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与质疑摭谈

时间:2022-10-22 03:09:43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与质疑摭谈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问,又要让学生质疑。教师提问可为学生质疑引路,拓宽学生质疑的渠道,让学生具备质疑的能力。教师提问还可以弥补学生质疑的不足,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学生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擅长向学生提问,有些教师乐于让学生质疑。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区别的,又可以互相补充,相互转化。因此,也完全可以融合起来。

一、用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引路

学生质疑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一开始,哪些问题该提,哪些问题不该提,学生思想上往往是比较蒙眬的。他们一般会从两个方面去寻找问题:一是教师经常或曾经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二是教师经常或曾经从学生质疑中选择哪些问题来讨论。例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教师为了打破他们思想上“本本主义”的束缚,使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来,这样的学生质疑过程中,就常出现向名家名篇挑战的问题。如读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之后,有学生提出:能否把最后一段插入倒数第二段中间,把结尾改成:“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熟悉中的人们也难比呵!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当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都集中在一两个方面时,教师就应注意从多方面选择问题,并让他们讨论“这些问题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提出来的”。这样学生质疑的角度就宽了。既有关于思想内容、段落结构、表达方式的,也有关于字词句、标点符号的,甚至还有涉及时事政治、社会现状的。凡此种种,都说明教师提问(包括选择学生的问题)具有给学生质疑引路的作用。

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存在着年龄差距,因此,有时教师的提问未必能切合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相反,学生有时却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例如,读了《祖冲之》后,有学生提出: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圆周率,为什么本文重点却写祖冲之在天文学上的研究(围绕《大明历》同戴法兴的斗争),而在数学上的研究却说得很少?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转化为教师今后教学提问的材料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从学生质疑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资料,不仅可以从中直接获取一些今后教学提问的材料,而且可以从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使今后的教学提问更切合实际一些。

二、以教师提问弥补学生质疑不足

在放手让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步具备质疑的能力。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学生虽然能够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但又往往是局部的、零星的。教师虽不能苛求学生全面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须以教师的提问来弥补学生质疑的不足。比如,有些问题确实需要让学生掌握而学生又没有提出来,这时,就应该以教师的提问来弥补。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很好,但是,问题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时,教师就可以另设计一个问题作为过渡。

另一方面,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如果这么多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又确实可以弥补教师提问的不足。这是因为教师提问即使再详尽但只能面对大多数学生,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因此也难免挂一漏万。而让学生质疑的话,可以促使他们都认认真真地看几遍书,而他们一旦这样动起来,有些问题即使不讲,他们也能分析、理解。因此,有时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其奥秘就在于学生通过认真看书弥补了教师提问的遗漏。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主动学习、主动发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以及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介入意识和敢想敢干的精神的发扬,都是教师的提问所不可替代的。

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的区别是自不待言的,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可能和条件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这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是可以而且应该融合的。怎样融合呢?不妨寻求一条以学生质疑为主、以教师提问为辅的教学路子,或者寻求一条以教师提问为主、以学生质疑为辅的教学路子。事实上,这两种教法都可以而且已经在实践中悄悄地产生了。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协同教学新探索 下一篇: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