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2 03:25:30

高校电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作者:陈建国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现状,面向学生的未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之中。依据“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理念,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职院校以应用型职业岗位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特色。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电子商务实务》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学院的大纲严格执行,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和积极性。如果继续用这种方法来教学,学生只会死记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其它几个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1.师资队伍中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不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多数的师资力量来自于管理、计算机、网络、营销或其他专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并且缺乏电子商务相关的实践经验。2.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为辅,课后通过布置习题作业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学手段比较少,而且方式、方法比较传统,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的要求,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较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多,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实景教学环节较薄弱。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又是必需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实践环节不仅仅是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电子商务知识的补充和调整。但可用于电子商务教学实践的资源,仅仅是一些电子商务模拟平台、模拟操作等验证性实验环境,没有营造企业情景,学生感受不到企业的氛围,只能使学生产生一些初步的认识,离“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目标还相差甚远。

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来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确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过程中,准确定位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做到教学内容改革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的新路子,实现教学内容的项目化。1.课程标准和课程整体设计高职教育的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强。《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掌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工商企业和生产企业领域第一线,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企业与消费者(B2C)、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等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相关业务处理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应遵循“面向实践、面向应用、面向国内”的基本思路,始终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把电子商务领域的工作过程作为电子商务实务教学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制订课程标准,设计课程整体教学方案。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实践教学内容,组织编写了《电子商务概论与实务》实验实训指导书。让学生可以很明确地知道每次实践的目的和任务,能将理论知识良好地应用到实践中。2.内容选取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1)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助理电子商务师完成电子商务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紧密结合现代企业网上的运营管理进行选取。(2)一个贯穿项目统领教学过程,使学生全角色的模拟一个完整的业务操作流程训练过程。3.组织安排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参考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提出的对电子商务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该标准既体现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又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理论、实践于一体,把课程内容设计为“1个贯穿项目、2个综合项目、10个实训项目”。教学要求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围绕该标准的要求组织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而且可以将课程教学与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考证有机结合。由于电子商务还在不断发展之中,任课教师应在教材之外适当补充介绍新的学科成果,不断补充、完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新知识,还能养成学生注意学科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教、学、做”一体化设计教学模式。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成就感。1.教:操作步骤由主讲教师用课件操作演示,便于学生模仿操作,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2.学:要求学生带着任务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每一笔业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做:学生通过课后网上购物和网上开店,培养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在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我们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利用真实案例和典型数据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觉思考,自主自愿进入课堂内容学习。2.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真实任务中完成业务操作与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不再是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惟一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并最终得到这个结果,最后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4.角色转换法:在课堂教学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操作,然后转换角色再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不同岗位职业能力。5.模拟仿真法:充分利用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实训软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仿真教学,在强化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6.真实体验法:在淘宝网上,要求学生分别以消费者和店家的身份体验网上购物、网上开店,培养学生网上销售能力与网店运营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教学手段改革

电子商务实务课开辟了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以往的板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教学需要。电子商务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有了新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积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直观真实。教学效果好。2.全真仿真教学利用德意电子商务实训软件、淘宝开店等对B2C、B2B电子商务交易进行仿真式的情景教学。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网络平台教学充分利用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和实验室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利用e-Learning系统可以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本课程的所有上网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设计、单元设计、思考题、案例库、考题、技能测试题库、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等。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一般采用考试评分制,老师通过考试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核,并通过试卷评分来考核学生成绩。但是这种测评办法不适用于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电子商务实务课。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项目布置下去,以任务为驱动,留给学生去分组完成,作为最后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因此,考核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考核,1.全面考核、全面评价是课程考核设计的总体要求。考核时突出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采取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根据教学对象和本课程特点及学院教学管理规定,本课程以学生完成的项目为考核依据:1)课堂到课、讨论发言10%;2)平时作业①个人网上平台作业20%、②个人完成实验报告10%、③课后小组项目作业10%;3)期中考试成绩20%(期中上机考实际操作);4)期末考试成绩30%,期末采取以理论考核为主(模拟电子商务师考试)2.实行“双证制”,高职学生必须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高级工资格证书考核。

上一篇:组建乳酸菌营养陷型途径分析 下一篇:网络隐私权保护现况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