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中对化验的认识误区

时间:2022-10-21 06:28:40

健康体检中对化验的认识误区

关键词 健康体检 化验 认识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第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定期的健康体检是一种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体检中化验是必不可少的,化验室的检查项目重在各器官的功能性检查,在器官尚未发生器质性病变前,先发生功能性改变,是许多疾病的发生规律。但有不少体检者由于对化验存在认识误区,出现种种疏漏,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

忽视小检查的作用

许多体检者对大的检查项目如CT、B超,肝肾功能等检查非常重视,但忽视了血尿便常规这样的小检查,尤其是尿便常规常常被放弃,原因是认为取样麻烦、脏。其实小检查却有大作用。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包含各种参数20几项,可以反映贫血、炎症、肿瘤、血液病等病情。例如慢性疾病导致贫血的患者在疾病初期血红蛋白已低于正常值,但患者无任何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患者痛苦小,花钱少,治愈率高。可如果等患者感觉不适再查,血红蛋白已经很低,病情已是中晚期,治疗起来患者痛苦大,花钱多,治愈率也会降低。临床上通过尿常规可以查出很多疾病,其实任何系统的疾病影响血液成分的改变时均能引起尿液成分的改变,尿常规检出异常高达20%~30%,如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脏病变、输尿管结石、血尿、蛋白尿、糖尿病和细菌感染等。便常规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各种消化道疾病如直肠癌、肠息肉、胃出血等都能通过便常规早期发现。

对化验所要求的注意事项存在认识误区

空腹的概念:有人错误的认为,有一餐不吃即为空腹。其实空腹是指早晨未进餐,距前一餐8~12小时。<12小时过度空腹,身体处在饥饿状态,体内各项指标会偏低,如血糖可因空腹时间过长而偏低,造成假阴性,掩盖病情。而>8小时,饮食后血液成分发生的改变会影响测定结果,如高脂饮食后甘油三酯可高达空腹时的数10倍,高糖饮食后血糖会升高,这些都会夸大病情。

运动的因素:一类运动是静态的,即持续时间不长,但具有高强度,如举重、扔球等,利用肌肉内储存的能量进行,对化验影响不大。另一类运动是动态的,持续时间长,动作强度不大,如长跑、游泳、自行车比赛等,需大量热量才能维持,对化验影响较大,在化验前2天尽量避免。运动后血糖可升高,肌肉有关的血清酶可不同程度的升高,如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停止运动后结果仍高50%。

生理性因素:女性在经期不要留取尿标本和接受妇检,妊娠可使许多激素水平有明显改变。

体检后的追踪复查

体检者拿到体检结论后,应遵医嘱,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对一些有问题的项目应追踪复查。例如有的男性体检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等指标增高,这表明肝脏功能已经受损,应及时控制饮食、烟酒、必要时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复查,不能因为身体没感觉掉以轻心,不按时复查,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讨 论

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检的每个环节都应重视,对每项检查都应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出现认识误区,造成疏漏,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

上一篇:肝病诊断中总胆汁酸(TAB)\总胆红素(TB)及前清... 下一篇: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