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实验延伸到课外了吗

时间:2022-10-21 11:53:01

你的实验延伸到课外了吗

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手段。要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这一点师生都已认识到。但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学生实验又较少,所以课外实验就尤为重要。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例如,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放一片纸,纸可被烧焦。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们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这些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某些思维障碍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引导、启发、再现作用的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为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存在的理解,课外让学生把两本书书页交错、相互插入,然后试图把它们拉开,发现要分开它们挺不容易。

三、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

例如,在浮力实验中,玻璃杯中装入半杯多水,将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然后向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发现鸡蛋慢慢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

观察到了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课外观察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动手和创造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对他们来说都是创新活动。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练习,由不熟练、做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扩大知识视野

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课外小实验活动的内容一般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如在自动喷泉实验中,就用到了化学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开阔视野。

课外小实验的作用如此多,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效果直观明显。那么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呢?

第一,用实验代替传统的课后作业。

在物理作业的安排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些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外小实验。

例如,在学习重力的计算时,与其布置几道计算题,不如让学生课后去测一下自己的重力。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不仅能让学生面向社会和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延续。

第二,发掘实验素材,实验贴近生活。

首先,可以用最直观的证明或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1)手按喉头发声感到声带振动,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双掌用力互搓发热,证明摩擦生热。

其次,用“瓶瓶罐罐当仪器”。如利用身边的塑料瓶等物品制作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等。

第三,引导同学积极参与课外实验。

首先,通过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引导学生就地取材。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制的潜水艇在水中悬浮、上浮时,就会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询问老师,有的翻阅有关潜水艇的书籍,了解现代化潜水艇的构造和操作过程,等等。

其次,物理课外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出了创造能力,同时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

课外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很好的补充,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

上一篇: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谈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英语试卷评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