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实性广播剧的创优“优势”

时间:2022-10-21 04:05:05

浅谈纪实性广播剧的创优“优势”

摘 要:众所周知,广播文艺的评奖是各地市电台、省级电台乃至国家级电台都非常重视的一项评奖工作, 而在每次省级、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文艺委员会文艺节目评奖中,广播人自创的纪实性广播剧又突显出它的优势,全国许多地方台推送的纪实性广播剧纷纷获得了省、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或其他大奖,本文将结合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近几年来纪实性广播剧的获奖经历谈一谈它在创优评奖中的优势,作为一种探索,愿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纪实性 广播剧 创优

一、什么是纪实性广播剧

纪实性广播剧,它除了同样要借助语言声音、音乐、音效等艺术表现形式外,更主要的它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甚至是对真人真事的一种艺术上的再现。听众通过收听纪实性广播剧,既是对新闻事件的一种回顾,又能使受众从普通人、身边人的故事中感受真、善、美,辨别假、恶、丑,以弘扬时代主旋律。搞清了广播剧以及纪实性广播剧的概念和区别,接下来我们着重谈纪实性广播剧优势的来源与表现。

二、纪实性广播剧在创优评奖中的优势来源及表现

1、来源于它的纪实性。

纪实性广播剧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是人们身边的新人新事,它的故事性强 ,它的素材多来源于新闻报道,记者采访和报告文学。因纪实性广播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的制作费时费力,从剧本的撰写、演员的遴选、节目的录制和音乐、音效的合成,快者几个月,慢者一年或两年,但“广播剧”一经播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听众、媒体、专家都关注曾经发生过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再听到由此事件创作出的、以一种细腻、真切的综合艺术形式来表现、靠“听觉”欣赏的“新闻故事”,会使大家再次被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情节所感动,被剧中多元的艺术表现所感染,这类纪实性的广播剧,只要主题鲜明,立意新颖,故事吸引人、时代感强,艺术表现“到位”,让评委在感动中获得审美享受,评委们自然都会“高看一眼”。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制作空前高涨,至今已经生产广播连续剧八部(四十多集),生产单本剧、短剧50多部,并在全国及省广播剧评比中屡获殊荣:其中以吉林市党的基层先进干部刘保忠为原型创作的纪实性广播剧《百姓至上》,获得吉林省广播剧评比一等奖;吉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纪实性广播连续剧《茉莉花开》获第八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评析连续剧铜奖等。 综上所述,纪实性广播剧的选材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有独特的立意、新颖的构思,在加上演播者到位的表演,以及精湛的音效合成,才不失为一部佳作。

这是广播人自己创作的原生态纪实性广播剧。作为一个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剧作者不仅自己能从现实生活中抓取素材、写剧本、做导演,还能自己饰演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剧中人物,虽然难度很大,但经过反复录制,反复找感觉,最终成就了一批获奖作品。《茉莉花开》广播剧在2010年度吉林地区广播文艺节目评奖中,以感人的故事,丰富的情节、细致的刻划,低碳、环保、和谐的主题,以及精湛的艺术表现,感染着听众,感染着评委。而评委们更是对广播人自己编剧、创作的这部艺术佳品“厚爱一层”。最终该剧获得了2010年度吉林省广播电视协会广播文艺一等奖、吉林省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提名奖、中国第十届广播剧专家奖银奖。由此可见,广播人尤其是做过一线新闻采播的广播人,创作纪实性广播剧是有绝对优势的。

2、借势、借力打造精品。

客观地说,目前许多市级电台如果把日常播出的广播剧原封不动地拿去参评,有些作品由于制作粗糙,距评委眼中的“好作品”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创作者们每每在评奖前都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些再修改、再加工,目的是使自己的作品更趋于完美,更能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让自己的节目在同类参评作品中更具有竞争力。于是,许多有心计的广播剧制作者便纷纷向周围人借资源、找优势,他们中有的是资深的广播行业的专家,有的是在广播节目评奖中有十几年经验的评委,虚心向他们求教,让他们帮助把关、出主意,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他们听评过的广播剧,肯定要比主持人、记者作过的还要多,他们心目中的标准,肯定都是高质量的作品,有了这些人的把握,就能够把剧本改到最佳,主持人也可以在不断地录制、修改中发现问题,学会把握、学会创优。

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主持人卞雅,不仅是广播文艺节目的名主持,也是省内纪实性广播剧的创作大家和评委之一。近些年,无论是台内还是台外的年轻主持人创作文艺节目或广播剧时,都少不了要找她做指导和策划,2009年,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根据家乡的两个闻名全国的模范人物创作的纪实性广播剧《报春柳》和《老人与树》,冲击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市争得了荣誉。这一份执著,让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广播剧编创队伍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更续写了纪实性广播剧的辉煌。

综上所述,我们要成就一件事,仅靠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学会借势、借力、用巧劲儿,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创优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有一代又一代广播人的不懈努力和求索,我们有理由相信:纪实性广播剧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上一篇:贵阳方言联绵词探源一则 下一篇:论琼瑶创作风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