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

时间:2022-10-21 03:57:25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的现状,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推动《献血法》的实施,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于2009年1~4月抽取无偿献血者620名献血人员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缺乏全面正确地认识,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健康教育,转变世俗观念和态度,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使血液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无偿献血;调查;认知现状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b)-136-02

血液关系到人的生命,自《献血法》实施以来,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血液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非常重要[1]。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更需要懂得献血知识,献血不仅是奉献他人,而且还要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中,男310名,女310名;学历:中专200名,占32.3%,大专250名,占40.3%,本科170名,占27.4%;年龄18~30岁者315名,占50.8%,31~40岁305名,占49.2%。具体见表1。于2009年1~4月向参加本采血小组620名无偿献血者发放问卷,回收620份,有效率为100%。

表 1 献血者献血前和献血后对献血知识的认同率比较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2]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订的,调查内容分为:①献血者对献血知识认知的现状。②影响献血者献血的因素。③开放题:促进无偿献血发展的有效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收集数据,将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描述,主要统计学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由表1可知,献血者献血前后对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差距是很大的,而更严峻的是,大多数人认为献血后会影响身体健康,需要加强营养,但是,专家认为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对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黏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死患者存在着高黏血症。因此,定期适量的献血会使血液黏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2.2 经常献血可降低血脂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水平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人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黏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食,补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适量献血有益长寿。科学献血,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 ml所失去的血细胞在30 d内就能得到全部补充。因此,只要遵循科学献血原则,所有顾虑都可丢掉。献血后也不需要大补,也不会损伤元气。调查的献血后影响健康项中,献血人员对献血后影响健康的认同率很低,也就是说,献血知识还不能在人们群众心中有一席之地,大多数人还不懂献血知识。

2.3 影响献血知识知晓率低的因素

2.3.1 参加献血的人员缺乏了解这些知识的途径,对献血知识认识严重不足,就是想献血又怕影响身体健康,更怕传染上疾病。

2.3.2 社会因素对献血人员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商品意识、利益意识的增强,使部分人的思想道德、价值等一系列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3],缺乏同情心,缺乏主动性,平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干好本职工作,没有认识到献血利于他人,也利于自己。

2.3.3 在问卷的开放题中,献血人员对使用的材料,是否对身体有害,以及能否传染上肝炎、艾滋病等方面的看法相同,只有在自己身体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人。

3 讨论

作为献血者,无组织自觉地参加无偿献血,这本身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义举。目前,无偿献血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应随时随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加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意义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献血科普知识的教育力度和广度。通过传单、板报、橱窗、海报、讲座、幻灯、录像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献血法》及献血知识的宣传,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引导和献血后护理,消除他们尤其是初次献血者的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公民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患者的生命,而且可起到定期检查身体,提高生存质量作用;献血不但帮助他人,而且还可帮助自己和家人[4]。

4 对策

4.1 加强献血法,献血知识宣传

定期到高校、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宣传工作,将献血知识的宣传列入各层管理者的监控之中。开展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身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2 合理动员献血人员

近十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迅猛发展,人们的观念和工作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血液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艾滋病的发现,更引起了人们对血液质量的高度重视。成分输血的发展,节约了资源。按要求和需求动员参加无偿献血和成分献血,避免浪费,尽量不采不合格血液。

[参考文献]

[1]陶红兵.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1(24):104-105.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3]高仙英.浅谈护理工作的劳务价值[J].中国医院管理,1998,8(8):43-45.

[4]姚丽英.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4):182.

(收稿日期:2009-09-02)

上一篇:我院2005~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 下一篇:556份临床各种标本阳性率调查及细菌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