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普通外科七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剖析

时间:2022-10-22 03:03:56

浅谈对普通外科七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剖析

【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422-01

一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一)诊断:1.急诊内窥镜检查:正确率为96.3%,而X线为33,5%,尤其是胃炎、食管炎、贲门粘膜撕脱症等,X线检查几乎不能发现。有人报告:48小时以内检查阳性率为79%,48小时以后检查阳性率为32%。2.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主要用于X线及内窥镜无法发现的病变,如胃肠道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优点:病人不需特殊准备,不用洗胃,并可进行动脉内灌注治疗。不能显示出血灶原因:未作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及出血速度慢(出血速度必须>0.5~2毫升/分钟)。禁忌症:(1)心血管功能不稳定;(2)难以纠正的凝血机制障碍;(3)选择性动脉有粥样硬化。并发症0.06~0,71%。

(二)治疗:1.纤维胃镜下止血:(1)内窥镜下高频电流电灼;(2)内窥镜下喷洒粘合剂(a―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使粘合剂与组织产生较强的粘合,在出血灶表面形成保护膜,以达到止血目的。我院报告,6例上消化道出血,经用此法5例出血停止。:(3)内窥镜氩激光凝固。激光之所以能止血,完全是依靠光凝固作用,光能转化为热能使细胞水分蒸发,组织蛋白质凝固和小血管收缩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我院用此法治疗2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的病人,其中18例立即止血,有效率达90%。(4)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2.选择性腹腔动脉药物灌注:适应证:(1)手术有禁忌,如心肌梗塞;(2)不能急诊手术要延期手术。二、黄疸检查:近年来有许多新技术用于临床,使黄疸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能提示黄疸梗阻部位者占86.6%,ERCP与手术病理符合者占85.7%。 (二)经皮肤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胆管增粗者穿刺成功率可达96.9%, 不增粗者为50%,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不断改进的聚乙烯制外径0.9毫米、内径0.6毫米的塑料套管针进行PTC检查,此管优点是可随呼吸时肝脏上下移动而弯曲,避免了肝脏损伤。

(三)计算机:内、外科黄疸的鉴别诊断正确率分别可达96.1%和97.3%;癌与非癌的正确率分别为95.5%和98.7%;入院诊断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也可达85%以上。 (四)模糊信息方法:这是一种运用数字的计算方法对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在100例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癌症病例,应用此法作回顾性验证,诊断准确率为81%。 (五)血浆氨基酸测定:在急性肝炎,除支链氨基酸升高外,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均升高。在梗阻性黄疸,除少数轻度升高(如脯、谷、 甘、蛋氨酸)外,,余均在正常范围,故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梗阻性黄疸病人,根据血清胆红素含量及肝内胆管扩张与否而选用下列检查:

三、胆道结石: (一)胆石性质:我国胆石类型自五十年代以来已有很大变化,即胆色素结石比例有所降低,胆固醇.结石比例有所增加.。我院分析我县三十年来胆石性质、认为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的胆囊结石多,胆管结石少;公务员及知识分子比企业职员及农民的胆囊结石多,胆管结石少。其原因在于:(1)胆道蛔虫减少;(2)食物性质改变,即脂肪、肉类、蛋类的摄入增加之故。(二)纤维胆道镜诊断及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我院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治疗胆道残余结石60例,有效率达96.69%,取出之最大结石为2.8X1.1X1.1厘米,取出最多者为430块,每例取石次数1、16次。并发症有:术后发烧8例,胆道出血1例,取石网断于胆道内2例。 (三)药物疗法:鹅脱氧胆酸及熊胆氧胆酸。

(四)胰腺外科: (一)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诊断胰腺癌:穿刺针0.7毫米直径长针,穿刺过程中可造成腹内脏器细小穿孔,但开腹检查,这种细小穿孔不致造成腹腔内感染。一组报告:胰头癌确诊率为75%;胰体癌为71%;胰尾癌为100%。通过本法所诊断的最小肿瘤为2X 2X2厘米。华山医院报告诊断阳性率为96.6%。首都医院曾对1厘米胰岛细胞瘤用本法获得确诊。本法优点:1.诊断正确性高;2.并发症少;3.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二)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l):诊断胰腺癌阳性率为79.1%。 (三)胰管栓塞木:可治疗某些类型慢性胰腺炎、防止手术后胰瘘,提高胰腺移植的成功率。方法:1.经内窥镜插管栓塞;2.术中插管栓塞;3.胰切端插管栓塞。栓塞剂的种类:1.a-氰基丙烯酸酯单体;2.氯丁橡胶;3.液态硅橡胶;4.醇溶性氨基酸;并发症:术后血清淀粉酶增高和胰腺炎;腹痛不适;栓子周围炎及异物反应。

( 五)脾脏外科:鉴于脾切除手术后凶险败血症(OPSl)的突然发生,现在对于脾切除要重新估价。过去认为脾外伤需作脾切除的理由是:1。脾切除抢救脾外伤的存活率很高,而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高达99~100%;2.损伤的脾脏组织不能自行愈合;3.由于损伤脾脏可能发生“延迟性破裂”。而部分脾切除或缝补破裂处有继发性出血的危险。且全脾切除操作简单,止血可靠;4.脾脏不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器官,切除后对机体没有危害等等。OPSI的预防:1.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至少用到术后2年);2.接种多价肺炎球菌疫苗;3.对无牌者加强预防教育,如有发烧、流感样或疟疾样症状应当急速就诊。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1.脾包膜缝合加局部止血剂。2.脾缝合术。3.部分脾切除。4.脾动脉结扎术。5.全脾切除,保留副脾,脾组织自身移植。

(六)多发性原发癌:这是指人体发生两个以上的原发性癌,它可以发生于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器官,不同系统,而且癌的类型也不同。在判断是否为多发性原发癌时,临床医生首先应想到此种癌的存在,方不致漏诊与误诊。如临床医生疏忽了多发性原发癌的诊断,往往会把多发性原发癌当成转移癌或癌肿复发,而采取姑息性治疗或不治,致使病人丧失了根治机会或延迟了治疗的时间,这是值得警惕的。

(七)大肠癌:近年来,虽然有纤维结肠镜的应用,放射免疫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方法,以求早期诊断结肠癌,但是“一指三查”(直肠指诊,大便隐血试验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及钡灌肠检查)仍然是目前诊断结肠癌行之有效的方法。凡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便血、腹泻、贫血及大便习惯改变者,均应考虑作“一指三查”。这样,结肠癌的误诊率是可以降低的。此外,大力提倡大便隐血试验的普查,对40岁以上成人作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则可大大提高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率。直肠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未作直肠镜检查,其次是不重视肠道症状的询问和病理资料的分析。对原因不明的便血、腹泻、贫血及体重减轻者均应作直肠指诊、肠镜和活组织检查,这是早期发现直肠病变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476300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州市2006~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情况分析 下一篇: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