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国际贸易研究的指导

时间:2022-10-21 05:27:02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国际贸易研究的指导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不单只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更能作为一种综合理论去指导经济学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生活,通过最本质的社会现象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以此来指导经济学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研究经济学发展,就要求我们运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尊重历史发展,不能违背客观事实去发展经济,这就给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导向。最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方法。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门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研究的领域是关于社会所有学科规律的抽象总和,而且是在实践中被证实了的一个与现代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些问题都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根本规律的深刻认识,都能直接影响当今社会经济的跨时展。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刻探究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认识中国社会经济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以此挖掘出中国经济背后存在的客观问题。

既然如此,那又该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呢?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看待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呢?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又是如何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历史导向的呢?在当今我国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环境下,我国是否也存在历史唯物主义所提及的“发展问题”呢?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又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提供了哪些办法呢?基于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总体上审视历史唯物主义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来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研究。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也适用于研究国际贸易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生活,研究社会现象的一般联系和关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阐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社会生活现象丰富繁多,由此涉及到的学科也种类复杂。倘若我们从各门学科特定的研究对象出发,那么我们研究的规律就可称之为特殊规律。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的是对一般事物最本质的,起源的发展规律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人类的认识工具,它与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是以生活中的某一领域或某一局部为对象,从某个特定的方面去研究社会。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学科不同,它并不局限于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和某个现象,而是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试图从总体上、全局上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这种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同时也包含了社会中的那些特殊规律。总之,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各门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指导个别,但又不能替代个别;个别体现一般,但又不等同于一般。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商品与劳务在国际间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及有关上层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对国际贸易方法的研究,使得一切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在国际社会间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国际贸易从古到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了。伴随着社会进步,国际贸易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但其发展的核心并没有改变。一切国际贸易都只能是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物质为第一物,社会意识永远为第二物。这两者的关系从来不会因为人的意识而改变。倘若我们不遵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味以统治者的主观意识为判断标准,我们就会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犯远古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固步自封的错误。由此可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可以为国际贸易学研究提供方法的。

二、辩证统一地看待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物质力量是生产力,而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给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一些国家开始进行专业分工,在此基础上更有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对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推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分工更是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从刚开始的物质生产资料交换到国际人员流动,到信息跨国传递,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在广度方面,从刚开始只在发达国家间实行的国际分工,现在以不断向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递延。这种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来,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

经济全球发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趋势,然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该辩证统一地对待它的发展,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认清它的消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站稳脚步。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好处,首先,全球化的浪潮给发展中以及不发达国家提供了机会,让这些国家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这些国家虽然科技程度不够发达,但他们大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出口这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谋求自身的发展,不断积蓄货币资本来发展国内经济。再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跨国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发展,跨国公司的身影不仅仅在发达国家中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中也屡见不鲜。这些跨国公司建立在发展中以及不发达国家,不仅活跃了当地经济,由于知识的外溢,更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这些宝贵的财富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希望。

然而,事物皆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单单看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更应该看到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科技实力,主要出口科技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高,且在专利发明被打破之前一直拥有垄断地位,所以在产品出口时攫取了大量的货币资本。相反,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实力的落后,只能出口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品较多,因此大量出口此类产品不但不能提高这些国家的综合实力,反而会拉大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第二,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属于高端产业链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均属于中低端产业链的产品。发达国家大都只是开发产品技术,而把产品生产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环境污染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不断受到威胁,社会压力不断加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受到的阻碍。

三、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历史导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中第一位的东西,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派生物,是第二性的东西。列宁说:“所谓客观的,并不是指有意识的生物的社会(即人的社会)能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生物的存在而存在和发展……,而是指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们的社会意识。”[2]由此可见,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应该由统治者的思维意识来决定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关起大门,闭门造车,不跟其他国家有任何贸易往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一直贯穿在劳动者脑中,统治者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地位。虽然这种闭门造车的时期也曾经有过昙花一现的美丽,但这繁华仍旧是短暂的。在经历了乾隆,康熙年间为数不多的经济繁荣期后,我国经济就开始一蹶不振,落后的思维方式,简单重复的手工劳作,低下的效率使得我国经济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因而清代末年一再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直至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打开国门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收西方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就在改革开放的这一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355亿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于此同时,当年我国GDP创下2683亿美元的新纪录。历史的发展趋势要我们打开国门,要我们与时俱进,倘若我们违背这种客观规律,固步自封只能将我国发展带进一个死胡同。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更多棘手问题,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霸权主义的压力以及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升级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真正的哲学,它的任务就是回答自己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表明社会的历史本质上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历史,生产方式的变化首先是从生产离得提高开始的。”[3]这就告诉我们,当代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问题”,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才是发展的主线。而对外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在这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当中也应该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适时转变外贸出口结构,把大量出口粗放型产品转移到大量出口技术和服务密集型产品中去。

四、历史唯物物质方法论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提供了方法

4.1从社会历史出发和生产实践出发

从历史事实出发,不脱离实际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研究的根本要求,是进行一切理论研究包括国际贸易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哲学。它强调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的反映,唯有社会物质才是第一位的东西。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应遵从历史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抄西方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原则。倘若因为盲目崇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原理,而妄自剪裁自身发展史实,就会犯下教条主义的错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西方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应运而生了许多经济理论。这些经济理论在西方国家迅速传播开来,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发达国家的这些经济理论不仅指导了西方国际的经济发展,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和被其他国家学习运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西方某些经济理论已经开始与社会现实发生背离。进入第四次科技以后,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市场正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国际贸易主要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在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工厂可实现边际收益递减。然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有力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过去一些国际贸易理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近些年,国际分工的物质基础正在从资本、技术向信息和知识转变,国际商务贸易比重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古典经济学中讲述的使国际贸易得以进行的“国际贸易绝对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相对比较优势”将要演变成“信息比较优势”和“知识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又将背离企业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将会实现边际收益递增。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不容我们忽视。我国在开展对外贸易时,就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抄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原则,而是从现代社会的生产实践出发,认清当代国际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对外贸易发展的具体决策。

4.2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事实出发

从社会最基本的经济事实出发,就是从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出发。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一切因素的相互作用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人世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4]立足于现实,发展经济是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的启示。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还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首先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不高,科技程度不够发达,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继续发展经济,因此我国在科技发达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出口的基本上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大多是技术和服务密集型产品。虽然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进口高附加值产品可能会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但是这个贸易结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确给我过经济带来了活力,拉动了经济增长,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进入20世纪末,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有力的发展,所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开始寻求转变,但我国现在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并不能完全摆脱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立足于社会最基本的经济事实出发,是我国现阶段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要求。(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

上一篇:浅论法律内化 下一篇:浅谈古文衰落之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