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并发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1 06:46:04

颅底骨折并发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药物、针灸及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353例颅底骨折并发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药物、药物+针灸、药物+高压氧治疗,6个月后以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 药物加针灸组、药物加高压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1.2%、92.3%,均优于单纯药物组的80.4%(P<0.05);迟发型面瘫疗效优于早发型面瘫(P<0.05)。结论 针灸及高压氧均能促进外伤后面神经的恢复,迟发型面瘫的预后优于早发型面瘫。

关键词:颅底骨折;面神经损伤;针灸;高压氧

中图分类号:R745.1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12007)12-1268-02

颅脑损伤并发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3%,常见原因有颅中窝岩骨及乳突部骨折;存在脑脊液耳漏的病人中约1/5可出现同侧面神经麻痹。外伤性面瘫,临床症状重,持续时间长,治疗较为困难,我院于2000年1月―2007年3月共收治颅底骨折并发周围性面瘫病人353例,随机分组进行单纯药物、药物加针灸、药物加高压氧治疗。以客观评价该组病例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资料完整,随访观察满6个月的病例353例,其中男271例,女82例;年龄1岁~82岁(38.01岁±3.24岁);损伤原因:车祸206例,坠落伤<8例,砸伤61例,打击伤23例,其他15例;临床表现:有短暂昏迷病史者267例,偏瘫者163例。所有病例均在外伤后出现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变浅、闭目不全及口角歪斜体征,眼干167例,脑脊液耳漏324例,听力下降331例,迟发乳突部皮下淤血斑126例;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提示颞骨骨折者165例,颅内积气104例;面瘫出现时间:伤后1d~2d出现(早发型)者57例,伤后3d~7d出现(迟发型)者296例。

1.2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进行颅脑损伤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物,如地塞米松1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维生素B1100mg、B12500 fQ肌肉注射,1次/日。将病人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112例)、药物加针灸组(137例)、药物加高压氧组(104例)。针灸治疗:常规选地仓、颊车相互透刺,阳白透刺鱼腰,针刺患侧翳风和对侧合谷,面瘫部位进行电刺激。通以低频疏密波脉冲电流,每次(15~20)min;同时艾灸患侧翳风穴,每次留针(25~30)rain;所有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行(2~3)个疗程。损伤严重者可配合穴位按摩和面肌的协调训练,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仪器采用烟台冰轮有限公司生产的YC―2040/0.3―6型高压氧舱,要求病人病情稳定、脑脊液漏停止(3~4)周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按(0.02~0.04)kg/(cm2・min)的速率缓慢加压,治疗时间每次2h,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行(2~4)个疗程,所有治疗采用间歇吸氧。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以Portmarm简易评分法评定,包括皱眉、闭眼、动鼻翼、微笑、吹口哨、鼓腮等6项自由运动与健侧对比评分,每项3分,最后安静时印象分2分,总分20分。与健侧相同计3分,减轻计2分,稍活动计1分,完全不能活动计0分。为了便于比较,(20~17)分为治愈,(16~8)分为好转,7分以下为无效。本组病例疗效评定时间为伤后6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包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早发型与迟发型面瘫的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 论

颅底结构复杂,是颅神经出入颅的地方,一旦骨折易引起颅神经损伤。如颅中窝骨折致颞骨岩部及乳突骨折,可使走行于颞骨内的面神经和听神经受损,出现周围性面瘫。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其以上部位损伤,可出现眼干、结膜充血,应给予人工泪液以减轻眼部干燥造成的眼球损伤;镫骨肌支以上部位的面神经损伤所出现的听觉症状一般应为听力过敏、听力减退与鼓膜破损有关。

3.1 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型 面瘫以发生时间不同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者伤后立即出现面瘫,迟发型者常于伤后5d~7d出现。早发型面瘫主要由于神经直接撕裂、牵拉或离断;迟发型面瘫多为继发性损伤,多由面神经挫伤肿胀、血肿压迫、神经水肿而麻痹。临床上迟发型面瘫多见。本组病例早发型为57例,迟发型296例。

3.2 周围性面瘫治疗 外伤导致的面神经损伤,治疗的关键是尽早促使受抑制和损伤的面神经“苏醒”,恢复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功能,改善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循环代谢,促进损伤神经纤维的修复。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面神经颜面部分布较浅,在进入表情肌前先呈网状交织而后进入肌纤维束,每束肌纤维均有来自不同方向的神经纤维多重支配。每束表情肌的活动是多重神经纤维共同支配的结果。针刺方法刺激量小,但刺激面大,适用于面神经的功能和分布特性。现代医学通过肌电反应研究表明,针刺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神经膜细胞增生及髓鞘再生,加速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电针配合电刺激可达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之效,增加局部血流灌注量,增加神经再生速度及吻合后的运动传导速度,从而促进面神经的再生。本研究中药物加针灸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说明针灸治疗能促进受损的面神经恢复。

高压氧能迅速改善受损神经纤维的缺氧状态,有氧氧化增强,无氧酵解减弱,能量产生增多,酸性代谢产物减少,细胞内外离子失衡得到纠正,细胞内外水肿得到改善,并加速毛细血管的再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为受损神经组织提供大量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氧气,促使神经纤维和髓鞘的修复。高压氧可以在神经修复的同时,也能促使效应器恢复,加速神经植入效应器;高压氧治疗也能使血管收缩,血管床缩小,减轻受损神经的肿胀,减轻骨孔或面神经管对相应神经的压力,使受损的神经较快恢复。本研究中药物加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说明高压氧治疗能促进受损的面神经恢复。

关于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解除骨折片对面神经的压迫,缓解神经及神经充血水肿。至于手术探查时间及疗效,报道不一,大多学者认为手术探查应在伤后(2~5)个月,用于神经已经离断或严重面瘫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但有学者认为手术探查,除能缓解眼干症状外,其余症状无明显改变,创伤性面瘫探查术的价值及时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3.3 周围性面瘫的预后 颅底骨折并发周围性面瘫损伤程度重,恢复时间长,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完全治愈非常困难,终有约10%病例可出现永久性面瘫。王兴林等报道治愈率为21%,而面神经炎导致的面瘫的治愈率可高达79%。迟发型面瘫一般预后较好,本研究中迟发型的疗效明显优于早发型(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另观察到病初昏迷时间长的病人预后较差,因病例数少,尚需今后进一步循证研究证明。

作者简介:王建宝(1971―),男,主治医师,硕士,现工作于山西省汾阳医院(邮编:032200);李建兰、梁建国、任青、李长茂,工作于山西省汾阳医院。

上一篇: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 下一篇:眼针配合针刺龈交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3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