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的当代价值

时间:2022-10-22 12:01:46

试论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的当代价值

摘 要: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倍受关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显现出了它新的生命力。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的当代价值在于创新德育工作,彰显德育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塑造独立人格;加强德育训练,适应社会环境;提高德育地位,满足社会要求;加强就业指导,树立职业“三观”。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奚正新(1977-),男,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桂林(1954-),女,四川广元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6-0093-04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概述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德育思想也是十分丰富。从其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实用主义思想――职业教育思想――大职业教育思想的阶段。从他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敬业乐群”、“劳工神圣”、“金的人格”、“教育救国”的德育观,占据其德育思想的主流,汇集成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大德育观”。大德育观的概念,最早源自于日本明治时期被誉为“近代教育之父”的福泽谕吉,黄炎培在其“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德育观的理论,最终形成了他的“大德育观”思想。

黄炎培的“大德育观”思想在其职业教育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德育观”思想汇集了爱国敬业、服务社会、尊重劳动、自立自强、塑造人格、报效国家的内容,是整个职业教育德育思想的汇总。他认为,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具备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具备尊重劳动、服务大众的职业意识;具备自立自强、报效国家的人格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育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前提,离开了德育,职业教育也就会迷失或偏离方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1]。

黄炎培的“大德育观”思想归纳起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塑造“铁的纪律,金的人格”,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成为社会的良善公民。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的主要内容有职业态度教育、纪律与人格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而这些教育内容又是通过黄炎培“敬业乐群”、“劳工神圣”、“金的人格”、“教育救国”的德育观体现出来。这些德育观是黄炎培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是在长期的民主革命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完善的;是黄炎培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备受关注,职业院校发展迅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职业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随着职业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面对全球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使得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困境。

第一,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目标不明确,特色不明显。德育目标的设定忽视了对象的主体性,德育目标过于抽象,大而泛,不具体,甚至模糊不清。德育工作的开展仍然依照传统的方法,创新不足,无法彰显职业院校德育的特色[2],使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第二,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德育内容和方式没有遵循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很好地按照学生的个性去培养,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德育对象处于消极状态,面临急待解决的困境。

第三,职业院校德育内容与社会环境不一致。德育内容仅局限在德育课程等教科书中,而且多以传统的理论说教灌输为主,内容空洞,流于形式,与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造成德育内容与社会环境的不一致,无法与社会生活相适应,致使学生面对各种社会现象缺乏分析鉴别的能力[2],使职业院校在德育内容和方式上陷入了困境。

第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职业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状况形成反差。在激烈的就业大环境下,职业院校更多地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片面追求“技能型”、“应用型”,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培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德育理论课流于形式,无人问津,这与普遍受到重视的专业技术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更多的用人单位都把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首要条件,这就与职业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状况形成了反差,造成了职业院校德育地位上的困境[3]。

第五,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方面存在偏差。调查发现,职业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胸无大志,贪图享受。在日常行为表现中自以为是,甚至受到社会上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的影响,在毕业时过分强调工作环境舒适、收入待遇丰厚而很难择业,加上又不愿意艰苦创业,从而给德育工作在情景上带来了困境。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对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创新德育工作,彰显德育特色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今天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要创新,彰显出自身的特色,才能拥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也是经历了从实用主义德育观――职业教育德育观――大职业教育德育观的不断完善、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黄炎培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不断发展、创新观念,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们的职业教育才大有希望。职业院校要很好地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德育观,改变传统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把德育工作与实践教学、就业创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形成职业院校独有的实践教学特色、就业特色和德育工作特色。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师生实现双向互动,促使德育由外向内转化。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创业,走出一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同时,职业教育的德育内容和方式不能仅限于书本、课堂,更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学校、社会、国家的大事,从职业院校的辅导员到各个职能部门再到学校的党政领导,都应该成为义不容辞的德育工作者。除此之外,社会、家庭、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发展学生个性,塑造独立人格

黄炎培十分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将“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强调因材施教。他认为,“个人能力和潜能差别幅度之大,乃是人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4]。对每个学生而言,个性是独特的,因此也是有差异的,“人之资质各有不同,又非用各别教授之法,不能尽其所长”[5]。如果把个性迥异的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去培养,就会损害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借鉴黄炎培“谋个性之发展”的德育观,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信心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习、培训、实践等方面的需要。同时,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与评价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关注、挖掘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塑造独立人格,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6],这也是考核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加强德育训练,适应社会环境

目前,由于我国已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得拜金主义、利已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漫延,一些行业的不正之风盛行,职业道德丧失,“假打”现象严重。针对社会道德日渐失落的现实,职业院校原有的德育内容已无法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在进入社会行业之前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训练。首先,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学生理性看待和分析社会上出现的个别道德失落的现象。其次,加强正面教育,宣传正能量,着力抓好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最后,根据职业院校所置专业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行业的道德规范教育,以此带动社会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在全社会重建精神文明的和谐家园[7]。

从黄炎培长期的德育实践来看,职业教育德育训练是必要有效的。但还应多渠道、多方法、全方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行之有效。课堂上、书本上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具体说来,职业院校的德育训练首先要创新德育课和职业道德课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有兴趣,感兴趣,从不愿学到主动学,满足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合一、以练为主的原则,建立建全与社会职业环境相对应的实习实训室和情景模拟室,努力营造全新的职业环境,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训练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实习、实训和生活中去,做到情景交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最后,要坚持德育的交叉渗透,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人格教育、纪律教育、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结合起来,多重德育并举,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四)提高德育地位,满足社会要求

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生涯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很重要的位置。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能只重视对学生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服务社会、造福大众、报效国家的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成为“良善的社会公民”,这既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职业院校片面强调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将职业教育停留在纯知识和技术教育的层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教育,从而大大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德育功能。如果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一流的专业技能而没有完善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甚至连起码的诚信守纪这样的基本道德品质都缺失,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更多的用人单位都把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首要条件,这与目前职业院校德育地位不高的现象形成了反差。因此,职业院校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提高德育工作的地位,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五)加强就业指导,树立职业“三观”

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是职业院校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黄炎培十分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他的“劳工神圣”思想和职业指导理论,对职业院校加强毕业生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三观”(即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黄炎培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种重视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提出了“劳工神圣”的主张。他认为,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一样,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优谁劣,都是光荣而神圣的。他的这一思想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就业热情,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黄炎培认为,人的一生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社会,不管你受教育的程度如何,总能以自己所学“应用社会,造福人群”[8]。在人们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作为客体的社会职业是不会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择业者的需要的。择业的关键就在于作为主体的择业者受到择业观念的影响,择业观念支配着主体择业。为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破除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旧观念。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职业;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选择职业;根据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职业规划来选择职业。在当前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陡增,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与日俱增,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必须要抓住机遇,采取主动,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道路[9]。

再次,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职业院校可以借鉴黄炎培“做学合一”、“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方法,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同时,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让学生在校时就体验到创业的快乐,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创业方案,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立德树人”既是十报告对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2015年将迎来黄炎培先生逝世50周年,在当前职业教育和德育工作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大背景下,重新挖掘和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的当代价值,继承和发扬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德育思想,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途径,对指导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中涛.张謇、黄炎培、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比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9-33.

[2]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新进展2010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5-266.

[3]黄安心.面对新世纪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鄂州大学学报,1997(4):51-52.

[4]哈耶克.自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6.

[5]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7.

[6]王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7]胥望.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长沙:湖南大学,2012.

[8]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2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9]龚财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明天的音乐会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