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10-21 05:17:18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它具有很多独有的优势,例如信息资源的普遍性、信息表示的多元性、信息接收的感官性等等,所以,信息技术在高校研究性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信息技术作为高校改革中的新事物,我们能够利用其独有优势开展高校研究性教学和培养新兴人才,且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797-04

Application of IT in Teaching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CAO Zhong-dong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1,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t has many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the universal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of diversity, said receiving information senses sex, and so on, s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uni versities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s of certain support action, a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reform of the new thing, we can use its unique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emerging talents, and fully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teaching; strategy

该文首先介绍了目前高校教育中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发生的变化,之后引出了高校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最后,讨论了目前高校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现有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信息技术在二十一世纪已经应用非常普遍了,发展也是相当快的,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普及的越来越快,使得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法、模式和观念等都受到了较大改变,目前,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校教育的核心。

我国教育体系的顶端是高等教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信息化的普及发展要求校教育教学具备更强的实力。

研究性教学最初出现于基础教育阶段,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因此,在教育界更多探讨的则是基础教育几段的研究性教学,而对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中实行研究性教学的关注程度较小,由于我国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仍以传统的培养机制为主,所以导致高校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模式较为简单等等,这些种种问题与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形成了鲜明矛盾,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本文研究的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

1.1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发展

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由美国IBM公司与1959年研发成功的,并且在不同专业的教育行业的应用标志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发展的开始。此后,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等,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教育界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图1所示的是信息技术在国际上教育发展进程中对教学的影响规律。

1.2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1.2.1多媒体技术丰富学习内容

教师们利用传统的粉笔书写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将所讲知识形象表达,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通过图形图表、动画音乐、表格文本等多种形式组合,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而且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可以大大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多媒体技术能 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刺激,这是多种人体感官同时发挥作用的效果,可以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形象和直观,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的进行学习,减少了认知的难度,能够加强学习的记忆能力,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1.2.2网络技术优化学习资源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能够反映科学发展的优良成功,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丰富的实际案例,通过不同资源的获取,能够适应不同学习者自己的学习风格。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加方便快捷,这些信息数据是科学不断发展的成果,互联网拥有丰富的、生动的实际案例,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得学习者能够按需所查,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拓展了教育与学习的空间,能够引发学习者的不断思索探究。

1.2.3信息技术简化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首先按照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程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其次,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协作学习,学生们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同时开展有好竞争,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还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技能,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信息技术应用下研究性教学的策略

2.1树立动态的高校教学理念

需要高效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并在实践教学中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新知识和新技能,由此可以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而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则应该贯彻不断学习的理念,不仅仅满足于教学大纲的学习内容,对于新形式的知识技能能够积极学习,从而获取和掌握新知识。教师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知识、新技能。

2.2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能力

2.2.1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首先,应该短暂在高校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是影响个体做出行为选择的准备状态,所以,要强调高校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只有教师在实践教育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来实践教学任务。

2.2.2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获取处理信息的核心关键则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高校教师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它是一个复合结构,如图2所示。

图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图

底层: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具备基本的应用能力,教师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进行测试评价,并能够发现并且排除相关故障,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具备分辨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等的良好素养。

中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具备教学应用的能力,教师应该能够运用信息相关技术支撑所属领域的学科教学,能够集合设计多种信息技术工具的课程单元,使得课程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实现有效施教和分组评价,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整体课程的结构中考虑。

顶层: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技能提高,将信息技能应用到个人的专业发展领域和生活中,教师应该能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进行合作交流和学术探讨,并开展研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身专业领域的不断发展。

2.3提高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能力

2.3.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主要工作承担者,教学理论的功底能够决定高校教学能否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等多种教学知识,深入了解接近成年思想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把握正确导向引导学生,用教师本身的学科知识和文化修养影响学生。只有真正掌握教学规律,能够将教学工作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把学科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实现高校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展开。

2.3.2注重自身的学科专业发展

教师注重自身学科专业发展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基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发展,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换代,信息资源的获取越来越方便简单,这就出现了很多学生在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经常优于教师的普遍现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注重学科发展,才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不断研究深入专业学科的本质。

2.4转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学生能够面对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提供的优良的学习环境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能大量拥有信息资源,这是与传统学习环境不同的关键点。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的主要表现:

1)利用海量信息资源主动探索。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普及带来的大量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获取的信息,对于已经存在的观点进行创新性判别,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

2)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协同学习。使得更多学生进入网络学习,对于别人的议题做出个人的观点回应,从而共同讨论研究,构建学习的公共知识,同时建立个性化知识。

3)利用资源进行发现式自主学习。对于网络技术下存在的海量信息资源,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对于信息进行自主筛选和判断性评价,还要学会对于获取到的信息提出个人问题,然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并且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2.5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2.5.1对教师的评价

多年以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教育基本多数采用以目标取向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教学开展过程关注程度不高,高校的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如果没有完整的硬性指标,甚至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都较难做到,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来目标取向这一传统观念来评价高校教学质量,通过建立以教学过程取向为中心、兼顾目标取向教学评价体系更切实际。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严重倾向于科研的成果,导致高等教育教学中一直以注重学术为根本,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在科研发展的同时,教学质量严重被忽略,所以,需要加强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来改变这种局面的存在。

另外,可以引导教师在教改同时开展科研工作,支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发表相关论文,让高校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研,在科研过程中思考教学,真正实现研究性教育的有效开展。

2.5.2对学生的评价

高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到22岁之间,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发育、人生观和价值观都相对比较成熟,他们在发展心理学中被称为青年期。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利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和现有资源去尝试解决问题、研究问题,发表个人独到见解,联系用判断性的思维看待问题,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增强自信、获得尊重的同时感受作为高校学生的乐趣。

2.6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

研究性教学的环境开放性和形态的不确定性是其独有的两大特征,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不拘束于传统教学,在能够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之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组教学,或者由学生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内容上也不依赖教学大纲内容,可以与其他信息资源配合应用,例如网络资源、实际案例等等,成绩的评定可以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的态度和课上发言情况等等。

3结论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实施对于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需要学校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良的硬件设施,以及创新的管理评价体系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全能够支持研究性教学的开展,虽然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目前仅是教改中的一种探索模式,但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最终将会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缪红燕,刘相臣.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5).

[2]张富生.解读卢德馨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5]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7]龚彦忠.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理论的构建[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8]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审视[D].长沙:湖南大学,2007.

[9]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10]王炜.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综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11]沈杨,任慕兰,江峰.试论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及本科教育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4(4).

上一篇:上海“小”闲话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