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1 06:48:38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综述

摘 要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因、意义、概念和分类等几个方面,但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和研究内容局限性等问题。今后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将进一步实现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和研究内容的全面性,当然也需要内外部教育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行为 研究概况 研究内容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f Teaching Behaviors in Class

DING Be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behaviors in clas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spects of reason, significanc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However research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tents are limited. In the futur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realize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comprehensive of research contents, which needs the coordination of ot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 teaching behaviors in class; research review; research content; reflection

近年来,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教育改革的理论工作者,还是各个奋斗在一线的教职工,都特别关注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1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概况

1.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86年美国教育学家克雷兹的研究。到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具体化,主要是通过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探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的研究开始倾向于教师专业化。①学者总结出了几个有影响性的研究:瑞恩斯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的研究;罗森谢尔和福斯特研究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联度;对学生行为的研究提出影响学生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②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基于教学情境展开,着眼点并有从教师的领导方式入手,也有从师生之间信息反馈入手。③

1.2 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教师行为研究方面,从教师的组织行为和教师技术行为方面加以研究;也有学者对教师行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从具体的学科出发,也有从分析影响教师行为的因素入手;也有学者研究教师课堂行为的实践性,教师的行为可以看成是课堂决策,并且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加以讨论。

在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方面,根据教师行为的对象分为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目前我国以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为主;根据师生行为属性进行研究,分为控制—服从型、控制—反控制型和互相磋商型;对课堂的师生互动行为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区分,除了正常的语言交往外还包括表情、动作、手势、距离等方面。

2 课堂教学行为的主要内容

2.1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原因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原因,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我国实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需要,能够看出新课程改革的这些理论基础是否真正地运用在了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得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和失败,而我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和背景下进行的研究;④有学者认为这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呼唤。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有很多的具体表现,但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经常能看到一节课在课堂上仿佛是很热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最后的考试成绩却不如人意,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分离的现象,因此要研究到怎样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对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促进的作用;还有一些学者站在教育学的基础上是对教学论研究深化发展的需要。

2.2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意义

相关学者指出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有助于教学论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在实践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学者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指出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联系。还有学者提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有利于突出教学的主体性和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对其的研究能够避免教学主体的单一性和教学评价的片面性,走向更加公平合理的研究。

2.3 课堂教学行为的概念研究

狭义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为。这种概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它只是看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主体性的作用,把教学认为是教师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与我国目前的新课改的要求相背离。⑤

广义的课程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和行为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各自的含义,再得出一个综合的概念。指出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和与人交往的场所,它也具备多元的功能,是一个综合的形态。教学主要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因此它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由此分析得出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不同行为主体参与的,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4 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研究

按照行为的主体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互动行为;按照教师课堂行为的方式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主要课堂教学行为、辅助课堂教学行为。主要课堂教学行为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辅助的教学行为是一些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而发生的行为,它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以及对课堂整体的管理等一些行为;按照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方式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外显的教学行为和内隐的教学行为。他们指出外显的教学行为是人们可以看见的行为,涉及到教师和学生怎么说和怎么做的问题;内隐的教学行为只是指在教师和学生的说和做之前,存在她们头脑中的一些观念、思想和看法,它主要起解释教师和学生的做和说的原因。⑥

3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反思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多以观察法为主,方法单一,应该注意研究方法的多元性。现阶段主要是深入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观察研究,然后再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当然观察法师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也需要其他方法加以支撑和深化。其次,在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课堂教学行为作为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研究它的同时也要研究在教学前和教学后的其他一些行为对它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内外因素。最后,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也需要其他包括教育界和社会其他方面等外部环境的支持,最终实现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注释

① 王娇娇.实践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以六所中小学校为个案[D].湖南师范大学,2009.

② 蔡宝来,车伟艳.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

③ 唐松林.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④ 张建琼.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

⑤ 王其华.教有教法,学才有效——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思考和探讨[J].学科教学,2006(6).

⑥ 李松林.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J].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4).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案例探究 下一篇:浅谈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