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2 04:26:58

浅谈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据《长江日报》报道,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关键词:形象;思维能力;兴趣

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看了这则消息后,我感触颇深,虽然现在高中课本中有《想象世界,学习虚构》的作文训练,有《宇宙的未来》《宇宙的边疆》等跟形象思维密切相关的课文,文中也一再强调“不论是搞科技还是搞艺术,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但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发现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同形象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中必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否则,就不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从兴趣入手

1.有必要让学生领会古人对形象思维的阐述。如结合作文构思介绍陆机《文赋》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不受时空限制,体会刘勰《文心雕龙》中“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生动神奇,从而让学生对形象思维有所兴趣。

2.抓住与形象思维关系密切的课文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教学《蜀道难》的时候,应抓住“猿猱欲度愁攀援”“雄飞雌从绕林间”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细节让学生领会。教学《鹏之徙于南冥》时,应尽力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鲲”“鹏”的美丽而又浪漫的遐想。这样,在不断的熏陶中,学生对形象思维的兴趣就会有所增强。

3.可以从历年的高考题入手,运用形象思维的技巧对一些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形象思维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学生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重视。如2010年福建省语文高考中关于“隐者”形象分析的题目,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对两句诗歌进行情景再现,进而概括答案,学生就会感到形象思维真的是不可或缺。

二、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以积累表象作为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象就是形象思维中的“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表象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积累较为可行。

1.兼收并蓄,随时随地进行表象积累

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充满生机的自然界,又有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会,触目皆是有生命、有意义的东西,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拍摄”,就像我们拍照片一样,随时随地将各种事物的影像储存于头脑中,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储存事物的影像,再经过我们大脑的加工整理,逐步地系统化、完整化,一旦我们再提起该事物,就能迅速地调出储存,像放幻灯片一样在头脑中显现。

2.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表象积累

适时、适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一些形象生动的课文和社会热点进行精心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在设计多媒体时,既要有荷花、荷叶、月光的整体画面,又必须配有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的单幅画面,再配上一首幽雅的古琴曲,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很好地让学生记住荷花的形态,领会荷塘月色的优美意境,从而能不断地补充学生头脑中的表象积累。

3.别出心裁,在引导中帮助学生进行表象积累

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学作品,是以间接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表象数量的重要途径。人的直接感知范围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古代的、外国的、宇宙的、微观的事物,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够或难以直接感知的,而阅读恰恰在这一方面弥补了直接感知范围的不足。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我就引导学生对樊哙的语言、动作、表情进行想象,虽说学生不可能见到樊哙,但我们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由樊哙可以想到李逵、张飞等相同类型的人物。只要学生曾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过李逵、张飞的形象,或大脑中有储存相同类型的人物,他们就能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栩栩如生的樊哙形象。

三、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以强化训练作为纽带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挖掘形象思维的训练点,可能的话,应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以期让学生有的放矢,经常运用。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赏析诗歌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好办法。欣赏一首诗,外行人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人眼中却是表象与表象的组合,要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形象思维能力来理解这些表象组合。如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来联想,喻“愁”的“几多”。如果学生具备形象思维能力,他就可以想象出愁思如春水般恣肆,奔放倾泻,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从而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以语言表达作为目的

一幅幅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储存、显现,并不是我们训练形象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只有让形象思维为语文教学服务,让学生把头脑中的表象、画面转换为语言,用准确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来,这才是我们训练形象思维能力的意义所在。

如学习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表面看,这首诗很简单,描写一个宫女用小扇子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然后坐在石阶上看天上的星星。这个意思不用借助形象思维学生也懂得,但作者真的只是要描写这样一个画面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有对画面进行分析,转换成我们需要的语言,我们才能透彻地理解这首诗:第一,想象萤火虫在飞并进行语言表达:萤火虫出没在野草丛生的荒凉的地方,如今竟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宫女生活的凄凉。第二,想象宫女扑萤的动作并进行语言表达:宫女是由于孤独与无聊,才借扑萤来消遣那孤苦的岁月。第三,想象轻罗小扇这个画面并进行语言表达: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象征着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曾说过:“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需要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正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 福建省德化八中)

上一篇:浅谈科学中的探究教学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基于问题的有效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