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船舶概念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22 12:18:31

绿色船舶概念及发展趋势

【摘要】当前,“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以新技术、新能源为基础的绿色船舶概念逐渐引起造船、航运业界的重视。而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防污染公约、压载水排放公约和拆船公约也正在由单纯关注海洋污染向水空一体化立体方向发展。对船舶的九大排放提出了限制要求与指标,即以船舶排放为主要指标来衡量船舶的先进性。而各公约的陆续生效,将给我国船舶、航运业带来严峻挑战。及早的觉悟和重视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促进低碳、洁净的绿色船舶技术发展,才能在未来行业竞争中掌握先机,处于行业竞争的有利位置。

【关键词】绿色;船舶;低耗;减排

1绿色船舶的概念

绿色船舶,是指在船舶全寿命周期中(包括设计、制造、营运、和报废拆解),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满足用户功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并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且对生产者和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的船舶。

绿色船舶的设计应当从产品需求、设计、制造、营运到再生整个寿命周期一起考虑,把产品、环境和人类三者集合起来,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2)CO2排放;(3)合理的结构设计(低阻力线性的设计及合理的节能装置的应用);(4)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及有害材料的控制;(5)生活垃圾、舱底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6)压载水处理装置;(7)安全环保的涂装材料;(8)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

2发展重视绿色船舶只争朝夕

随着EEDI(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和SEEMP(船舶能效管理计划)被正式纳入MARPOL公约负责VI修正案。IMO温室气体减排框架下的的三个关键步骤,即:EEDI、SEEMP、MBM(市场机制)中已有两项列入强制要求。这意味着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所面临的减排冲击将全面进入实质性阶段。而有专家认为,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的这场以节能减排为焦点的绿色革命,其影响将不亚于19世纪船舶动力由风帆到蒸汽机的重大变革。在“绿色浪潮”趋势影响下,公约规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将引发造船、航运生态的重大变革。

目前,同为造船大国的韩国和日本。在研究和建造EEDI船舶上已有所建树。2009年韩国大型造船企业STX海洋造船就表示,该公司开发的船舶节能成套技术已经准备好接受订单。而日本则是积极推动IMO温室气体法规进程的主要力量。日本企业从对新技术潜力的研究入手,对包括三大主力船型和液化气船、滚装船、杂货船在内的各类船舶进行了EEDI改进的案例分析。通过多种新技术结合的办法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增强绿色船舶设计理念

正如绿色船舶的概念一样,其设计和制造中具体理念分析包括:

(1)环境协调性:指在船舶设计、建造、营运、回收等过程中对能源、资源利用程度及对自然环境以及劳动者的影响;

(2)技术先进性:指船舶在设计、制造、运行操作以及报废回收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3)经济高效性:指船舶制造成本的经济合理性,运行高效性以及高回收利用等方面。

绿色船舶代表着船舶的高能效、低排量、低污染、安全健康、并贯穿于船舶生命周期的各环节中。设计是先导,设计人员的环境意识决定了船舶产品的绿色度。

首先,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在材料、线性设计、浆叶设计、浆舵-浆机匹配、结构布置、降阻、燃料、燃烧、排放、再生循环利用、风力助航、能效等方面着重研究能效设计指数(EDDI)及其基线。使其满足环保要求。

绿色船舶建造时力求船舶制造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对资源利用率最高的生产技术。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少,以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并节约资源,从而提高制造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船舶的运营中,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燃料油、有害液体等的泄露;合理进行垃圾、污水处理;严格控制舱底污油水和压载水的排放等。

4抢占绿色船舶设备和新能源装备的制高点

结合我船舶行业自身优势:首先,应抓住三大主力船型节材、节能、减排的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同一排放量船舶的用钢量和船型阻力,提高推进效率,优化装船机电设备的系统配置和参数选择,降低能耗;开发余热和废气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收集和积累三大主力船型船舶的设计与运营能效指数等数据,在新船设计制造中不断改进。

其次,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指标之一,有计划地实施船用动力与配套设备技术的更新改造。利用船舶市场尚未全面复苏及国际船舶排放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的转机时机,力争在船舶配套技术和产业领域有所进步。

第三,通过和国内船舶研究、制造、船检和航运部门合作,争取把“绿色船舶技术”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专项。推动我国船舶技术的跨越发展和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完成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过渡。

5国际规则推动的“绿色冲击”

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国际海事规范彻底改变了传统船舶设计和建造理念。对于船型研发、船舶设计、制造、拆解以及船用配套设备都提出了日益严格的技术要求。尽管面临着成本和市场的强大阻力,国际海事组织及区域性组织仍然积极推动这些标准和规范,使船舶行业向低碳绿色的方向发展。

温室气体减排最早于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MEPC42)会第43次会议上提出,在MEPC57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减排基本框架,即采取技术措施包括采取新船能效设计指数和船舶能效营运指数;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采取排放权交易,碳税等手段。在MEPC60会议上通过了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负责VI作为制定船舶能效强制性要求的手段。

IMO在2004年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对未来船舶的压载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洋安全委员会第81次(MSC81)会议正式批准“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压载舱PSPC)。

6结语

做绿色船舶、绿色航运的先行者,对各造船、航运企业来说需要勇气与坚持。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争取行业技术和经营的话语权,维护我国航运大国和造船大国的形象。各企业今后几年大力发展绿色高效船舶的努力需不断坚持完善,造船和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速。谁能把握先机尽早推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绿色船舶技术,谁就会在新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参考文献:

[1]史婧力.绿色航运的发展方向.中国船检.2012(11).

[2]殷毅.绿色航运只争朝夕.中国船检,2012(11).

[3]胡锦洋.环保高效的S级多用途船.国际船艇,2012(06).

[4]《绿色船舶规范》.中国船级社.012版

上一篇:浅析提高轻烃分馏产品质量的方法 下一篇:利用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