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查”初探

时间:2022-10-21 07:43:55

“自我检查”初探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把批改过的试卷发下去后,有些错题学生可以自行纠正。由此可见,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会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却缺乏对结果的反思,有的学生可能检查了,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自我检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效率?

一、自我检查的含义

自我检查是一种监测过程,通过自我检查,个体可以知道自己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出错,从而矫正思路,使思维活动改变错误的方向而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自我检查包括自我检查意识、自我检查策略、自我检查情感体验三个方面。

1.自我检查意识是指我们要意识到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错了要有能够及时自我检查和更正的意识。有意识才会有行动,自我检查意识淡漠,自检往往会被忽视。

2.自我检查策略是指个体检查自己推理有没有错误的方法,不同的题型自我检查策略可以不同。当我们检查出自己的思路不正确时,应当换种角度思考问题。合理、规范地自我检查策略是提高检查效果的保证。

3.自我检查会有两种结果,有效的自我检查和无效的自我检查,不同的结果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体验。有效的自我检查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并能正确地纠错。无效的自我检查应该有三种情况: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错误的纠正思路。有效的自我检查,提高了习题的正确率,现时强化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给学生带来的情感体验是成功的愉悦。无效的自我检查并没有提高习题的正确率而且还有可能降低正确率,会对自我检查意识产生负强化,造成自我检查意识淡薄。

总之,自我检查是个体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的一种反思,对自我思路的一种矫正。

二、自我检查的案例介绍——化学方程式自查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架起了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桥梁,简单而明了地表示了化学变化中的生成物、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还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和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我们思考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一线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为:错写物质化学式、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漏标气体(或沉淀)符号、未配平、配平错误。

1.化学方程式是否存在。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可随意臆造化学方程式。例如,铜和稀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氢气,因为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可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反应条件不要弄错,加热不要写成高温,点燃不要写成燃烧,通电不要写成电解。

2.化学式是否正确。检查化学式的最好方法是看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之和是否为零,如果不是则根据十字交叉法正确书写化学式。例如,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3.是否配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检查化学方程式中各原子的种类、数目是否相等。

4.是否标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若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新生成了气体,则要标气体符号,特别是当生成物中有常见的气体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生成时,要提醒自己是否需要标气体符号。在与溶液有关的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中没有不溶性的物质,在生成物中新生成了不溶于溶液的物质,则需要标沉淀符号,常见的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铜等。

三、小结

有效自我检查的条件:具有自我检查意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悉评价标准;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思考问题;合理的自我检查策略;合理有效的自我检查训练。

教学应依据有效的自我检查条件,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检查的能力,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效率。

上一篇:关于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思路及做法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