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1 04:54:28

浅谈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学生如何学与老师如何教一直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而对于老师来说学习如何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六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089-01

学习本身只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能力。什么叫知识?什么叫能力?当你学到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才叫能力。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便能享受到光明,素质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学习。

学生如何学与老师如何教一直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而对于老师来说学习如何教学生,也可以看做是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所以我认为,中学的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六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 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上和课后应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师也应慢慢引导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因为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前提。许多科学家的发明都来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学生,定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有了问题后才能进行探究活动。

第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科学学科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对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还需重点培养思维能力。具体方法如下:(1)逆向思维的培养。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对立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在独立思考时,会用正向性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材料,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以避免一般思维中学生自发出现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2)发散思维的培养。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之,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而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及新颖性。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入手,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已有的信息和认知结构,通过联想、想象,使思维达到一种独到的境界。

第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局规定学生课外作业控制在1.5小时以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大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但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若没有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即使有了课余学习时间,也不会好好地利用,所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也很重要。教师可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浏览新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把问题写在草稿上,在课上适时提问。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掌握自学的要领了。

二 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实验课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一些学生习惯看别人做实验,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好,所以这时老师要鼓动学生多动手,即使学生做错了,也不能责骂,要耐心地指导。也可问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若有,一定要学生大胆地说出来。这样学生会越来越感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探究。

第二,生活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也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学中的事例也尽量取源于生活,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探索。

第三,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姿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发挥才能和创造性。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思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若思维能力差,其创新能力自然也就差,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必须加强思维训练,这样才能相辅相成。

上一篇:浅析隐私权及其保护的必要性 下一篇:激发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