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如何兼顾国家、企业和群众利益

时间:2022-10-21 01:11:45

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如何兼顾国家、企业和群众利益

摘 要: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过度消耗,发展缓慢。天保工程是林业建设的“天”字号工程,工程的实施对森林资源的恢复发展和保护管理工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谈谈如何以满足国家、企业和群众各利益主体为平衡点,发挥天保工程的作用,做好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利益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做好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应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手段,以满足国家、企业和群众各利益主体需要为目标的总体战略思想。

1 从公益林建设入手满足国家利益

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提供生态旅游、改善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在支撑经济发展、保证国土生态安全、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和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意义重大而深远。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目前我国公益林建设主要是封山育林。具体讲封山育林是封育结合,以育为主,以封为前提。育林是在封山的基础上,与完成人工造林任务不发生冲突,劳力资源合理调配,适时适地补植补种合适苗木或种子,通过人力促进天然更新,恢复林草植被。它是投资少、规模大、效果好的一种培育森林的方法。在天保工程实施中,天然林保护主要是指适用于森林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森林、林地及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封禁,使其得以休养生息、自然繁殖的一项重要工程。要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以大力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为中心,优化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所以不能用简单的资源恢复功能代替复杂的天然林保护多目标、多效益。

同时,生态公益林的特殊功能和效应决定了严禁商业性采伐,集体或个人林地一旦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原来可采伐的森林资源即受到严格保护,林农实际上将失去部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因此要建立禁伐区内人工林补偿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林农利益,维护林区社会安定。在工作中,尽量减少把人工商品林划入禁伐区,避免后遗症,对人工林划为禁伐区不能采伐的,由国家出资购买,以偿还债务人的债务,或由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中予以补偿,或对划入禁伐区的人工林造林贷款,先实行停息挂账,待政策明确后再行解决,或对禁伐区的人工商品林可考虑通过国有林或集体林实行置换政策,或根据现行政策和实际情况,由当时双方修改完善过去承包造林经营利用森林合同,保障投资经营者的合理利益。

2 从商品林建设入手满足企业利益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材需求量约为3.3~3.4亿m3,而国内仅可提供1.95亿m3,缺口达1.4~1.5亿m3。木材供需缺口增加,对原木的进口依赖程度加大。目前许多国家为改善本国生态环境,都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开始禁止直接出口原木。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木材数量巨大,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必须立足于国内,通过大力发展商品林来解决。

2.1 做好中幼林抚育与改造工作,提高林地生产力

培育珍贵树种,完善和建立优良树种的生产体系,加工、贮备、供应体系及检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良种生产区域化、供应基地化的目标。我国用于建筑装修的胶合板约占国内胶合板消费总量的50%,用于家具生产的约占40%,其它的用于工业生产,如车船制造、家电制造、包装等。在这些用途中,相当大部分均需贴面装饰,而且利用珍贵树种刨削的薄木装饰人造板深受市场欢迎,常常供不应求。提高后备森林资源的成熟速度。只要注入一定的资金用于现有幼、中龄林的培育,提高林地生产力,建设以纸浆和人造板原料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林业经济增长。实践证明,黑龙江林区以前推广的“大面积、低强度择伐”是符合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采伐方式。因此必须强调因地制宜,用生态的观点合理调整采伐方式。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目标,合理确定采伐和育林方式,向合理采育方式要生产力,应以最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为目标确定采伐和育林方式。

对中幼林密度较大、采伐后能够培育成速生丰产林的地块,应采取择伐生产方式对保留木实行定向、定株培育,株数欠缺的补植阴性树种发展人工林、天然林的混交林;对过去营造的常规人工林,凡是具备改培为速生丰产林条件的,都要采取抚育措施,改培为人工速生丰产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林木生长量。对占林地达到一定面积的一般生态公益林区,一般不搞间伐,主要采用低强度择伐生产大径级木材,实行保留木定向培育,株数不足的实行林冠下造林,培育两代林。对经济价值低的次、薪材,只要加工利用后不亏损,都要采伐下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森林资源经营者和采伐经营者分开,明晰产权,具有资源所有权的经营者享受生态效益的收益权,由财政支持其对森林的保护行为,到采伐期,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采伐单位采伐;采伐经营者实行专业化经营,可以从经营者手中购买森林资源采伐,自负盈亏;木材采伐、加工、林木的综合利用、第三产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要由具有政府职能的企业管理转变为以市场管理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独立面对市场的纯粹的经营者,整个经营活动要独立面对竞争的市场。

2.2 培养高技术含量木材加工企业,提高木材利用率

木材是国民经济急需的一种大宗的生产和生活用原材料,它和钢铁、水泥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随着木材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木材工业的发展,可以将小径木材、低等级材经过改性、重组,加工成单板层积材、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木材积成材、定向刨花板等各种人造板,用不同厚度的人造板替代木板使用。各种天然珍贵木材的薄木和可以以假乱真的各种人造薄木贴面装饰胶合板肩负着替代紧缺的珍贵材的重任,在家具、室内装修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发达的木材工业不仅能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配套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能降低对木材质量和木材径级的要求,大大地减少木材的耗用量。重点研究开发利用小径材生产高附加值的材料或产品,用以代替过去只能用大径材才能生产的材料或制品。

3 实施发展多种经营满足群众利益

从非木业类的种苗培育业,非林业类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入手,满足林区人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林业技术、商业服务、公益事业等。

3.1 大力开发林区的绿色食品

目前,林区的绿色食品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国民的欢迎,而且还销往国外。由于林区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在国内外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绿色产品将会成为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发展林区的生态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利用林区森林资源、冰雪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充分发挥林区的生态效益。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林区具备资源利用开发价值,分布普遍、产量较大及珍贵常用的野生药用植物有100余种,这些种类的野生药物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也相当丰富,有些药材还适合大面积的人工种植。

3.3 用小企业贷款方式支持林区职工发展私有经济

开发非木业类的种苗培育、非林业类的种植业、养殖业企业,有利于解决下岗人员的分流和发展林区的经济,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小企业贷款在美国资本的积累和增值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短,尤其是林区非公有制经济十分薄弱,资本积累从小到大逐渐成长的过程是不能跨越的。分散的企业职工面对社会化大市场的适应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小企业贷款可以分散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可以给林业职工搞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和非林产业的起步提供资金保障,职工可以自己拿一点,银行贷一点,再加上一次性安置的资金,可以办起一个小产业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的竞争选优逐渐扩大,形成规模。

4 结语

实施天保工程,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双增目标、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国家、企业和群众利益,以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调整完善政策为保障,努力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升、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林区和谐。(收稿:2012-08-09)

上一篇: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