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语文阅读教学平等对话的平台

时间:2022-10-21 11:29:34

创建语文阅读教学平等对话的平台

摘 要: 作者对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一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二是培养预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交流变得自由畅通;四是有效使用多媒体,焕发对话课堂的生机。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对话教学 探索研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抓好语文阅读教学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尽管很多教师都在阅读教学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此,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现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对话教学的前提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大胆、平等地与教师交流,这是对话教学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尊心很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更多沟通和交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此外,对待基础稍差的学生,提问时,要有意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以此调动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这一部分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找几名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几个部分?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思考小女孩为什么连续擦燃火柴?她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分别说明了什么?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次?自己试着读一读,请把感情充分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预习习惯和指导学习方法是对话教学的基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能跟上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节奏,才能参与到对话教学中。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对话外,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加强课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很难快速掌握所学内容,参与对话教学就显得极为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新课内容,特别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明确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认真听讲,有针对性地与教师展开对话。学生在预习时,可能抓不住重点,教师还可以提前做好指导,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例如,教学《童年的朋友》一课时,在学生预习课文前,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最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让学生找出《童年的朋友》一课的关键句,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意思。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学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并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思考,活跃思维,才能使师生对话顺利开展,才能进一步强化对话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对话教学的生命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往往都是提前备课,预设好了与学生交流的内容,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了教师的话题中。师生之间再进行对话就失去了原有意义。虽然教师可能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思考的问题也比学生更成熟,但如果一切都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学生就成了课堂活动中教师操纵的木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中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是互不相同的。教师不能沿用传统教学中照搬固定答案的做法,统一学生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课文进行不同理解,只要学生的观点不违背作者的写作思路,合情合理,那么学生的理解就是成立的。因此,在课堂中开展对话教学,教师不能刻意追求学生认识的统一,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说的可能是错的,也不能随便批评学生。

例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粮食吃完以后,老班长都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其他几个人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接着,让学生总结在自己眼中的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的?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总结:在长征路上,老班长的精神值得永远牢记。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有的同学提出:老班长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在节省粮食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吃点东西,不应该饿死,白白浪费生命。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看看总结是否有道理。

四、有效使用多媒体,焕发对话课堂的生机

巧妙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图文并茂,使很多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学习《孔明智退司马懿》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水》,然后导入新课:这是哪一部电视的主题曲吗?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恍然想见了那些“一壶浊酒,论英雄”的群雄人物。那么,你们想到了哪些人物?(是忠肝义胆的关云长,勇猛憨直的张飞还是大智若愚的刘备?)你们都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哪些英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六出祁山、草船借箭)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一段故事:空城计。

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对构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对课文的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有效强化教学效果。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要遵循科学适当的原则,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否则就会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课堂上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精彩的视频和图像上,影响教师授课,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只有通过平等、真诚富有亲和力的对话,才能创设交往情境,从而实现平等的参与、真诚的交流和对师生的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张步云.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

[3]赵家骏.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

上一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 下一篇:试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