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1 05:27:49

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关键词] 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41-02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占据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而双胎妊娠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产妇死亡率高,与子宫肌肉纤维持续过度伸展失去正常的收缩与缩复功能有关。近年来,我科加强了对双胎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地防止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双胎孕妇20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10例,年龄21~36岁,孕周34+3~38周,合并贫血8例,合并妊高征4例。为预防新生儿产后窒息的发生,均采取剖宫产结束妊娠,产后经过精心护理,产妇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6~7 d均顺利出院。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产后出血的发生往往与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有关,当精神负荷加重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促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当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骤增时,子宫肌肉活动则被抑制,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增加[2],因此要加强孕产妇的整体护理,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深入地与孕妇交谈,认真地收集其信息资料,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精神紧张、担心手术是否成功、胎儿是否正常等,因此,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使孕妇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2.1.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床单整洁指导饮食与休息,指导孕妇取左侧卧位,以避免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保证子宫胎盘有足够的血液灌注,为胎儿创造较好的宫内环境及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2.1.3加强并发症的用药护理①贫血易发生乏力性子宫出血,因此术前应积极改善贫血症状。轻度贫血给予铁剂口服,应掌握注意事项:宜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禁与牛奶及碱性药物同服,服药前后1 h禁饮茶水,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重度贫血者,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输注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及左心衰、肺水肿的发生。②妊高征的孕妇按医嘱给予硫酸镁,解痉、镇静,扩张血管以防子痫的发生。护理人员须掌握使用硫酸镁的观察与护理,了解硫酸镁的中毒量、解毒药等知识。硫酸镁肌肉注射、静脉推注、静脉点滴均可,但硫酸镁肌肉注射易致组织疼痛,需配以0.2%普鲁卡因,深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需了解镁离子浓度,每次用药前了解孕妇的膝腱反射是否存在,尿量24 h是否大于600 ml,或每小时尿量是否大于25 ml,呼吸每分钟是否大于16次,如三项正常方可使用。注意控制每天量15~20 g,每小时滴速1 g,不超过2 g。个别孕妇用药后潮热、心率增快是血管扩张后的反应。应备用钙剂以防中毒。护理人员还应多陪孕妇,密切观察血压、胎心、有无腹痛及其他自觉症状,以防胎儿窘迫甚至猝死、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2术中护理

双胎妊娠时,巨大子宫对心肺及腹腔血管的压迫,使孕妇麻醉和术中易发生低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药物中毒、心力衰竭等。应首选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的硬膜外麻醉[3],术中注意保护性措施和心理安慰,保暖,关心体贴,指导孕妇深呼吸,全身放松,以缓解紧张和疼痛。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 U子宫体注射。将新生儿抱给其母亲,让产妇看到胎儿正常,并给予面贴面接触,使产妇得到满足与安慰。加强生命体征监护,使产妇安全耐受手术,保证手术成功。

2.3术后护理

2.3.1局部压迫止血胎儿娩出后腹压骤降,腹腔血量增多,再加皮肤过度松弛,易引起伤口渗血,待伤口缝合并盖好无菌敷料后,腹部立即压无菌沙袋并用腹带裹紧腹部,可有效地预防伤口渗血。

2.3.2使用宫缩剂由于双胎妊娠子宫极度扩张,胎盘附着面大,产后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创面出血。缩宫素能够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既能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又能加强其收缩力。产妇回室后,立即给予缩宫素10~20 U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持续静脉滴注24 h,每分钟10~20滴,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减少产后出血。

2.3.3准确估计出血量常用方法有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等。容积法是用专用产后出血接血器皿收集血液后用量杯测量血液;面积法为事先测量敷料血染面积计算血量;称重法即称出卫生巾、纱布使用前后的重量,算出的结果再按血液比重(1.05 g/ml)换算成毫升数。

2.3.4腹部观察产后1 h内每15分钟宫底高度、阴道出血、及腹部切口渗血情况。第2~3小时内30 min观察1次,以后每2 h观察1次,至24 h后每4小时观察1次,每次观察均按压宫底以免血液积压影响子宫收缩,更换会阴垫并记录宫底高度及出血量。

2.3.5预防尿潴留术后留置尿管持续开放24~48 h,保持尿管通畅,避免膀胱胀满影响子宫收缩。留置尿管后,用1∶10碘伏或1∶1 000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尿道口,每日2次。排便后及时清洁外阴,保持尿管清洁,固定好尿管,常巡视,勿反折脱落。尿管拔除后嘱产妇2 h内排尿。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优越,利于自行排尿[4]。采用输液全量余250 ml时拔除尿管,输液结束时协助产妇排尿。

2.3.6 严密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掌握和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体征,如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2.3.7相关知识指导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2.3.8 健康教育进行产褥期康复技巧的宣传,指导产妇进行子宫按摩,检查子宫收缩的状况,告知其有关子宫复旧过程和恶露变化的知识及发生产后出血症状须立即就医等。

[参考文献]

[1]周昌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4.

[2]谷进,刘穗玲,陶欣,等.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0):615.

[3]李刚,孙明,丁毓文,等.4胎妊娠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394-396.

[4]释恒蕾,刘华.拔出尿管前行膀胱冲洗可预防尿潴留[J].护理研究,2003,17(6):654.

[5]郎艳秋,杨玉芹. 妊娠期主要症状的整体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17.

(收稿日期:2008-04-11)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的麻醉处理1... 下一篇:22例单发性脑脓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