我们发现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不愿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受不到成果和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表扬,因此他们缺乏学习动力的动力和兴趣,积极性会越来越小。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和引导,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反而会越来越糟,班级中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四、主要对策

1.突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建议是提前一两天把学案发给学生,使得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查阅,师生、生生交流,我们要求基础知识学生要自学解决,对于难点问题要通过自主预习明确问题即可。做到带着问题进课堂。这样就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这样坚持下去能使我们的学生由“学会”升级为“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觉兴趣和充实力量,使学生摆脱形式主义,培养勇于探索的品质,创新精神。

2.小组互助,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主预习后,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我们发现生生交流要比师生交流更方便和彻底,尤其是差等生在小组里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渐渐的差等生的成绩也提高很快,有了学习兴趣,有些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迅速超越成为优等生。

3.精讲要点。概括提炼。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集中时间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掌握的知识不讲,通过生生互动学生能理解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通过练习上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全程掌控并参与其中;如有需要教师补充点拨,也可以使讨论更加高效和深入。

4.验收训练,补充加强:

通过前几个阶段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同学们使用该学案学习的成果是否达标,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如果验收训练中出现普遍或者典型的问题,教师应重新制定小方案或者画一个方法解释该问题并再补充练习,使得学生对该问题能进行内化整理,纳入到已有的的认知结构中,努力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醋精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总之,时代的进步,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的新的形势,新课程标准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变革、完善,作为负责任的教师也应该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导学稿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方案,同时也是教师们团队精神的体现,体现了了师生和生生之间良好沟通和协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上一篇: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下一篇: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激活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