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对小学生的健心价值

时间:2022-10-22 03:58:28

浅谈体育课对小学生的健心价值

摘 要:新课改要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还伴随着知识的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等。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小学生;健心价值

如今,文化课成绩在教学评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校、家长和社会仍然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标准衡量学生的发展,衡量教师工作的优劣,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课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为普遍。其实,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一个强健的体魄需要从小锻炼。

一、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敢于吃苦的精神

从上学期开始,我在五年级的每节体育课上都特意安排了15分钟小学生广播体操训练。尽管孩子们已经会做这套广播体操,但做得并不规范。刚开始好多孩子都坚持不了,毕竟没有做游戏那么有趣,有时候一个动作要反复做好多次,单调无趣。我加强对孩子的要求,时时关注鼓励孩子,孩子在训练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大家慢慢能坚持了。这样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敢于吃苦的意志。

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与“败”的健康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父母将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从而导致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与“败”。体育课上学生的情绪、态度等暴露得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动作,动作标准而且完成跳跃任务的学生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跳不过去的、动作不标准的学生满脸沮丧、心情急躁、自卑害羞,有的甚至还嫉妒别人等。这时候应迅速抓住学生的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鼓励他们及时克服不健康心理,引导他们要勇敢战胜困难,提高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和谐共处、公平竞争的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受到父母过度的保护,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再加上个别家长不正确的引导,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善于体会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常因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在交往中不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安排一些比赛和游戏,使学生在比赛、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再加以教师的正确引导,从而培养和谐共处、公平竞争的意识。

总之,体育课不是副课,它在锻炼学生强健体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要开足开齐全部课程,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祝县祁连乡祁连小学)

上一篇:探究小学低年级课内外识字教学 下一篇:《武陵传统民族文化》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