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辅导员发展途径与职业倦怠改善

时间:2022-10-22 05:36:59

试论辅导员发展途径与职业倦怠改善

摘要:本文提出构建辅导员发展途径及改善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崭新视角。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事务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承担着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既要创新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同时也要适时帮助辅导员创造平台,改善职业倦怠。

关键词:辅导员;发展;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辅导员发展途径

1.自我完善是辅导员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般来说,大学辅导员自我完善与发展途径主要包括通过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实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以及通过工作经验反思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方面进行。辅导员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适应快节奏的步伐才能适应辅导员的岗位工作性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到辅导员要不断的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思想的理论水平。学习政策法规是大学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人际交往心理学等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组织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专业知识与文化修养来表现出优秀的“人格魅力”。辅导员还要学习工作技能,主要是学习有关语言方面、写作方面、运筹方面、公共关系方面、信息整合方面、文学文艺方面、科普活动方面、文体活动方面、生活指导方面以及社交礼仪方面的技能。只有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才能做好各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实践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必要环节。它能把辅导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锻炼人格、实践创新工作思路、实践提高业务素质、实践提高团队沟通能力。[1]

2.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辅导员受个人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限制,每个人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条件不同。辅导员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来完善个人的同时,走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合理整合资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

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使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使辅导员成为学校中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工作岗位,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优秀人才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需要国家政策保障、学校重视、辅导员合作的长期实践才能逐步实现的系统工程。

3.构建辅导员共同体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也可以成为辅导员学习发展共同体,就是有辅导员与具有一定共同特征和对辅导员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相关对象组成的资源共享、同质促进、异质互补、共同发展的群体。其以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发展愿景为纽带,以自主发展模式为特征,对于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与辅导员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有规划的开展“辅导员下午茶”、“辅导员创新论坛”、“学生工作个案分享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辅导员在开放、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自我寻求,共同探究的方式明确共同需求,形成共同愿望、制定共同目标,发挥团队效应,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辅导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工作满意度会不断提升。[2]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改善的途径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社会现象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多元,90后学生性格上呈现自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对辅导员素质尤其是辅导员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突发事件不确定,使辅导员常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心理承受多重压力。

1.加强个体干预,培养健康心态

辅导员应学会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如应激训练、归因训练、情绪转移等,增强个体调节心理的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正确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在积极正面的经验中去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效能感。调整期望目标,合理的期望目标能够激发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在实现期望目标中找到工作的价值,达到心理的平衡。同时还要学会放松自己,通过体育锻炼、集体活动等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保持身心的正常和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难题时可以及时得到精神或行动上的支持。[3]

2.优化环境氛围,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工作的隐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利用发展的眼光考察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明确辅导员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做到组织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显性成绩和隐性成绩相结合,从多方面立体式的考察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建立工作评价的反馈机制,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不足,对辅导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帮助其明确工作方向,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3.岗位合理流动,动态平衡,提供发展平台

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和本人的个性,实行分类培养,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建立转岗分流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辅导员岗位上的人才流动是不合避免的,是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人才优化组合的外在表现,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影响工作稳定的前提下,促进辅导员岗位的合理流动,保持辅导员岗位的动态稳定。高校必须明确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追求,建立良好的职业前景,在职称评审中,应采用单列指标,独立评审的模式。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和科研项目。拓宽辅导员的成长渠道,给辅导员更多职业晋升通道。

总之,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现象发生的高危人群,预防和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对建设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高尚品德、充满活力的辅导员队伍,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在社会不断发展和高教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他们必然会面对更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因此,学校、社会要不仅为辅导员的前途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还应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学习,增强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的心理素质,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认真履行职责,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贾书锋.关于大学辅导员自我完善与发展途径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2]朱冬香.辅导员发展共同体与职业倦怠现象的改善.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6).

[3]裴慧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8).

作者简介:魏苗菊,女,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讲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浅谈展示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设置 下一篇: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的财商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