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理论的作用

时间:2022-10-22 05:25:49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理论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理论对案例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看,理论是案例的主导,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教授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是“用案例教”而不是“教案例”;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看,理论是案例的指导,是选择案例的标准,是分析案例的向导,是总结案例的指南;从案例教学的目的看,理论是案例归宿,案例分析是为了回答“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以及“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案例教学中忽视理论的作用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理论;案例

[作者简介]罗爱武,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政治学博士研究生,仙桃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148-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是高校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近年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推崇,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功能,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但要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发挥预期的效果,避免对案例教学法的误用,还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案例和理论的关系,不能因为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重要性而忽视理论的作用。实际上,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理论对案例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从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看,理论是案例的主导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对精选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最鲜明的特点。案例教学把整体的课程知识分解成各个部分,并融合于具体的案例中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来达成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的掌握。它的优点是以具体反映抽象,以特殊体现一般。在案例教学中不是“教案例”,而是“用案例教”,不是就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具体案例,而是用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案例来教授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运用理论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理论是案例的主导,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取决于特定的理论内容。针对同样的理论内容,同一个教师如果选用不同的案例,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相反对同一个案例,同一个教师如果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读,就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不是选择什么样的案例,而是对教材理论的把握是否准确、透彻。因此,在理论和案例的关系中,理论起着主导作用,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是用什么案例来说明理论,而是用什么理论来解读案例。离开理论的主导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代替原理探索、使完整体系的理论学习演变成零碎烦琐的事例学习,这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从其他理论视角来分析讨论案例也不是成功的案例教学。

二、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看,理论是案例的指导

案例教学绝不意味着脱离教材理论内容,就案例来讲案例。案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理论内容始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在案例选择阶段。理论是选择案例的首要标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选择案例。在案例选择阶段,以什么标准选择案例是个首要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理论内容。

案例教学同样是一个传授理论的过程,它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与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选编案例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相应的教材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要选择在内容上紧扣主题、围绕中心、针对重点、契合难点的形象材料,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只有选编的案例符合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才能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目的。切忌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活跃而忽视教学内容,抛开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随心所欲地东拼西凑,将与教学目的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的事件当作案例,这将造成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两张皮”。其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干扰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分析案例的向导

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教师分析案例、设置问题的向导。教学案例是一个具体真实的事件或一种现象,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案例,应怎么分析,该如何评价,取决于人们的理论视角,对于同一案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往往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视角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案例分析阶段首先必须明确与案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其中哪些又是特别重要的,案例适合引进什么理论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的同时,学习和运用相应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其次,因为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理论要点,结合案例内容,设计一些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理论知识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具体问题,以便于在案例讨论阶段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缜密思考、深入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从案例中归纳概括出课程理论来。理论内容是案例分析的向导,没有一定理论指导的案例分析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会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

3、在案例总结阶段,理论是总结案例的指南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辩论之后,教师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的归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也不能局限于对案例本身的讲析,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解析案例问题,

根据这个典型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到与此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案例认识上升到相应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教学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中。这个总结过程是从具体案例上升到抽象理论的过程,而这一理论就是课程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案例总结阶段没有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案例的认识就会局限于案例本身,而不能获得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案例归纳的结论是带有鲜明的理论导向性的。这就是说,虽然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各抒己见,但是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必须给出明确的结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和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学科中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的主旨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因此,案例教学是开放的,案例的解读和案例问题的答案都是多元的,并不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要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显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手段,思想教育是目标。案例总结阶段的结论具有明显的“一元导向”性,这个导向性的结论就是课程理论的内容。离开了课程理论内容,案例总结的导向性就无法体现。有的教师之所以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讨论的结果也是“开放性”的,是因为他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法混同于其他学科的案例教学法了。案例总结阶段的理论提升相当重要,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只是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那就势必会影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看,理论是案例的向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忽视传授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对大学生传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但由于理论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往往会带来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如何传授理论知识才能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是出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关注所讲的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还要关注以怎样的方式将这些理论讲出来才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更愿接受,而后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

讲授法是“用教材教”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是以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讲授法是对课程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关键术语、原理、规律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行逻辑推演、严密论证、系统阐述的方法,它注重概念的准确界定、原理的科学论证、理论的逻辑推演、体系的完整一致。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但在讲授中教师往往因为过于注重讲授内容的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而相对忽视一些重要问题:相对忽视构成理论发展前提的社会现实,相对忽视理论的实际运用,相对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便难以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得到启迪,无法有力地、及时地回应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出的种种鲜活的问题,弱化了理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用案例教”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是以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基本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有什么用、怎么用”。案例教学法克服了讲授法的弱点,它将抽象的理论蕴含于真实、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认识理论、运用理论,它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一般的概念具体化,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只教案例,不教理论,不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只是意味着教育形式和方式的改变。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教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哪里得来的、怎样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处、怎样运用理论。“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既定的原理、规则。这倒不是说这样的知识不重要,相反,它所指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批判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但不能因此否认其理论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和能力培养不是互不相容、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教育仍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目的,只不过是同讲授法相比,教授的方式和内容有些变化而已:案例教学法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来教授理论;不是仅限于教授“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而是主要教授“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两个方面。

1、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

根据运用的不同目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的理论发现型,一种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的理论运用型。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通过从具体案例到抽象理论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抽象的,但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理论,它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上,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得出这些理论性结论的过程,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包含的实践性智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将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状况的典型案例,以具体感性材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讨论,透过案例表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挖掘其中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案例背后所蕴涵的一般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个别扩展到一般,从而实现从感性案例材料到理性理论知识的飞跃。

理论是对具体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抽象,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还原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对个别、具体案例的缜密考查和深入分析来揭示一般、抽象理论的建立过程,使理论有

了一定的现实依托,避免了单纯进行理论讲授可能造成的枯燥、抽象、远离现实的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

2、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如何用

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从抽象理论到具体案例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在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中,教师在精讲理论的前提下,将精心选编的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情景现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来寻求解释现象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科学的方法、开放的理念及实践的成果,从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教学过程也有利于案例教学另一重要目的的达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最终增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材中的理论对案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因为案例教学法强调用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轻视理论的作用、忽视理论的教授,这是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解、误用,也会降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3]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访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4]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舍[J],思想研究,2006,(11)。

[5]赵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理念[J],思理理论教育,2009,(3)。

[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春秋》《左传》丘地分布研究 下一篇:人文关怀视域下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