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与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21 02:50:07

分析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与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及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质量控制

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经济适用及可塑造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同时也表示着混凝土施工技术得以广泛适用。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过程中应不断创新、完善,并充分认识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从而推进混凝土施工技术进步,也为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正式结合这一背景及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1.1裂缝预防与控制

混凝土在施工时容易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影响,例如施工人员操作方式、技术水平、施工材料、环境气候等,这些因素若是没有得到合理控制均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建筑物出现裂缝。由于建筑施工大部分在室外进行,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时,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虑施工场地的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对于混凝土施工有着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混凝土硬化后的结构。此外,高温酷热天气和低温寒冷天气又极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膨胀和收缩现象,从而形成裂缝。温差变化异常导致混凝土容易出现不均匀性、脆性、结构不合理等,这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影响混凝土质量因素较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也是极为复杂,现阶段仍没有有效的手段彻底根除或避免。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混凝土硬化程度影响并严格进行核实。利用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对一些重要施工环境或特殊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手段,以此来避免裂缝大量出现情况。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对混凝土内部进行检查,若是发现裂缝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严格控制混凝土裂缝,避免其对工作整体质量的影响,且在处理好裂缝后应尽量对裂缝处进行装饰美化。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浇筑要点

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认真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的结果记录工作。首先,应对模板的刚强度、位置、尺寸、标高进行检查;其次,对保护层厚度、预埋件和钢筋数量与位置进行检查;最后,将钢筋上和模板内存在的油污或杂物进行仔细清除,进而将模板存在的缝隙与漏洞填堵密实,此外,还应合理对模板进行湿润,使模板具有足够的水分,不会因过于干燥而开裂。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其浇筑顺序应是先低后高,并分层浇筑。每一层的浇筑厚度应按照建筑工程钢筋使用情况和振捣密实的方法等原因进行确定。若是浇筑的建筑结构为竖向建筑结构,则应事先在建筑底部填充水泥砂浆,且所填充的水泥砂浆成分应与浇筑混凝土是相同的,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确保不会发生离析现象。竖向建筑结构的浇筑深度若是超过3米,就必须采用施工溜管、串简等方式将混凝土均匀分布在浇筑位置。混凝土浇筑时,还应多次、认真、严格对钢筋、预埋件、缝隙、模板、孔洞的情况进行观察,一定发现位移或变形,就必须立即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以便迅速、果断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解决,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1.3 混凝土刚性控制

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刚性控制非常重要,不仅事关建筑工程质量,也是达到国家检验标准的基础保障。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相关质量规范标准进行施工,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此满足建筑设计指标及施工相关要求。若是在混凝土生产、拌和时出现少配、漏配情况,则必须坚决禁止进入施工场地使用。此外,还容易出现含水量不达标情况,且不同地区、不同工程情况也各不同,导致配比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因素均是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因素,因而,施工人员在选用混凝土时就必须综合进行考虑。在混凝土刚性控制中,混凝土质量、配比、性能等因素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这就对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认真做好每一步,防止由于这些因素而导致施工进程被影响或滞后。另外,还应加强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检测。

1.4混凝土养护

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混凝土的养护。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混凝土养护原理主要就是对混凝土表、内层温度与湿度等合理控制。不同的地区、季节和工程所采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也不同,混凝土养护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通常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低于7天,在这7天内做好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正常使用是进行养护工作的主要目的。

2.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2.1 质量环节控制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主要能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第二,在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混凝土质量环节控制的两方面,主要就是在施工时尽量降低混凝土标准差。混凝土强度具有离散性,这进一步增加了其质量控制难度。为了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施工人员应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将离散性尽量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内,并要求施工中的各个流程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混凝土的标准差能具体反映出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表面混凝土标准差将对施工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标准差的控制。

2.2 混凝土质量弊端

2.2.1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最为常见的质量弊端之一,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时模板不符合相关标准。模板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模板过于粗糙;模板清洁度、粘连度、模板湿润度不达标;模板存在缝隙、孔洞;隔离剂涂抹不当等。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的原因,因此,加强模板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2.2.2夹层、夹缝问题

夹层、夹缝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施工后期没有对变形缝、施工缝进行有效处理;混凝土表面硬化时水分不足;混凝土浇筑施工不当,导致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等。在所有混凝土施工中,夹层、夹缝问题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只有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才能尽量减少和规避夹层和夹缝问题的出现。

2.3计算温度应力

温度应力对于混凝土质量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而就必须合理进行温度应力的计算。如果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应力计算书中与实际施工数值不相匹配,则就表面混凝土浇筑不达标或受影响较大;如果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应力出现数据差异,则表示建筑梁和楼板整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严格仔细的计算温度应力,务必使实际数值和建筑结构设计数值是一致的。

3.结语

总之,对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外观美感、使用寿命都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一步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增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有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314.

[2]洪志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08:48.

[3]鄂宏.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4]王晓东.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196.

上一篇:浅析高烈度地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下一篇:现代幕墙在建筑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