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财政税收政策

时间:2022-10-21 11:10:44

浅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财政税收政策

【摘 要】“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定为整个“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线。而财政税收政策作为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各领域、各方面利益格局的形成和调整有着极大影响。本文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大背景下,对与之配套的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探究,并从财政税收体制、财政支出政策等角度作出趋向分析。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财政税收政策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将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攻坚时期。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而目前主要是运用以财税政策手段为主的经济手段,从财政税收政策体系,财税政策工具的顺利实施角度来做好基础的配套措施。

一、经济发展方式与财政税收政策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自“九五”计划就提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两种转变方式,而“十一五”规划中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战略重点。从我国自身资源、能源消耗变化历程的角度进行纵向比较来看(表1),改革开放以来有大幅度的下降,这证明“九五”计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税收大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可以说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见表2)。中国现今的财政税收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税收管理原则。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将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攻坚时期。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决定因素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这些变化的累积,已经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的趋势。而财政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方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财政税收政策决策和执行的基础,也是财政税收政策作用和实施的对象;同时,财政税收政策作为政府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是引导作用。通过财税政策的实施和适时调整,依靠财税收支规模、结构和方向等政策调整引导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牵引社会资本的合理投向,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经济低成本、高效率的增长;其次是推动作用。财税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即经过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优化、税收体制完善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等来加速推动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如加大财政对城市环保的投入及实施城市环保产业的优惠税收政策等,都将对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财政税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在“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后,在十七大报告中被改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用于“十二五”规划中。发展方式转变,是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扩大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到生产要素结构这三个领域,更强调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个人、城乡、区域间的利益关系、国民公平待遇关系等。那在当前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与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财政税收制度也应该随之变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仍存在的许多困难。第一,我国经济依然是粗放型的,从全国来看,不少地方偏重于税收的增长和GDP增大,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提高;第二,节能减排问题突出,目前国家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社区环境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然而总体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不协调,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而环境质量的下降又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潜在制约的因素,如果不加治理环境污染,经济增长至峰顶之后必然会有滑坡现象,造成城市经济萎缩;第三,现代服务业短板,从总体上看,服务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滞后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第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体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约,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根据之前学者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处理得到的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相关系数(表3)可知,未来经济发展中,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信息经济是带动和促进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张的动力。因此,当“十二五”期间我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候,靠经济增长已很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过去那种经济增长“一俊遮百丑”的标准将成为历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能够基本保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缓解财政方面的压力。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由于财政税收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也在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违法违纪行为经常出现虽然说现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一直都在法制化下运行,但是相对于税收管理体制,国家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再加上税收管理人员受到一些业务以及行政因素的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责任心缺乏,并且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民主管理不完善虽然说近年来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并且我国的机构改革也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但是这样的改革似乎给财政税收没有带来太多的好处,而是让地方的财政税收管理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削弱,并且也让整个财政管理体制中的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降低;第三,责、权、利没有完全理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现今的财政管理体制中,有很多的改革措施有着明显的过渡性。就像是有的地方在财政管理体制中虽然说实行了税收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也仅仅只是将财政税收的收入资金跟支出的资金简单的划分开来,并且再加上在申请一些专项的资金的时候还需要很多的审批的手续,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财政税收管理的责、权、利没有得到实际的统一。以上这样的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势必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趋向

(一)完善财政体制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财政体制的实质是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分配关系。从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讲,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主要是适当调整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在目前实行的分税制基础之上,保持体制政策相对稳定并增强可预期性,保持一个收支适度、相对稳定、可以合理预期的财政体制将有利于地方的安心发展。同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淡化GDP、财政收入总量等指标在综合考核中的影响,并且鼓励地方走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色政策。

(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税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共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税制改革作了原则性描述:“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从总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看,我国应该完善增值税政策,尽快在全国正式施行消费型增值税,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与此同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改革资源税政策。近几年,房价调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如果房地产泡沫出现继续加大的趋势,全面实行房产税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房地产税的改革,需要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各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对于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是“十二五”期间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预计资源税将对中下游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造成影响,需求弹性较大的中游制造业可能承担更多的税赋,同时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对资源税分配和资源管理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焦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张扬伟.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财经纵横,2012.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财政政策研究”课题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2011.

上一篇: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支持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发展的财税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