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4:36:19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部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司文琴(1966—),女,硕士研究生学历,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期刊;统计学分布

【中图分类号】 R-66 G 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66-03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创刊于1980年5月,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期刊之一,是我国以反映学校卫生、青少年卫生和有关青少年预防保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核心学术期刊。它以广大儿童少年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校医、保健人员、医学科研机构人员及卫生行政或卫生监督人员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普及青少年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疾病防控和学校卫生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宣传我国有关儿童青少年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相关专业的新信息、科研教学新方法和卫生管理新经验、新成果,指导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

为更好地评价《中国学校卫生》的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的载文情况进行了统计,以了解我国学校卫生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主要采用中国期刊网和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纸质文献为情报源,统计对象是2008年出版的《中国学校卫生》第29卷总第169~180期共计12期,除去重要新闻报道、读者•作者•编者、通知、本期导读、稿约、小知识和分类文题索引等文章和内容外,共计刊载论文640篇,著者2 187人,引文5 170条,页数1 156页。主要采取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统计指标包括载文量、栏目设置、发表时滞、合著情况、作者分布、引文量、普赖斯指数及科研项目或基金资助项目相关性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量 载文量是指某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是衡量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并且是评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

平均篇密度是指某种期刊每期发表的每篇文章的篇幅。一般来说,在一定页数中所刊载的文章越多,篇均页数就越少,篇密度越大(文章的篇幅越短),刊物的信息量就越大,说明刊物有较强的信息量输出能力。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专业学术刊物,应有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最佳篇密度。

由表1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载文量合计640篇,期均载文53.33篇,篇密度是0.55篇/页,篇均页数1.82页,高于《中华医院管理杂志》(0.42篇/页)[1]和《中华精神科杂志》(0.37篇/页)[2]。

2.2 载文栏目情况 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共推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视力保护、口腔卫生、疾病控制、心理卫生、卫生监督与管理、高校保健、校医园地、体质健康监测、教工保健、综述、述评、饮奶与健康等21个栏目。

由表2可以看出,该刊所设栏目始终把握“学校卫生”这一主题,掌握学科研究的前沿方向和最新动向,覆盖面广,学科交叉多,注意构建交流专业学术信息、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的平台,其中“心理卫生”、“疾病控制”和“健康教育”等栏目载文量位居前3位,是该刊的重点栏目。同时每期的栏目设置都略有不同,说明该刊根据来稿内容择优录用,适当调整栏目的设置,从不同的方面及时介绍和交流与学校卫生与青少年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有关的新理论、新探索和新动向的文献。

2.3 论文合著情况 论文作者合著度是指期刊每篇学术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衡量期刊论文作者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刊物的作者合作智能的发挥程度,数值越高,表明科研合作越紧密,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3]。科技论文的合著率是评价著者间科研合作程度的最直观和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也是科研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因素。

该刊合著度为3.42人/篇,低于《中华病理学杂志》(4.4人/篇)、《中华精神科杂志》(5.08人/篇)和《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4.63人/篇)。由1人完成的有132篇文章,占20.63%;2人或者2人以上合著的有508篇,合著率为79.38%,低于《中华病理学杂志》(92.78%)[4]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88.88%)[5] 和《中华精神科杂志》(90.40%)[6]。说明该刊的作者应加强集体智慧的结合与开发,尽快建立以知名专家学者为骨干的核心作者群体,集思广益,加强互相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期刊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4 作者分布情况 见表3。

该刊主要面向国内,作者分布广泛,稿源充足,体现出公平性、广泛性,充分显示在全国学校卫生研究领域的较大影响力。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北京、安徽、广东、浙江、江苏,这一分布显示了该刊的主要文献来源于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以北京的论文数量最多,原因之一为北京是首都,经济文化及各项科学研究均排在我国首位。但作者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和不平衡性,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没有文章发表,、新疆也没有文章发表。西北地区仅有37篇,占刊文总数的5.78%,这与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状况有一定联系。因此,该刊在增进全国学校和青少年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控的学术交流,促进欠发达地区学校卫生事业的发展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该刊有必要扩大宣传,积极征集国外同行的优秀研究论文,开展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增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5 发表时滞 平均发表时滞也称平均发表周期,是指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日期和稿件刊出日期之间的平均时差。平均发表时滞是以时滞的平均水平来衡量刊物信息交流的速度,也是反映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指标。该刊最大时滞为14.97月,最小时滞为0.77月,平均发表时滞为7.11月,低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7.52)[5]、《中华精神科杂志》(9.9月)[2]和我国科技论文平均时滞(11.7月),接近国外一般出版物的平均时滞(6~7月),高于国外核心期刊(3~4月),也高于《安徽医药》(5.6月)[6]。说明该刊信息传递速度较快,能够保证专业论文的新颖性、时效性,但还存在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见表4。

2.6 引文量统计 引文是学术性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作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引文数量是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是研究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和广度的重要参量,是衡量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

从表5可以看出,该刊引文数量较多,篇均引文量为8.08条,高于《安徽医药》(5.72条)[6]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7.7条)[5]和《中华医院管理杂志》(6.33条)[1],低于自然科学期刊平均引文条量(8.86条)[7]和《中华精神科杂志》(9.9条)[2]。引文率为92.19%,高于《中华精神科杂志》(83.3%)[2],低于《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8.55%)[1]。从每篇文章来看,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中引文数量最多的1篇论文共有引文55条,最少的为0条。外文参考文献占引文总数的27.60%,说明该刊吸收国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强,比较注意学习国外的专业研究成果,掌握国外专业领域的研究动向。

2.7引文普赖斯指数 普赖斯指数为引用文献中最近5 a内的引文量与总引文量的比值,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期刊所载论文的新颖性和使用寿命,是一种衰减系数。普赖斯指数越高,说明文献内容越新颖,近期文献引用较多,论文的实效性和新颖性越强,也就越能反映出专业和学科的研究前沿水平和动向。当代科技文献发表每延迟1.5~2.0 a,情报价值丧失30.0%[8]。该刊普赖斯指数平均为56.21%,不但比各学科科技期刊普赖斯指数的平均值(50%)高[7],也高于《安徽医药》(55.87%)[6],但低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60.1%)[5]和《中华精神科杂志》(61.9%)[2]。见表6。

2.8 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 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论文比例是表明该期刊所载论文学术质量和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期刊载文的科研或基金项目比例高,说明期刊学术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也说明文章关注的是国家、社会关注的涉及我国学校卫生或青少年健康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国家有关学校卫生管理工作、青少年健康教育与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政策决策,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这类论文作者一般都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属学科带头人,在其所研究领域通过科研和学术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领先水平。

经统计,2008年《中国学校卫生》文章所属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十分繁杂,有高水平的国际合作项目或国家项目,如WHO和世界银行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等水平的省部级项目,如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省(直辖市、自治区)“十五”规划项目、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课题项目;一般水平的其他项目,如省辖市科技计划项目、省教育或卫生厅等资助项目、高等院校科研项目。见表7。

3 讨论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及简要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学校卫生》作为专业核心期刊,2008年载文的栏目设置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流迅速,科研水平高,为我国学校卫生学和青少年卫生学的研究、发展,交流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理论探讨,起到了良好的指导推进作用,在我国学校卫生学的学术交流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广大学校医疗卫生人员、青少年卫生保健科研人员和疾控人员来说,具有较高的的利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马婷玉.2007年《中华医院管理杂志》载文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14(10):2-3.

[2] 周晓彬,腾洪松,鲁晓晴,等.2004-2006年《中华精神科杂志》载文计量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6):452-454.

[3] 何坚石.文献计量学分析.图书馆建设,2004(6):87-92.

[4] 高燕萍.《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文献计量学分析.医学信息学,2005(10):1 318-1 319.

[5] 周晓彬,腾洪松.《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2004年载文与引文及著者的统计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11):531-534.

[6] 张家佳,官洪义,张瑞兴,等.《安徽医药》2001-2007年文献计量学分析.安徽医药,2008,12(8):769-771.

[7] 贾莹.2001-2005年《图书馆界》载文、作者与引文统计分析.图书馆界,2006(4):55-57.

[8]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85.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自1996年以来,试点单位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国务院学位办(1996)25号文件的第一批16所,到国务院学位办(1998)87号文件的第二批增加13所,到国务院学位办(2003)99号文件的第三批增加12所,到国务院学位办(2005)3号文件的第四批增加8所,再到学位办(2007)28号文件的第五批增加8所,目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已达到57所院校。它覆盖了我国除海南、澳门、香港、台湾以外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学科领域,共分四批增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设置框架。现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专业,17个专业方向。招生对象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由最初只招收普通高中现职教师或管理人员,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涵盖了基础教育战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体系。

2006年3月21日,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大会上郑重宣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试点工作顺利结束,转入正式实施阶段。

一某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概况

某大学1998年获准招收专业硕士,主要包括教育硕士(Ed.M)、公共管理硕士(MPA)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学校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到2011年9月止,已招收十二届近四千人,招生规模居全国院校前列。

从学科专业方向来看,设置学科专业领域在不断延展。截止到2011年9月,专业方向已增设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共17个方向。招生对象也扩展为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面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开设。从学制设置方面来看,教育硕士采用灵活学制方式,其学习年限为2.5~4年。学完全部课程,获得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即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一)样本选取

样本选自某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05~2009级所有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共255篇,其中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为155篇。

从论文总体数量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中教育管理专业约占所有专业的2/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次之,学科教学专业约占15.7%,而小学教育专业的仅有三人。原因在于教师教育学院2009年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首批仅招三人。

图1中清晰的显示出教师教育学院2005~2009级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数量分布。从中可以看出2006级与2009级的毕业论文数量分别为1篇。追踪原因,近几年某大学对教育硕士的招生不断进行调整,而2006和2009年正是教师教育学院对教育硕士招生的调整时段,而这两人是由于保留学籍,延后入学,而正好分别延后为2006级与2009级学生,因而造成了图1这样的分布状况。因此,本文仅对2005、2007、2008三个年级教育硕士共153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分析。

(二)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某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2005、2007和2008级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整理,分别从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课程分类、年级级别、方式方法四个角度对三个年级的论文选题进行对比分析。

1从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角度看

依据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校长、教师、学生、行政组织(含教研组)等方面。

通过对表1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三个不同年级毕业论文选题按照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其中研究对象为教师和学生的所占比例最多,而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呈现上升趋势。在2007级一栏中,我们可以看到,行政组织一栏有明显的增多,而出现最多的是以社区为单位的研究,这与近几年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社区教育有很大关系。此外,在2008级毕业论文中还出现了以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题,说明教育管理开始逐渐关注到家庭教育方面。总体来说,把校长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题占少数。

2从论文研究的课程分类角度看

就毕业论文研究的课程分类角度入手,可以分为管理、心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政治、历史等科目,以其出现的频率来对比显示三个年级在选题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毕业论文选题按照各门课程分类进行年级间比较分析,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所有科目均有涉及,其中数学、英语、科学三门课程每年都有研究,可视为重点研究科目,而这三门中以英语为主的居高不下。同时,在管理类和心理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心理学的研究较多,且多以情绪研究、干预研究为主。数据显示,管理类的研究成果有7篇,其中以班级管理、课程管理为主,研究数量明显比2005级与2008级高。

3从论文研究的年级级别角度看

按照论文研究的年级级别,可以将其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等不同学段进行分析。以年级级别为划分标准,分别呈现出三个年级毕业论文方向的大致分布。对比可以看出以下三点:首先,以幼儿园教育为主要研究目的的毕业论文篇幅较少,但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次,中高职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其成果较为显著,包含了对中高职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对策;第三,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作为研究的重心,大量篇幅研究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实践研究,从教职工生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研究范围颇广。

4从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角度看

从论文研究的方式方法角度来看,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基本以实证研究为主,这与其学位设置的特殊性有关。笔者试图将毕业论文选题细分为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对策研究、应用研究、干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硕士的论文基本都是以应用研究为主,着重实践研究及其实用性。以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以及干预研究四种方式的研究较少,其干预研究也主要围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开展;以对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式的论文篇幅较多,但以这种模式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趋势开始下滑。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其毕业论文选题着重强调研究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三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趋势及发展特点

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正向着终身化、多元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趋势的指引中,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表现出研究对象面向多元化、研究内容可操作性强、研究方法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一)研究对象多元化

近几年来的毕业选题中,主要研究对象不仅仅只是针对教师,而是从整个教育体系的纵向层面上,包含教师在内,对行政组织、校长、教研组、学生、家长等各个维度进行研究。例如,《教育系统公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以温州为例》一文就是将行政组织的教育公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状况及分析的研究报告。又如,《中学教研组文化构建研究》这篇文章就是从教研组切入,通过对教研组的文化构建的研究,透视到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研组本是承担着对课程的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它是学校做好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对其文化构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再如《公办初中学生家长教育知情权问题研究———以宁波市为例》中,则是把家长参与教育教学作为研究主体,从家长的领域切入研究,关注到家长在学生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研究对象多元化方面还表现为研究主体的年级级别,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等不同学段,这也表现出研究范围的扩大化,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中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学龄横向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说明,教育硕士在研究中不仅重视基础教育,同时也开始关注到且认识到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及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全球化的终身学习思想已经成为教育的指引标。

(二)研究内容操作性强

研究内容呈可操作性强的趋势,尤其是对教学课程研究表现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作为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硕士而言,以往都是从宏观的视野去研究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方法居多。近五年来,明显的趋势可以看出,教育硕士的研究已经向着各个具体学科的教学管理方向发展,其应用性与实践性在逐步增强。这正是国家对教育硕士培养的初衷所在,即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是为了培养教育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其论文应该关注教育实际,也就是当下所工作的场所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所调查的153篇毕业论文中,大多都是以某一具体学校为例进行研究,或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为主,能够体现出研究的可操作性。例如,《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温州市区为例》一文,明确指出具体研究问题,同时确定了其调查研究的范围,此研究的实践性极强,同时对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研究具有很好现实意义。从样本中观测,近五年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都向着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发展,说明学校在对教育硕士的培养方面正按照其培养模式不断进步。

(三)研究方法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硕士在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上也体现出了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元素分析文本,大大加强了分析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本文在研究中发现,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包含了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对策研究、应用研究、干预研究等方式方法,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研究,合理地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途径,以达到研究预期的实践意义。如《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温岭市四所学校部分教师的调查为例》,就其研究主题来说,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的繁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关于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就其研究方法来说,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该问卷的编制及测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分别进行检测,具有时代性。就其分析方法来说,文章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问卷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卷并得到结论,具有时代性。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大大提高了在学术方面研究的科学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四对未来教育硕士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本文以不同角度对某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共153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显示、资料考查等方式,了解并分析其近几年来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从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内容涵盖了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中职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方面,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校长、教师、学生、行政组织(含教研组)等,以各科教学领域为研究方向,其研究的应用性与实用性极强,符合国家对教育硕士培养的要求。结合对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分析,提出对未来教育硕士培养趋势的几点建议:

(一)紧跟时展要求,体现当前教育的需求

通过对三个年级毕业论文选题的梳理,不难看出,其选题的重点在于基础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所占篇幅极高,而中职教育管理次之。整体看来,在特殊教育管理和终身教育管理为研究方向的论文选题仍极少。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现行教育的实际,国际国内都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同时我国教育也非常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是否可以向此类方向发展,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与特殊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研究成果,以期改革其教育管理模式,为取得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

在对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研究中发现,其培养模式都非常重视应用性与实践性,这与国家提倡培养教育硕士的初衷基本相符。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选题基本都是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提出的教学问题,均属于应用研究范围。但在实际学习中,他们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很难保证其专业知识的提升,那么在研究实践问题时就缺乏一定深度的理论指导。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在以实践为主的基础上,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

(三)加强信息化教育管理技术能力培养资源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硕士具有上网条件,但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资源不但可以为全日制教育硕士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也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开放的、灵活的学习环境,为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便利,为教育管理技术能力培养提供长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宏.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43.

[2]邱均平,王姗姗.近五年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22.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76-01

2013年11月22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市教委、西南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在重庆西南大学胜利召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耿培新,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卢逊主持开幕式。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做了题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主题报告,王登峰司长从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有关“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入手,就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从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目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王司长的报告为我们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学校体育首先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第二个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第三个目标,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他指出:“体育既是德育,又是智育,还是美育。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应该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本届科学大会按照类80个研究领域征集论文,共收到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的论文1100篇。其中河南221篇,广东130篇,浙江113篇。其中,一线教师仍然是本届科学大会的主要参与者。

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评审委员会由32名专家组成,分成9个评审小组。经过评审,从1100篇征集论文中评出入选论文598篇,其中,入选大会报告的论文55篇,入选分会讨论或墙报交流的论文262篇,入选书面交流的论文281篇。

参加本次科学大会的人员包括大会报告、墙报交流的第一作者和部分书面交流作者。本次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采用主题讨论的形式,将55篇大会报告论文分成六个主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每个主题由两名专家主持,旨在让参会者能对研究主题进行充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55名代表围绕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与理论创新研究、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和体育师资培养、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和校园体育文化、运动训练与竞赛研究等问题,作了六场专题报告会。会议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及其运用,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科学化进程,开创学校体育新局面。这样的报告形式也获得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1 激发写作热情

我园通过主题讨论、座谈、演讲、个别谈心等形式,激发教师写的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认识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最好途径是“内升型”,这种内升型的底气需要自觉、自主的学习力。以及个人积极向上的执着力等。比如坚持读书。写随笔、论文等。教师们看到职业前景,找到发展方向,认识到“为自己写东西”的价值,就能激发起写作的欲望,通过常想、常写、常发表,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获得职业幸福感。我们还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引导教师,让教师意识到养成良好的随手记录及写作的习惯其实有利于释放压力、舒缓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把写作当成享受而不是任务,不仅可以提升专业能力,而且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调整管理策略

为了杜绝抄袭现象,我园从管理入手。完善了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比如举行了“教研诚信承诺书”签约仪式。承诺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师道尊严:各班建立了“工作随笔”,随时记录日常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发现与感悟;对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提出不同的文案工作要求,重质量而不是要数量:将随笔、笔记、论文等纳入常规考核体系,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教师文案工作,每月评选出优秀笔记或活动反思在教研专栏中展示、分享,并在当月绩效考核中予以奖励等。

我们积极调整管理策略,力图真正成为教师的服务者、支持者、引导者。如经常性地跟进指导班级日常工作,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与支持:定期查看教师日常工作随笔,认真阅读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笔记,尽可能地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和教育智慧,再通过“阅读小记”教研专栏等为教师提供分享、展示平台;建立教师资源库,提供理念、资讯支持,减轻教师搜集、复制、粘贴等文案工作负担;鼓励教师充分开发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简易材料作为教具开展教学活动,解放教师双手,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用于观察、思考与记录;为教师提供各类专业报刊杂志的投稿信息,鼓励教师积极投稿,并经常以园为单位积极组织投稿。

3 提升写作技巧

针对教师无从下笔的困惑,我园教学管理者结合园本研训,引导教师根据个人兴趣及优势确立行动研究的方向或观察目标,在每次教研及培训之后要求教师撰写参会感想,及时梳理思路,提高理论运用和文字总结能力。我们还指导教师研读《幼教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指导》《爬上豆蔓看自己》等专业书籍并开展读书交流,鼓励教师像高美霞老师(《爬上豆蔓看自己》的作者)一样。从实践中感悟,用心去观察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记录工作随笔开始,随手、随心、随想、随记,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乐于反思、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同时分阶段、有层次地小结、提炼、充实。形成每月教育笔记。这样。期末专题总结与论文撰写时就能水到渠成、言之有物了。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李心合同志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主要培养中、高级会计人员,与初级会计人员相比,中、高级会计人员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务操作能力以外,还应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能力范围”。(载《会计研究》1998年第3期)笔者认为,大学会计教育,作为通才教育,其会计素质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和工具性技能运用素质四大部分。

(一)会计专业素质

“中高级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务操作能力以外,还应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能力范围。”那么,结合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会计专业素质应包括:(l)获取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2)进行会计应用、研究、开拓的兴趣和能力。(3)会计专业管理能力。作为未来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他们所面对的工作绝非只是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管理能力培养,已成为会计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4)专业融合能力。我们知道,当今州可科学技术都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融合,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际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开拓能力。

(二)人文素质

本质上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会计专业教育仅仅为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生活的一方面基础;另一方面是非专业方面的人文素养,即“教人做人”。只有人文素质高的人,才会思考人类、社会、自然、他人、自身的问题,才能真正懂得做人的真谛。可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应包括以下内容:(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史、哲、艺术、科技史、伦理学等。(2)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3)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政治素质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是为经济服务的;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将来以会计为职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应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外化为指导自己实践,积极为祖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自觉行动。

(四)工具性技能运用素质

工具性技能运用素质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外语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滚滚浪潮已给会计工作带来了直接强烈广泛的影响,向大学会计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的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能力。运用外语的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二、会计毕业论文考核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1)03-0035-05

Study on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of Physi cal Education

CAO Miao sun1,DONG Qi qing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 Beihang University, Be ijing 100191,China;

2.Sports Institute of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 ang 332005,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of physic 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s focus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ideology and politics cultivation, 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on,management t eam build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teaching practice,graduation t hesis, employment and student society. Its feature is reflected in scatteringand lacking of syste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 f higher education nowadays, it is important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o r esearch how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colleg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 nts.

Key words: colleg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 on; research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人才培养途径之一 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承担着育人的艰巨任务,承载着育才的巨大责任。笔者尝试对我国近 几年相关的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其现状,把握其特点,旨在为 今后的研究拓展思路,为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1 概念界定

1.1 学生事务学生事务是典型的美国式术语,最早源自于具有英国传统的美国高等教育,它是与学术事务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认为,学术事务通常涉及学生的学习,课程、认知发展等;而学生 事务则涉及学生的课外、住宿生活及情感或个人问题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事务是指“ 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事务。”[1]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学生、专业人员 、具体 事务和学生事务专业。它们彼此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运行逻辑的系统 。[2]但也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事务是指“高校为维持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秩序, 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之外所必须提供的具体事务,一般可 分为管理性学生事务和指导与服务性学生事务。”[3]该定义涵盖了学生事务的内 容和培养目标,略显繁杂,相比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前者的简练。

1.2 学生事务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的专门组织和学生事务管理者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学生事务管理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配置合理的资源 ,提供促进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学生事务的组织活动过程。”[3]也有学者从管理职 能的角 度认为,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但无论从什么视角出发, 其重点都侧重于管理,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事务。所以其概念的引申和变化相对于“学生事务 ”概念的界定,则简洁明了。一般认为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招生与学籍管理 、新生入学辅导、宿舍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和奖惩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组织的指导与 管理、学习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内容的细化可能有所出入 ,但大体上相一致。

1.3 学生工作一般来讲,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养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质和指导 学生正确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3]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 方面。笔者以为,和学生相关的诸多事情笼统地都可以称为学生工作。

1.4 学生事务与学生工作辨析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学生事务”就是“学生工作”。严格意义上讲,二者之间存在诸多 差异。术语“学生事务”是外来词,而术语“学生工作”是本土化的产物。早期的“学生工 作”被归属于德育工作。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德育工作并不能反映新增学生 方面的工作(如贫困生资助、心理咨询等)特征。于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工作”术语开 始频繁使用。此时的“学生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学生管理已 经从狭义的“管理学生”扩展到管理学生的诸多具体事务上,即逐渐具备了美国所指的“学 生事务”的特征。

另外,美国的“学生事务”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其主要目的都是尽最大努力为 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我国现阶段所指的“学生工作”在概念上和 “学生事务”基本趋向一致,但主要部门都是在学生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发挥作用,而且 ,主要的工作方式强调的还是“管制”,服务意识相对缺乏。所以,简单地讲,“学生事务 ”和“学生工作”表面上基本上是等同的。但从二者的发展演变来看,其内涵还是存在较大 差异性。

2 研究综述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以“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为关键词在CNKI等期刊网上进行检 索,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然后,尝试以“体育院校学生”、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 库》重新进行检索,找到373篇相关文献。以“体育学生”为关键词,重新检索,找到157篇 相关文献。以“体育学生管理”为关键词,重新检索,找到1篇相关文献。但在所有的文献 资料中,只有少数篇章的研究内容与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相关。通过研读这些国内关于体 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现作如下梳理。

2.1 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1 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实践证明,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体育院校学生 的“思想教育工作复杂,学生所学课本的这是与其本身的素质条件不符,知识的断层引发厌 学,思政工作处于‘夹生饭’状态”[4]”政治课教学内容中传统理论较多,教学 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 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

2.1.2 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研究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增强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 性,已经成为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新课题。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文化侵略的背景下,”在面对“网络的‘黄色浪潮’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下,”[5]体育 院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不良信息的识别和抗诱惑能力不足, 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清醒认识,导致“道德情感冷漠和人格异化。 ”[6]因此,必须加强学生“防御能力和批判能力”[7]的培养,发挥 控制和导向 作用,净化网络空间,培养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意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建设, 建立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8]健全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开展 有意义的活动,加强网络行为道德的宣传教育,制定网络守则,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层次 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9]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健康成长。

2.1.3 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视角展开了探讨针对如何提高体育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展开 了讨论。在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运用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的知识 和原理来研究,引导学生的心里和行为。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加强和改进体育院校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 的全面 发展。同时,对体育院校学生的从众心理,要加以正确引导,利用集体凝聚力,发挥从众的 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2 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上,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日 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力量。研究表明,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以下特征。

2.2.1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调查调查表明,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岗位职责不清;政治理论水平较 低,业务技能较低;专业基础差;工作量大,条件艰苦;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不均衡,结构不 合理。”[10]加强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定位意识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考评机制;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出路,建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10]

2.2.2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角色定位的思考体育院校辅导员因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特殊性、时代性,要求辅导员对自身 角色进行定位。研究表明,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应该定位于“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施者;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健康成长的服务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11]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3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素质的探讨“体育院校辅导员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训练育人于一体”,[12]其素质的高 低 ,直接影响到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做到“一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强;二正,为人正、处事正;三懂,懂学生、懂业务、懂政策;四会,会做思想工作 、会解决问题、会实施管理、会总结创新,”[13]踏实工作,努力成为一名合格 的优秀辅导员。

2.2.4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用的分析在高等体育院校管理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与管理的需要,建立新型 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与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 要转变管理理念,以服务、引导为主;辅导员与学生相互信、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 提;辅导员与学生情感交流与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辅导员激励与批评的艺术是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法宝。”[14]

2.3 体育院校学生心理健康

2.3.1 对体育院校学生心里健康方面的研究体育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显示,影响体育 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别是“同学关系;责任感;校园文化;学习压力;奋斗目标;社 会竞争;自我价值等16个方面”,[15]分析认为,体育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 体较好 ,一般优于普通学生。“男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女性学生;体育术科类学生的心 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学科类专业学生;体育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较为突出,其心理健 康因子主要为抑郁、人际交往和恐惧。”[16]但在躯体化和敌对因子方面表现为 高分值 。从调查结果来看,体育院校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偏执等方面因子分大于3分者较多 ,表示他们在这几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17]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体 育院校 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处方,将运动处方引进体育训练,结合学生身体素质、体质、心理水平进 行训练改革,”[18]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锻炼的效果。

2.3.2 对体育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的分析应对方式,又称应对风格,是指个体面对不同的应激源时所采取的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 的策略和方法。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 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并调节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19]通过使用EPQ的E分 量表(内 外向)和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体育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 表明“体育院校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与合理化 、自责;体育院校女学生在求助和幻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退 避和合理化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和人格特质的交互作用。” [20]不同人格特质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应对方式有所不同。

2.3.3 对体育院校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通过探讨体育院校学生专业成绩和个性特征与心理控制源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情 绪稳定、性格偏内向和非精神质特征可促进专业成绩的提高;心理控制源偏内控者专业成绩 高于偏外控者。说明某些心理因素对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产生明显的影响。”[21]因此, 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个性的健康引导,培养学生努力和成 功的心理动机及心理期望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4 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作为体育院校学生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在针对 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实习改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两大方 面。

2.4.1 对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改革的探讨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实习模式的个案研究发现,实习经费的严重不足;教学与实习 的冲突;实习接收单位不足;运动项目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差距等因素,促使体育院校学生教 育实习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转变观念,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实习改革要与教育思想、 教育计划、教育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22]同时以市场为依托,加强实习基地 建设。

2.4.2 对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的能力,部分学者就体育院校及体育系学生的语言口头 表达能力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语言不规 范,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贫乏,逻辑性差,讲话方式不当,反应不敏捷;传统观念的束缚抑 制了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受到学识水平的局限。”[23]因此,要 加强对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以便更好地走向实习岗位。此外,一些学者对体育院校社会 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较其他专业 有差距;实践能力的培养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实践课程存在时间偏少、安排不够科学 的现象,”[24]因此,要加大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改革 实践课程的管理体系,提高各类实践活动的锻炼效果,达到增强学生实习能力的目的。

2.5 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体育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不仅反映了教育的时代特征,而且对提高我国体育 科研水平也具有现实意义。关于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毕业论 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质量体系构建、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四 个方面。

2.5.1 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2003届体育教育专业的150名应届毕业生调研发现[25],在毕 业 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有40%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专项学习选择了训练类的课题进行研究。有2 7.2%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学实践类的题目进行研究。另有20.8%的学生进行了教学理论类 的 课题研究。有51.2%的学生在研究中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总结性、经验性的方法。在对通过毕 业论文后的科研能力自评时发现,只有11.2%的学生认为掌握了科研程序,可以独立开展研 究。在撰写论文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知识面窄和相关资料缺乏。由于学生科研能力不强,因 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建议体育院校提高对学生科研方面的要求,严格论文的评审,提 高论文的质量。

2.5.2 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败。通过对上海体育 学院的调研发现,75.5%的学生怕写毕业论文。[26]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 不知如何 选题这一现状,有学者认为,选题时间安排上要提前准备充分;论题的大小及难易度要“适 中”;要善于从体育兴趣和爱好出发选题;同时要注重结合体育专业实际,考虑选题所蕴涵 的体育学术价值。指导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题。要密切联系现实体育政策与环境, 促进选题的科学与合理。

2.5.3 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ISO9000标准是通过规范产品生产的管理体系来提高产品质量的归结性标准。将ISO9000 标准运用于构建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是可行的。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应结合体育 院校毕业论文及体育院校本身的特点,有侧重的选取重点要素,而不能照搬ISO9000标准的 所有要素。因此,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应从体育院校毕业论文管理 体系文件化、领导作用到位、资源投入有保证、全员参与过程控制、监控体系、有效沟通体 系几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达到持续改进和提高管理绩效 的目的。[27]

2.5.4 对体育院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科研能力偏低的现象,有学者认为,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源于学生自身 科研能力薄弱、教师指导和监控不力、办学理念陈旧等造成的。因此,要从 学生自 身、教师和整体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加强各科知识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科研兴趣。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掌握思维 方法。要积极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

2.6 体育院校学生就业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针对体育院 校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受到一些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学生目前 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对体育院校学生提出了更大 的挑战;社会对体育院校学生存有的偏见削减了就业的机会;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视野狭窄 ,影响就业的落实。”[28]调查发现,期望选择教育行业就业的学生高达64.3% ,但实现 该领域就业的学生只有28.5%。有41.8%的学生希望到大城市发展;有35.7%的学生期望收 入 在5 000元以上。[29]从中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心态有点脱离现实,难 以实现 。针对这种情况以及体育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加 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勇于实践,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30]

2.7 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关于体育院校学生社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团的现状调查和社团参与社区服务模式两 个方面。研究表明,在高教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良好 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成员流动大,组织不稳定;活动场地不够、活动经费不足、发 展不均衡、专业指导老师配备不足、社团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31]因此,今 后要加 强对体育院校学生社团的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充 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社团的特色优势,引导其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为社区的群众体育发展做出 应有的贡献。”[32]

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研究,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方面,还存在一些其它视角的研 究。如关于“在体育院校开设社会性别课程的思考”研究;[33]关于“体育院校 学籍档案的管理”的研究;[34]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5]等。总 之,通过对当前国内研究成果的梳理不难发现,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讲 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略显凌乱、繁杂。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在高校学生事务 管理研究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如何挖掘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色,如何规范体育院校学 生事务管理的系统化研究,迫在眉睫。

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3.1 研究的不足 1)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比较凌乱,缺乏系统化、正规化,未能真正形成一 个成熟的研究领域,未能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最大的特点是零散 。研究的视角,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广,很丰富,但缺乏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鲜有深邃 系统的上乘之作。

2)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缺乏国别化比较,视野狭窄、研究方法单一。从相 关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和研究人员只对中美体育院校或系的课程设置,或竞技体育人才 的培养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比较,而且多数是一些介绍性的对比研究,或是参观、交流的经验 之谈,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国别化的比较研究,除了美国方面的关注比较多之外,其他国家 很少涉及。因此,如何打开国门,拓展视野,开阔思路,以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体育院校 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时不我待。

3)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盲点。如国内关于体育院校学 生党建问题,关于体育院校学生恋爱和性取向问题等都还没有展开讨论。已有的研究成果, 部分观点还存在分歧。如对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测试的内容和途径各异,因而导致部分研 究成果有出入。类似这种情况的产生,反映了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开展的不足,还存 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3.2 未来展望 1)今后要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探讨,鼓励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者 和科研人员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领域,相关的研究理论非常薄弱,难以满足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加 强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的理论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今后要促进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加大科研投入,搭建 学术交流平台,促使相关研究朝科学化迈进。

3)今后要加强同国外体育院校或系的对流活动。国外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特 别是美国,已经走上了一条科学化的道路。其理论的丰富,深入的研究,已经为体育院校学 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保障。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育院校的先进理念和成果,有 助于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飞速发展。

4 结束语

从上述研究中发现,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处在非常稚嫩的阶段。在高 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院校同样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转型期高等教育系 统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是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问 题。希望本篇拙作能为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也真心希望 今后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融入到研究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队伍中,共同为培养我国优秀 的体育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09,7:10.

[2]马健生,腾.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M].武汉:湖北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7:123.

[3]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5-8.

[4]吕艳男.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7,23(1):144.

[5]王彬.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7(4):35.

[6]王竹林.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分析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 06,6(2):96,97.

[7]张厚福.利用网络对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1(1):25.

[8]郭翔.网络化背景下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9,6(2):77.

[9]孙凌云.网络对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10(5):154.

[10]韩保根,郎文孝.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8,6:77,78.

[11]葛见珠.体育辅导员多重角色定位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21(5):70,71.

[12]赵越,高桂银,等.关于加强体育院校学生辅导员素质的几点思考[J].科学决策 ,2008,12:131.

[13]汤岩.关于体育院校学生辅导员素质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9(2):114.

[14]葛见珠,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9 ,17:199,201.

[15]徐伟宏.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 (8):87.

[16]王纯.2007年度中国学校体育论坛(之三)论文集[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2008,:175.

[17]刘素卿,刘素文,等.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研究[J].河北 体育学院学报,2002,16(4):69.

[18]刘英杰.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动处方干预[J].体育科学研究,2009 ,13(3):66.

[19]季浏,〔澳〕罗伯特J•科克比.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天 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7-11.

[20]褚跃德,王英春.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沈阳体 育学院学报,2009,28(6):63.

[21]李万虎.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成绩和个性特征与心理控制源倾向的关 系及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4):51.

[22]许声宏.社会需求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实习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 01,24(4):534.

[23]桂海荣.对体育院、系实习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20(4):91.

[24]韩凤月.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20(4):118.

[25]王晓春,白真.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2004,23(6):812,813.

[26]吴坚,康昌发.体育院校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如何选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26(2):85,86,87.

[27]沈钧毅.运用ISO9000标准构建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 [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4):54.

[28]朱汉义.从现代人才观析体育院校学生就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 2):58.

[29]王艳娜,李英玲,等.高校体育学院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情况的差距[J].中国 科技信息,2008,19:274.

[30]周庆柱.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9 :254.

[31]孙凌云.论学生社团在高等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 报,2004,18(2):52.

[32]胡鑫晔.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参与社区服务模式的研究[J].财经界(管理学家), 2008,6:134.

[33]马国义,易学.关于在体育院校开设社会性别课程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17(4):39.

[34]杨浏.论体育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4):32 .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首先,摆正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位置。明确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对学校的有关规定与通知,做到上传下达,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次,对研究生教学和管理文件进行系统整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可建立的教学管理文件体系包括:教学类如课程教学安排(含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计划书、听课记录、课程试卷等)、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科研情况等;管理类文件包括研究生推免工作章程、中期考核办法、导师守则等。最后,制定教学工作安排。条理安排学期各阶段事务,有条不紊开展工作,切实为师生服务,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学风管理

要严肃学风纪律,做好教学情况检查,完善考勤管理制度。可成立学院研究生教学情况检查小组,由教学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有:学科带头人、各导师、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其中,教学院长重点负责对教师上课进行听课检查和评价;学科带头人重点负责对本专业的教师授课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导师重点负责对学生专业学习、科研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辅导员重点负责对学生报到情况、学风等方面进行检查;教学秘书重点负责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和总结。任课教师加强上课点名制度,缺勤学生履行请假手续,限制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出现。

三、加强研究生专业兴趣培养、学术实践及交流

在研究生入学动机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研究生扩招后,在绝大部分学生追求学术理想的趋势下,不乏存在学生为逃避社会压力、获取高学历文凭等而读书的现象。因此,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兴趣,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学术实践和交流则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锻炼和检验其学习效果的最好机会。可采取措施有:(1)鼓励学生加强学术实践,定期参加各种读书会、学术交流,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撰写各类学术论文,以此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2)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拓宽其研究视野和领域;在本学科和跨学科领域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给研究生讲学,通过与名师面对面的交流,帮助研究生了解治学途径,掌握研究方法,熟悉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等。

四、改革课程设置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打好学术基础,可以使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因此,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科课程设置一般在一年内上完所有课程,论文写作、答辩在余下两年完成。第一年大量课程的设置使研究生缺少时间主动学习研究,后两年的空闲又容易滋生惰性,不利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以一级学科下课程设置实践为例,我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院情况及培养合格研究生的需要,对课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专业类课程进行整合、精简,修订后每生需修公共基础课2门,专业基础课2门,专业课2门,选修课6门(要求学生跨专业选修一门,跨学科选修一门),总学分达到34学分,符合学校要求。此外,专业类课程授课方式调整为讲授与实践两方面,基础理论课程讲授课时精简了三分之一,选修课程课时精简了二分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理论实践部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五、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

加强对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的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在进行培养环节的过程中组织学科进行自查。制定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工作的时间表及工作步骤,定期召开学科带头人会议,通报各学科毕业生论文撰写基本情况,及时布置学科进行自查工作。毕业论文的开题确定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进度计划等,是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立足之本。开题环节要求学生与导师反复调查和论证,确定选题,做好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研究生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论文工作的过程控制,保证论文的质量。论文预答辩、答辩的组织管理主要做到按时提交学位论文,评审人员认真做好论文评阅工作,答辩过程严格公正。抓好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同时,还可在学生、导师、学科各个群体层面分别开展工作。针对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培养进度对其进行教育。对处于课程阶段的一年级学生,鼓励其对自身严格要求,定好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对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的二、三年级学生,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强调论文抽检不合格的后果,要求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端正态度、尽心尽力,严格遵照论文规范,严禁剽窃、抄袭等。此外,可聘请相关博士,对硕士生开题、答辩、修改等环节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学科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我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二级学科。其中,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3个学科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在按照学校统一步调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招生、订立培养方案、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到毕业答辩等,都能根据专业特色及时进行培养措施的调整和加强,做到切实可行。在历届毕业论文抽检中,被检论文均顺利通过检验。新增学科尚缺乏研究生培养经验,学习老学科的经验,努力提升带教导师的个人水平,是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的良好途径。

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研究生主要跟从导师学习专业知识,开展科研工作,两者之间接触多,联系紧密。导师最容易了解带教学生的思想品性和学习水平,在学术、教育、阅历等方面具有权威性,容易被研究生接受。因此,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让导师参与管理,对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学院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品德素质、学术素养。要求导师敦促学生认真对待论文,抓好学生撰写论文中的各个环节,正确引导学生论文方向。此外,针对新增导师培养研究生经验缺乏的问题,可定期对导师进行培训和师德教育,提供导师之间交流经验的机会,帮助导师指导好自己的硕士生,使其顺利修完课程,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把握教学管理工作方法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经验,对各种工作方法加以综合,做到与时俱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涵盖的一个二级学科,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人们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攻读学位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他们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位论文质量集中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最重要的标志。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其质量提升路径,对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和检验,是对学生专业研究和思考能力的综合检测,是研究生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读书思考、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组织框架,以及写作、导师指导反复修改的过程,使学生对本专业有较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和研究,亩为日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及规模的快速增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下滑趋势。为保证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要提倡学术批评,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等良好学术氛围。学术把关人和研究生自律的学术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理由相信在合理的制度和自律的学术道德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将会逐步提高。同样,当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不高,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培养方案多年不变,即使在某些时候调整培养方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而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开设课程。因此,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规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因人设课”的局面,真正从专业的角度来开设课程。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二、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一名合格的导师可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品质。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比如导师素质层次不齐、学缘结构不合理等。研究生和导师作为教育保障体系的两个主体,是高校科研产出和学术发展的宝贵资源,打造名师和培育高徒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等院校应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责任,同时使导师享有招生权、分配权、资助权、论文审查权等权利,激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实施导师动态管理,逐步打破部分院校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三高”导师队伍。导师应不断丰富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搭建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主持领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研究生自主发展,争先创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的结果,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条件。导师是否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敏锐的学术视角以及较强的创新素质都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

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过程,必须加强对整个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做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一般说来,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选题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等。同样,也要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评阅工作。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借鉴有的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一定比例的“双盲评审制度”,被抽查的学位论文首先隐去导师及学生的姓名,然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选择一定比例的校外送审专家,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并不知道哪些专家在评阅论文,评阅意见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回收”很多高校通过这种抽查送审的制度,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监督。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建立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和奖励制度,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励和督促学生、导师和学校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家建立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已起到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很多高校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在积极开展校级和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并把优秀学位论文的获奖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学位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的重视,也必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马灯秀,王辉,徐加放.高教论坛. 2015(07)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贾桂玲,刘晓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3]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发展态势研究[J].张丁杰.劳动保障世界. 2016(15)

健康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哈工大体育学研究教育创建和发展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2005年申报,2006年获国家学位办批准,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研究培养方向包括冰雪、田径、篮球、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和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理论与方法。学科硕士生培养年限为2年。

经过多年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制订出了既符合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又满足体育专业要求的教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依据硕士研究培养方案内容,包括公共学位课3门,学科基础课4门,学科专业课2门,选修课程6门,专题课2门,补修课2门,总学分30学分,学位论文要求在第二年完成。

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一流的人才,取决于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促进导师队伍多元化,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聘用制度,把导师的使用和培养相结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聘请校内与体育学相关专业知名教授开设专题课,加大与省内外体育院系知名教授导师间的相互联系交流,建立联合导师组制。学科现已发展有硕士生导师6名,专任教师12名,教授职称4名,副教授8名,具有博士学位2名。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根据学科发展规划每年计划招生6~8名。招生主要对象是体育院系本科生,普通高校本科跨专业学生及在职体育教师等,从2008年至今招生26名,已毕业20名并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

1.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严格,遵循哈工大的校训,对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的严格要求是学校办学宗旨。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完善研究生管理监督机制是改革的重要体现。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从两个层面上实现,一方面是研究生院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和要求,另一方面体育部教学督导组的教学检查评价。按学校教学质量检查要求,每学期开学前,每位任课教师要在网上提交教学日历,研究生院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进度,安排校级教学督导专家检查听课计划,检查课采用不定期的抽查,每学期对每位教师听课1~2次,每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结果及教师提交教学日历情况进行公布。体育部每学期由部教学督导组对所有任课教师也进行严格的教学检查,检查结果与体育部教师年度考核及岗位绩效工资挂钩。通过研究生院和体育部二级教学质量监督,促进了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论文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综合地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主要方面,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要保证质量,必须从源头做起,抓好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监控,同时严格评审、严格答辩。在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加强论文的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毕业论文答辩要通过校外专家的外审,才能报送本专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上,得到通过后,报送学科分委员会进行评审要获得三分之二通过,最后报学校学术委员审批。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聘请国内体育学院知名专家和校内外体育专业教授担任评委,并采用预开题和预答辩,再进行正式的答辩过程。另一方面,哈工大制定了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管理条例,并严格规定论文正文部分文字重复率超过5%,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对论文的高标准严要求,避免减少了学生完成论文过程中不端行为发生,使学生树立了学术研究的良好正气。提高了论文过程管理水平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3.加强教育培养过程实践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教学训练实践,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生培养目标是定位于体育师资,而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和本质,教师要提升其专业水平,就要使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持续地发展。因此,重视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加强教师职业专业特长的训练,从而使他们能够了解教师的角色,规范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硕士生在第二学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本科学生上5~7周的教学实践课,要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并依据教案上课,教师负责对教学实践全过程进行指导。实践课结束前,由体育部组织教授专家组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记入研究生培养档案。

(2)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实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体校,体育俱乐部辅导,社区群体活动指导,社会体育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要写出3000字实践报告并要经导师审查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备案并记有学分。

(3)竞赛实践完成1~2项校内外竞赛工作,要参加竞赛的赛前的组织编排、竞赛期间的临场裁判、赛后总结工作,竞赛工作的指导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竞赛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4)科研实践要求硕士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不少于2次,毕业前在校内外或体育部论文报告会不少于1次,每学期应提交学术报告手册,经导师审核签字。

三、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不断发展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问题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由于哈工大体育部几十年主要承担本科生体育课教学和训练任务,近年承担硕士生培养教育的教师,是自身培养的,有能力和资格能参与研究生教学和指导的仅是一小部分教师,而且这部分教师多年来是担任本科生教学,研究生理论课程讲授较为生疏,所以担任研究课程对任课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导致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积极性参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样,硕士生导师也存在相同问题,导师既要负责学生平时培养教育,更要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通过,在目前不断加强论文质量管理,提高论文检查考评形势下,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承担硕导的工作。因此,要扩大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与教师评职考核密切相关政策激励,同时每年要有专用名额引进优秀体育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及国内高校知名教授。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近期及长远计划,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2.招生困难问题

由于哈工大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分数居高不下,而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分数线基本是其他专业分数相同,在每年高位分数线下报考体育学研究生的学生倍感望而却步,从而导致近年报考人数在逐年减少,招生已经显现出危机状况。学科发展专业的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保质保量的学生,因此,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有招生政策的支持,要从专业的发展和实际出发,体育学研究生的招生要与其他专业区别对待,在不影响学校招生计划方案的前提,根据考生情况适当地降低分数,保证每年招生计划完成,再不断提高招生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其他专业学生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非体育专业学生跨学科报考体育专业研究生,实现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高级体育人才的发展方向,比如,学经济学的学生,可以对体育产业的成本核算和投资风险有很好的控制;学管理学的学生,更能用管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来完善体育管理体系;学机械类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专长提高我国体育健身器材类设计的科技水平等。

3.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体育学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是参考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陈旧,重复本科生的课程太多,过度地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和专门化,综合性体现不够,局限在一个学科领域,任课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知识面不够宽广,缺乏必要的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一方面,不断加强重视教学改革,积极认真地完成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支持教师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并开设新的选修课和专题课。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内其他学科合作,研究生的跨学科研究,开设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生课程,给研究生更广泛更灵活的学习和研究空间,聘请其他学科的教授担任教师开设课程,如,人文学院的哲学和社会学法学,管理学院的管理专业,生命科学院等,设置体育心理学、运动医学、保健康复等与医学有关的体育专业和课程。使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不断适应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需要。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上一篇:图书情报硕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创业团队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