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理念和策略

时间:2022-10-21 04:07:54

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理念和策略

(二)字音教学

字音教学也是汉字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示范与模仿,利用各种练习、游戏、活动、视听资源进行教学。此外,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形声字的声旁来提高识读汉字的效率。占汉字85%以上的形声字的声旁都有表音功能,由于古今汉语语音系统的变化, 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发生变化,除了少数的完全表音,其余大多数为半表音或有规律的变音。不过通过归纳是有一定的提示语音的作用,我们可以恰当地利用形声字的系统性来进行语音教学。(2)重视在语境中教字音。一方面,“以字带词”,除了教单字字音,还可以在词语中教字音,把单个字放在由其组成的一组词中教学,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在语流中教字音,单个汉字在连续的语流中受语调的影响会有一些轻微的音变现象,我们说话不是机械地一个一个说出单字字音,而是一组字音组成的一串语流,要注重教学语流音变中的字音,使学生的发音更地道。同样,对多音字的教学也要放在具体的词语和语境中,与该字的语素义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对多音同义,以及更多的多音异义字建立心理字库,从而准确地读出该多音字的字音。

(三)字义教学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字义教学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充分利用字的形义联系的理据性来帮助理解字义,根据形象线索来说解字义。比如“江、河、湖”等字,共同特征是水字偏旁,通过讲解水偏旁,使学习者理解了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的字,碰到其他汉字如“汗、滴、流”等,就会知道这些字也是和水有关的。对一些最常用的汉字,先按偏旁分类的办法,让学生熟悉某个偏旁形体的表义和书写,再具体到各个字的书写、表义。(2)在词义网络中教学汉字。在学习者的认知图式中,有从字到词,也有从词到字,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汉字的语素义学习词语,还可以先学习词义后分析该词字义。如学习“教室”一词的词义和字义以后,可以通过联系字义来学习“教学、教授、办公室”等词。将字与词的教学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汉字极强的组词能力, 采取以字解词、以字析词的方法, 培养学生望字猜义的能力, 掌握汉字的表意规律。

(四)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 具有构字理据,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结构特点、形音义关系中积淀着中国人的意象思维、对称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对汉字的文化教学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汉字,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二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激发其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其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汉字文化的教学,要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的需要进行。在初级阶段,为让学生更易理解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可适当在字形字义的讲解时用图片展示或浅显的语言向学生简单介绍汉字的构形特点和形体演变。中高级阶段,学生的汉字数量和知识已有所积累,体会到了汉字语素义的丰富,在不同汉字之间会有千丝万缕的文化内涵的联系,教师可以进一步梳理其中的文化线索,酌情讲解。可以说,在汉字教学中讲解汉字的文化蕴涵,是非常有益处的,但所有文化知识的讲解都是为学习汉字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对外汉字教学教师在对汉字性质特点、汉字教学原则、学生汉字认知规律等方面了解的基础上, 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征和教学目标,可以借鉴国内中小学汉字教育的经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能准确地使用汉字进行书面交流和阅读。

参考文献:

[1]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 2003(6).

[2]姜丽萍.基础阶段留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J].汉语学习,1998(2).

[3]易洪川.字音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4]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意义以及开设课程应遵循的原则,例如基于培养目标,打造出纳课程;基于岗位需要,设置教学内容等,同时提出创新之处:能力培养应全面、岗位划分应明确等,最后提出课程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高校 出纳实务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赵宇(1981- ),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天津 30045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55-02

一、高校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意义

“出纳实务”课程是针对企业对出纳人员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而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课。高校开设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有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都是从出纳岗位干起的,在目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中小型企业一般不愿投入过多的成本或是资源来培养新人,都希望所招人员到岗即能胜任,这就对应聘者的各项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聘者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获取工作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纳岗位不再仅仅是外行们通常认为的现金、票据收付的关口,还是第一手会计信息的归集岗,是外界观察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财务水平的窗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单位经营决策。出纳岗位涉及的财务知识十分繁杂零散,如银行一天的交换次数有几次,要想在既定的时间让款项到账,应在哪次进行交换;企业存款的方式有几种,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存款方式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或者把损失降到最低;常用的付款方式有哪些,如何做到既保证款项及时到达,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金融手续费;如何制订借款方案,才能节约企业融资费用、减轻还贷时间压力并有效平衡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这些都是一个出纳人员必备的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而这些知识在会计专业开设其他专业课程中涉及甚少。所以,开设出纳实务操作课程,系统介绍出纳岗位相关知识,对提高学生第一份会计工作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二、高校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原则

1.基于培养目标,打造出纳课程。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宗旨是培养企业需要的出纳人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基于这个目标,在建设课程过程中,应听取由校外教学专家、企业专家、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通过成立并运行这个组织,深刻讨论课程建设的必要性、针对性以及课程的设置及方向;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从企业及金融机构聘请兼职或者实训教师,参与或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内容的设置、实训要求的制定、考核标准的把关,以使课程内容完全符合实践的需要;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的专职教师也应积极走访多家企业及金融机构,收集与总结相关业务流程、要求、原始凭证等资料;并主动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深入企业出纳岗位锻炼,力求将增长的实践经验运用到课程中去。

2.基于岗位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出纳实务”课程的实践性极强,这需要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根据企业出纳岗位资产管理的特点及工作顺序并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可以将课程设置为认识出纳岗位、现金出纳岗位、银行出纳岗位、出纳报告、出纳档案保存与工作交接、出纳岗位外币业务等模块。各学习情境又应按照由基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操作到决策的结构来设置具体教学任务。

3.基于业务应用,安排教学重点。某项教学内容是否设置为教学重点,应完全由该项内容在企业实际出纳工作中的应用频率来决定。即该项内容应用频率高(如支票的签发、转让、错误更正),就应安排为教学重点,在课程中重点讲授并加强实训;相反该项内容应用频率很低(如转账支票的挂失手续),就不应被安排为教学重点,即使这样的业务内容较多,步骤复杂。

4.基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革,将讲授、工作流程再现、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例如,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讲授及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出纳单证填制的教学,可以采用典型业务引导及工作流程再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业务办理过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典型业务引导及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基于业务类型,丰富教学手段。课程操作性极强,应在高度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实训室开设,并配备大量的出纳岗位财务设备和仿真票据,以此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手工验钞业务时,需要清晰地显示人民币票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屏幕放大显示人民币样本,并要求学生利用票据鉴别仪进行实际操作;在讲授支票填制要求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票据打印机进行实际操作;在讲授凭证装订时,可以要求学生分别用电动和手动的装订机实际操作;在讲授融资业务时,可以要求学生实际填写借款合同、借据等资料。

6.基于岗位能力,制定考核标准。课程应按照企业对出纳人员的考核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出纳人员。考核标准主要应包括出勤、工作态度、任务完成、办公环境维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几个方面。另外,考核方式也应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简单对知识死记硬背。例如让学生在考试现场抽取案例,让其结合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的存款方式、付款方式或者融资方式的方案。

三、高校开设“出纳实务”课程的创新

为了使学生成为一名出色的出纳人员,达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顶岗”的目的,应在传统出纳实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能力培养应全面。传统“出纳实务”课程只注重培养操作能力不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学习后只是能机械完成出纳岗位基本业务的操作工作,并不能对其所做工作是否科学、企业资金运作是否合理做出判断,更不用说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建议,形成“老师教什么,我就记什么,没教的就不会”的局面,将来把这种习气带到工作中就形成了“领导推一下,我就动一下,不推就不动”的不良职业习惯,非常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高校开设的“出纳实务”课程,在培养学生打好职业技能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职业习惯(小心谨慎习惯、明确责任习惯、因素分析习惯)及职业意识(例如风险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集体主义意识、管理意识)的培养。对此,任课教师应在课程中大量融入需要学生思考、分析、决策的内容,在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决策,例如要求学生在几种存款方式中选出最优存款方案、在几种结算方式中选择最优付款方案、对企业一个月的货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资金余缺的方案等。以此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管理、应变等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其在出纳岗位上不但“能做”还能“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上一篇:月下去看猫头鹰 下一篇:护理综合干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