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21 12:25:19

基于“社会资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主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但是由于其自身缺陷,导致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强势弱位”的特殊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因此,如何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概述

(一)社会资本 被誉为资本三大形态之一的“社会资本”,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从此,“社会资本”便成为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对社会资本一词的界定众多,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布尔迪厄的微观定义、科尔曼得的中观定义以及帕特南的宏观定义。鉴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我国“关系型”社会的特殊性,用西方学者的定义来界定我国环境下的社会资本难免有不妥之处。因此,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给予社会资本如下定义: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共同体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嵌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机构之中的,以态度、信任、习俗、惯例、关系、规则、网络和制度等形式存在的,能被社会结构中的行动者所获得和利用,并为行动者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提供便利的一种资本。可见,社会资本代表了一个行为主体借助于社会关系网络和其他社会结构来获得各种资源、利益的能力,信任、规范以及关系网络是其核心要素。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 在我国 “关系型”社会的特有环境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环境聚集了以亲缘、地缘、业缘和人缘等组成的关系网络,造就了灵活的协调合作网络,使得通过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正式交流沟通而形成的猎取社会资本的能力加强,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是能够被控制、利用的,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自身问题或实现其目标活动的,嵌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中的资源集合。为了更好的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本文将其分成二个层次,即: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拥有者和管理者等)所拥有的个人层次社会资本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所拥有的组织层次社会资本。

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个人层次社会资本是指以企业家个人依附为重要特征,以企业家个体为中心节点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声望和社会信任等总和。通常,这部分社会资本是基于企业家的亲缘、业缘、学缘而形成的,对其利用亦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个人能动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组织层次社会资本是指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进行一系列对外活动中所积累的各种合作协调关系网络,以及基于和其他组织或个人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认同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网络包括企业组织和政府、银行、中介机构等组织的环境关系网络,以及与顾客、供应商、销售商等机构的市场关系网络。

笔者认为,正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这些不同层次社会资本,可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众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题提供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二、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解决融资难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是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强烈,其主要的资金需求包括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营资金和生产资金以及企业后续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

然而,当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并且融资现状不容乐观。据一项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近70%的企业反映融资困难;18%的企业反映融资很困难;而只有不到12%的企业反映融资不困难。可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可以说是这个“强势弱位”群体的“通病”。主要包括:

(1)风险与信用问题。风险和信用问题可以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先天劣势,是其自身先天素质不高所致。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组织结构形式多样,产品品种单一,销售回笼不稳定,缺乏良好的、连续的经营业绩,因此资金提供者为其融资所需承担的风险就十分高。而且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频率高、资金少、风险高”等因素与银行的贷款原则相违背,使得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所需的短缺资金贷款。

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有形资产少,经营业绩普遍不佳等原因导致其信用缺失状况严重,信誉度不高。一般情况下,企业信用与企业的融资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对于效益好、信誉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得到融资并没有困难。但是,目前我国6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处于3B或3B以下,而且个别企业不守信用、失信于人,更是使得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信誉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其普遍存在融资难题。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一方拥有另一方没有的信息,或者一方比另一方拥有的相关信息更多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表现为资金的使用者在对企业的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难以向资金提供者提供经过审计的合格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而且经营风格、经营状况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资金提供者面临更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由于这种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资金提供者在选择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将面临着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提供者的“信贷筛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从而导致其很难得到信贷融资。

(3)资本和债券市场的“高门槛”。资本和债券市场所谓的“高门槛”即英国议员马克米(Macmillan,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资本缺口”,又称“马克米缺口”。“资本缺口”是说在资本和债券市场上,国家对准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都有一个最低的资本规模要求,该规模往往远高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总额。目前,从债券融资看,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不具备发债权的资格;从股权融资来看,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上市的资本总额不低于5000万人民币,而创业板市场规定上市公司最低股本总额不低于3000万人民币。可见,对于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资本和债券市场的准入“门槛”太高。

为了解决“资本缺口”问题, 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在主板市场之外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三板市场。这些市场的发行条款和准入门槛都比较低, 使之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渠道(可见图1所示)。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市场板块,创业板市场也才刚刚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开板上市交易,因此,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是难以通过股票和债券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4)制度问题。制度问题表现为我国社会、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撑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够、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中介机构不规范、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等。比如,我国政府虽然每年都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定的创业基金(如表1和表2所显示的创新基金),但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来看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科技资金投入来看,我国的科技投入的总额和占GDP的比例(以2002年为例,我国科技投入是156亿美元仅占GDP的1.23%)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图2)。从法律制度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仍处于形式重于实质的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整个发展环境中仍然缺乏切实可型的法律保障体制。

不仅如此,国家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跟不上等众多原因,都导致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逃脱资金短缺的困境。

(二)利用社会资本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现象。本文认为,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言,社会资本往往并未被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挖掘和利用,从而造成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来寻找解决融资难题的“突破口”。如上文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和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两个层次。因此,在分析如何利用社会资本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时也从这两个不同层次,即分别从企业家和企业角度来分析。

(1)企业家的社会资本。所谓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是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始人、拥有者和管理者个人依附为重要特征,以企业家个体为中心节点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声望和社会信任等总和,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家所拥有的个人层次社会资本。本文认为,企业家个人层次的社会资本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新融资渠道、寻求更多发展资金的历程中起着“桥梁”和“信用抵押”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可以利用其社会资本通过以下途径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

一是天使投资。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是指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机构对原创项目或中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非组织化的创业投资形式。相对于正式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具有规模小、灵活性高、非组织化等特点,这恰恰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可见,天使投资可以很好的满足民间资本的投资欲望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接连二者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的天使投资者往往呈现被动、保守态度,很少主动去寻找投资项目,加之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天使投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达成对接,制约了双方投融资活动的有效互动。因此,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人脉关系,特别是其亲缘、业缘、学缘等固有关系网络,积极主动的寻找大量潜在的天使投资者;另一方面,企业家在与这些天使投资者互动、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较高的社会声望和社会信任,尽可能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天使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赢得天使投资者的认可和信赖增加可能性。

二是关系型贷款。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是关系型融资的一种方式,这类贷款的发放是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以及业主的相关信息做出。信息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的社会信誉和个人品行。可见,关系型贷款和正式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关系型贷款是基于借贷双方长期合作关系且无需实物抵押。

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由于其自身规模小、实物资产少,缺少实物抵押而难以获得银行市场贷款,相比之下,关系型贷款则更有可能成为企业一个潜在的融资方式。本文认为,关系型贷款虽然无需实物抵押,却是基于借款人“信用抵押”而发放的。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选择一至二家银行作为长期合作的关系银行,通过企业家和银行以及银行主要负责人之间的沟通互动向银行提供关于企业的“软信息”。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软信息”克服由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缓解财务制度不健全和缺少实物抵押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社会声望、社会信用来提高企业信誉度,赢取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可能性。总之,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家的社会资本,打造良好的银企关系,用企业家社会资本充当“信用抵押”来赢取关系型贷款。

(二)企业的社会资本 一般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过创业初期、产业化和规模化三个主要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也有所不同。其中,处于创业期和产业化阶段的企业由于自身力量相对薄弱,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等因素,融资难往往是限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创业初期和产业化阶段可以通过与自身关系网络中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企业或组织协调合作,运用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来解决融资难题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1)基于区域合作的融资。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中心主要是利用新技术、新发明,完成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通常,此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不得不面对二大困扰:第一是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前者是在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可能导致的风险,后者是新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以及能否达到预期市场份额带来的风险;第二是在新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处于研发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力量薄弱,产业规模较小,如果在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上都各自为政,较为复杂和庞大的开发项目往往难以由企业自身承担。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形象等,牵头与同本企业在地域上相近、产品研究开发相关,利益较为密切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区域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应并有效的避免一部分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联合协作贷款的方式解决大型项目开发所需的资金问题。

(2)基于产业链合作的融资。进入产业化阶段意味着企业已完成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中心由产品研究开发转向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不是产品研发阶段的“独立作战”,而是处一条完整产业链之中,该产业链包括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以及下游的销售商等等。

笔者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长期合作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其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将整条产业链看成一个集成组织,把“链”上各个企业都视为合作伙伴,对整条产业链进行集成管理。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对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庞大资源进行整合,与他们在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协调合作,着重从资源和财务角度着手,解决企业自身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结论

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三大形态之一,它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一样可以被企业掌握和利用。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应该忽视社会资本的存在,相反,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少杰:《经济社会学的新视野――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年版。

[2]金小娟、张卫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障碍与对策》,《探索与思考》2006年第4期。

[3]周红云:《社会资本及其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社会科学报》2003年第6期。

[4]陈柳钦:《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东方论坛》2007年第3期。

[5]陈立梅、刘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科学与经济》2007年第2期。

上一篇:EVA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浅谈国内信用证在医院融资理财中的运用