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方法的运用和改进措施研究

时间:2022-10-21 06:24:24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方法的运用和改进措施研究

摘 要: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的变化和社会变革,大学生毕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所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更加重要。对于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我们要有系统的认识和完整的服务制度、管理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工作水平,建立信息流通制度,用“立体式”指导方法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改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改进措施

1.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对工作的意义理解片面。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何种类型的学生是高校的主要问题,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中还没有受到太多重视。

虽然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由于人力、财力、物资分配的不足,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就业指导没有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任务较重,但是服务类的工作却不够完善,还有很多人把就业指导当作是求职、找具体公司,却忽略了就业指导也是教育中的重点,没有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对其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 工作形式和内容具有局限性。很多高校缺少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安排,内容片面,使用的指导方法也很传统,只是笼统地说明目前的就业制度,收集一些信息,分析目前社会中的就业形态,说明各职业的工作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在学生的创业方面和就业的选择方面也缺乏引导,无法让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判断。只是强调了职业的功利性,而忽略了社会责任感,无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3)工作效率低,深度不够。目前虽然有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课时较少,时间较短,大学生只在毕业的前一年或者就业前夕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且只是使用简单的开展讲座等方式,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大学生由于比较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对就业的情况也认识不全面,在如何选择职业方面还有很多困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而想要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大学生积累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刚进入学校中就规划好自己的想法,把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工作结合起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但是目前高校从学生刚进校就进行就业指导的却为数很少。

(4)工作建设不够,人员素质低。在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工作人员多由学校的党政干部来担任,能够进行指导工作的人也很少,他们同时还负责很多其他事务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如果使用兼职的人员进行培训,就会造成人员素质水平不够的问题。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的开放性,整个市场的变化十分复杂,这就需要指导工作更加专业、具有针对性,所以建设高素质的指导队伍是工作中的关键。

2.指导工作的运用和改进措施

(1)提高对就业工作的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和我国的改革发展、社会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高校在社会中的名誉和学校地位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就业成功率已经成为评定高校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校社会形象的直接表现。所以高校也要在就业工作中重视“三观”的方法,就是在思想上关心就业生的就业指导,在情感上关心学生,在政策上为学生提供指导,另外除了让学生进行好专业课的学习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学校中营造一种注重就业指导工作,了解指导工作的良好气氛。

(2)改善就业指导管理制度。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为了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保障,高校应该由校长担任指导工作的主任,学校中的管理人员都应对指导工作进行重视,进行指导工作的制订,成立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管理,使用立体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且要增加指导课程的课程数量,保证课程有足够的课时。

(3)提高指导队伍专业性。就业指导对很多领域都有涉及,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评估、学生的心理研究、计算机技术,具体到需要了解人事制度、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学生面试的培训、人际交往、职业道德等方面,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所以要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水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教育作为宗旨贯彻下去,为学生充分考虑,甘心为学生付出,让学生对就业指导加深理解,建立全方位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就业指导工作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光辉.大学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林 颖.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上一篇:系统阐述智力型学困生的学习特征 下一篇: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